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東西」背後竟隱含博大精深的內涵!(組圖)
朱熹有一次利用婢女挎著籃子去買東西的時候,講起「東西」一詞的起源。(看中國合成圖)
為什麼人們總是說買東西,不說買南北呢?其實,說起「東西」一詞的起源,不但我們猛一聽起來難以回答上來,連宋朝大文學家朱熹也為這一詞的來歷搞得茶飯不思。堂堂一代大儒也非常的好奇。
朱熹有一次正在寒泉社中開堂講解四書,堂下黑壓壓的一片人,有書生,有閒暇的農民,也有幾個放牛的孩子,朱熹利用鄉村俚語,把深奧的四書要義,生動的闡述給前來聽課的人們。正在高談闊論的時候,突然家中一個年輕的婢女挎著籃子從旁邊走過,一個妙齡少女穿堂而過,自然會引起男人們的注意,朱熹發現,堂下有不少人,都斜著眼睛瞅著挎籃婢女,朱熹這個時候,突然停下了講解,他笑著讓婢女停下,婢女於是站在了人群的側面,等候朱熹的吩咐。
然後朱熹問自己的學生與堂下眾人:你們知道她是要幹嘛去嗎?學生搶答到:當然是去買東西啊。婢女也開口了,提著籃子不是去買東西還能幹什麼,先生為什麼問這麼簡單的問題?朱熹接著又問自己的學生,那你們知道為何是買東西而不是買南北嗎?婢女不做聲響了,台下的學生也是你一言我一語的討論著,最後大家傾向「東西」一詞來源和使用,始於前朝京都長安城廓的布局。
在唐代,特別是都城,對民間商業行為有嚴格的規範,長安城裡的商品買賣只能在東市和西市進行,出了這兩個地方,都是違反當時律法的。東市和西市同是長安城工商業市場,但由於東市西市的位置不同,所經營的商品種類也略有區別。
「東西市」於唐代長安很繁盛,對東西一詞的產生有一定的影響,但到了宋代,地域變遷,人們經商的地點已經不再局限於東西兩地,也衍化出現了南行、北行。
其實,說起「東西」一詞的起源,不但今人難以回答上來,連古人也會為這一詞的來歷搞得茶飯不思的。(繪圖:志清/看中國)
況且隋唐以前的南北朝,木蘭詞中已有「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一說,經過成百上千年長時間的積累,人們雖然習慣東西市的概念,並且把說買物品,說成是買東西,東西也逐漸代替了「物」這個詞,但朱熹是個追根求源的人,對這種說法雖然認同,但覺得似乎還缺少一種最終的論斷,他搖搖頭,還是沒有解開心中的謎團,這個時候見到下面鴉雀無聲,竟然沒有一人答上來,心裡不免有些失望。
突然,一個十歲左右的孩子打破了平靜,站出來恭敬的說:「我知道。」朱熹示意他繼續說下去,然後這個孩子就毫不怯場的說:「古之五行學說,東木西金,南火北水,此女拿著籃子,只能裝下金木,水火無法裝盛,所以只能是買東西,不能買南北。」聽完這個神童的話,朱熹大喜,頻頻點頭,然後就板起面孔對堂下的弟子訓斥道:「這麼明顯的道理,連十歲孩童都知道,你們的思想卻和一個空籃子一樣,金木之思毫無,水火之念侵心,何以如此?何以至此!」座下眾人竊笑,於是眾人便散了。
從此,「東西」一詞就有了定論,神傳文化,從三皇五帝,夏商周秦,到唐宋元明清,就是這樣一朝一代,一詞一語積累出來的。
原文標題為:〈「東西」一詞背後的博大精深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