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哈吉貝登陸 日本啟動知名地下排水設施(組圖)


首都圈外圍排水道調壓水槽(圖片來源:Dddeco/維基百科/CC BY-SA)

【看中國2019年10月14日訊】颱風哈吉貝(Typhoon Hagibis)近日從日本靜岡縣伊豆半島登陸,至今已經造成56人死亡,202人受傷。在這次熱帶風暴重大災害下,外界知名的地下排水設施——位於埼玉縣春日部市首都圈外圍排水道在時隔4年後第2次全面啟動排洪。

台灣中央社引述日本《朝日新聞》報導稱,由於受颶風哈吉貝登陸的影響,為防止周邊河川水位高漲和氾濫,日本再次啟動了知名的埼玉縣春日部市首都圈外圍排水道,其內部調壓水槽可以接納主要河川過多的水量,並將這些水排到可以接納更大水量的江戶川,起到洩洪調節的作用。

江戶川河川辦公室稱,日本當地時間10月12日上午11時30分,開始讓水從第18號水道流入首都圈外圍排水道調壓水槽;到了12日晚6時,所有河川的水都流入首都圈外圍排水道調壓水槽。這是相當罕見的事情。

12日晚間7時10分,首都圈外圍排水道調壓水槽開始將上述超標水量排放到江戶川。據統計,從10月12日至14日上午,首都圈外圍排水道調壓水槽共排放出了約1000萬噸水量,大約可裝滿15棟太陽城60大樓(Sunshine 60)。2015年關東及東北豪雨時,首都圈外圍排水道調壓水槽則排出了約1900萬噸水量。


首都圈外圍排水道調壓水槽(圖片來源:AMANO Jun-ichi/維基百科/CC BY)

據維基百科資料介紹,首都圈外圍排水道(日語:首都圏外郭放水路しゅとけんがいかくほうすいろ ),也稱為G-Cans Project,是位於日本埼玉縣春日部市國道16號下的排水工程,主要由排水隧道、豎井、調壓水槽等設施組成,是指定一級河川。

東京首都圈外郭放水路地處洪水多發區域,主要建設目的是在颱風或大雨導致中川、倉松川和大落古利根川等周邊河流漲水時,存儲超河流容量的洪水,並將其排向江戶川,從而將起到洪水調節池的作用。[3]

首都圈外郭放水路的主體工程是一條位於地下50米、內徑10米、長約6.3公里的隧道,使用盾構法建成。隧道一端為埼玉縣春日部市上金崎的江戶川河岸,另一端為春日部市小渕的大落古利根川,中間還連接了第18號水路、中川、倉松川、幸松川等多條水道。

地下水道連接著五個足以容納自由女神像太空梭的巨大豎井,分別稱為第一到第五豎井。第一豎井連接調壓水槽,並通過莊和排水機場連接一級河川江戶川,第二豎井連接第18號水路,第三豎井連接中川和倉松川,第四豎井連接幸松川,第五豎井連接大落古利根川。

第一到第三豎井直徑31.6米,第四豎井直徑25.1米,第五豎井直徑15米。深度約70米。其中,流量較大的第三和第五豎井使用了漩渦式水流技術,使水沿豎井壁螺旋流下,減少了水流入時的衝擊。

調壓水槽與第一豎井相連,長177米、寬78米、高18米,由59根重500噸的混凝土柱支撐。降壓水槽連接排水機場,排水機場內安裝有四台10,300千瓦、由航空發動機改裝而成的燃氣輪機,燃氣輪機通過齒輪減速機驅動水泵將水槽內的水排向江戶川,排水速度達每秒200立方米。在齒輪減速機旁安裝有被稱為「紅蘋果」的紅色球狀防火裝置,用來噴灑二氧化碳滅火。

降壓水槽只在雨季使用,一般時間空置。因為內部空間巨大空曠,支撐柱排列整齊,水槽被稱為「地下神殿」,成為受歡迎的景點和影視作品的取景處。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