難掩經濟困境 「區塊鏈」成習近平新法寶?(圖)


區塊鏈技術和數字貨幣緊密關聯。(Pixabay)

【看中國2019年10月31日訊】在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召開之際,中國經濟增長陷入近30年來最低,中共領導人習近平要如何抵禦經濟困境,維持中共執政的合法性成為各界關注焦點。

就在這個時候,習近平大力提倡所謂的「區塊鏈」,將其形容為「未來國家發展方向的重要核心之一」,甚至邀請學者到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進行講解。

什麼是「區塊鏈」?它是不是習近平挽救經濟的新法寶?它是救命稻草還是權宜之計?「區塊鏈」對百姓生活有何影響?

嘉賓:中國經濟觀察人士秦鵬;獨立時評人、自媒體《小民之心》主持小民

中共推崇區塊鏈主要目的有三,且更多出於政治考慮

中國經濟觀察人士秦鵬表示,中共現在要大力提倡區塊鏈,主要出於三個目的。

第一個目的,這種「去中心化」的技術中共想盡早參與,以便最終能達到在標準基礎設施建設和數據管控方面進行參與和監控。這兩天,很多媒體報導說,中國的區塊鏈是沒法實現「去中心化」的,只能「去中介化」。其目的之一是加強對技術和數據的監控,這是延續之前的做法-利用大數據對老百姓的社會交往、言論以及整個經濟進行監控。

第二個目的是出於中共的金融野心。推出區塊鏈的同時,重點也提了國家數字貨幣。這方面的對應例子就是Libra,是臉書的數字貨幣。但好多人對這個貨幣不夠瞭解,一概把它當做泡沫型的虛擬貨幣,其實不然。

Libra很獨特,它是以貨幣為基礎發行的,比如以美元和其他貨幣為基礎,就如中國在2014年以前是以美元為基礎發行人民幣,現在港幣也以外幣為基礎發行港幣,這都是有堅實的信用基礎的。

臉書在這上面的成功讓中共看到了機會,所以它在前些年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試圖通過一帶一路推廣國家數字貨幣,然後進一步跟美國爭奪金融霸權。

第三個目的,前幾天在烏鎮舉行的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中共不斷提網際網路命運共同體。從區塊鏈的技術延伸角度上講,它未來可能改變金融、物流、製造、軍事等各領域。如果中共能在這方面搶佔先機,甚至獲得較大的控制權和技術實施的權力,未來能像華為在5G領域一樣獲得更大控制權的話,這對中共全球爭霸的野心能提供很大幫助。

所以這個時候中共提出這種政策,我認為更多是出於政治目的。

中共不可能真允許「去中心化」,只能發展「中國特色的區塊鏈」

秦鵬表示,區塊鏈技術其實可以理解為一種賬本技術,它脫胎於比特幣。在交易中,每一筆交易都會記錄在整個區塊鏈上,而交易記錄產生後,你沒法把它刪除,只能反向操作。

去中心化、交易記錄的不可篡改性、點對點和匿名,這些是真正的區塊鏈的概念和特點。但到了中國,這就只能是「中國特色的區塊鏈」了。它必然得有一個超級管理者或「中心」去監控這些數據,決定哪一些要公布,哪一些不能公布,哪一些具體該怎麼操作。

比如,它可以把黨員們有關初心的話語鏈在區塊鏈上,那同樣,我們也可以把過去幾十年中《人民日報》的每一頁都鏈上去,讓大家看一看,但這中共肯定不願意;還有黨在過去不斷做出的各種承諾......這些情況下,中共恐怕要想辦法把這類「初心」給刪除了。

很多中國人對區塊鏈的瞭解始於北大岳昕事件

獨立時評人、自媒體「小民之心」主持人小民介紹說,大概去年4月時,北大女生岳昕曾發公開信要求北大校方對涉嫌導致某女學生自殺的教授的處理情況進行公開。北大校方不僅沒有回應,反而千方百計控制這名女生並想刪除這封公開信以封鎖消息。而且當時官方還將這件事定義為有「學潮」傾向,把這事看得很嚴重。

但當時有人把這封公開信寫入區塊鏈中,從而,這封信就永遠保存在區塊鏈上了,當局無法刪除這個信息。而且隨著這封公開信的傳播,很多人是在那時候知道了區塊鏈技術,這可能是除數字貨幣外區塊鏈在中國最重要的一次應用了。這也可能是中共對區塊鏈恐懼的開始,因為對中共的信息封鎖來說是一種致命威脅。

區塊鏈技術尚未成熟、風險眾多,普通百姓不要輕易入坑

小民表示,以習近平這種身份,他現在再推區塊鏈自然會引起更多人關注。但特別提醒大家,中共推崇區塊鏈技術是非常草率和魯莽的。依據很多材料介紹,這個技術還很不成熟,可能存在欺詐嫌疑。對普通百姓來講,要避免跟風,避免被欺,不要急急忙忙跳進去。據說投資行業有句話叫「不熟不做」,凡是自己不熟悉的行業,不熟悉的領域,千萬不要輕易涉足。

中共濫發人民幣,其開發的數字貨幣能否為國際社會接受成疑問

小民認為,在推崇區塊鏈背後,中共可能是有考慮到貨幣戰爭的因素。國際貿易離不開美元結算,這對中共來講是個難以逾越的障礙。現在在數字貨幣上中共如能佔據先機,那說不定能通過數字貨幣繞開美元。

這種可能性理論上是存在的,但現實中能否實現是另一回事。畢竟,任何貨幣都要遵循基本經濟規律。如果這個數字貨幣是以人民幣為基礎的話,那現在中共這樣濫發貨幣,其數字貨幣也不會有信用,能否被國際社會接受當然是很大的問題。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鄭裕文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