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顏回「偷食」 為何令孔子感到愧疚?(圖)

 2019-09-21 16:45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顏回偷食」 的事令孔子感嘆要了解一個人非常不容易。(圖片來源:Adobe Stock)
「顏回偷食」 的事令孔子感嘆要了解一個人非常不容易。(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有一次,孔子在陳國和蔡國之間的地方受困缺糧,七天粒米未進,體力不支,白天也只能躺著休息。顏回不知道從哪裏討來了一些米,回來後就煮起了飯。

過了一會兒,飯快熟時,孔子卻看見顏回用手抓鍋裏的飯吃。飯熟後,顏回恭請孔子吃飯。孔子假裝沒看見剛才的事,起身說:「我剛才夢見了祖先,這飯很乾淨,我先將它祭過祖先再吃吧!」用過的飯是不能祭奠的,否則就是對先人不尊重。

顏回急忙道:「使不得!剛才煮飯的時候,有點炭灰掉進了鍋裏,弄髒了米飯,丟掉不好,我就抓起來吃掉了。」

孔子聽完不禁嘆息,對眾弟子說:「人應該相信自己的眼睛,但即便是眼睛看到的也未必可信。人依靠的是心,可是自己的心有時也依靠不住。你們記住,了解一個人是多麽不容易呀!」

顏回,字子淵,又稱顏子、顏淵,春秋末期魯國思想家。他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孔門七十二賢之首。他家境貧窮,卻能安貧樂道,為人聰敏、好學,聞一知十,品行優越,經常獲得孔子的稱讚。可惜,他年僅四十歲就去世了,後世尊稱為「復聖」。

一次,顏回請教孔子說:「我認為一個人雖然出身貧苦,但應安份守已,不以貧為恥;自己雖是無職無權的卑賤者,但不要自卑,不應在貴人面前低三下四;不要依靠擺架子耍威風來樹立自己的威望;與別人交朋友要與他一輩子共患難。把這樣幾條當做待人處世的標準,您看如何?」

孔子說:「好呀!如果一個人雖貧,不在富人面前自卑,安於貧,這樣就沒有其它欲望;自己沒有地位也不覺得比貴人低下,這樣自然謙和;有禮貌,平等待人,不裝腔作勢,就會自然受人尊敬,不脫離群眾;交朋友,講忠義,共患難,不說過頭的話,不辦過頭的事,就一定能搞好團結。如果你能做到這樣幾點,就是上古的聖人也不過如此。」孔子看到顏回言行一致,因此經常稱讚他,非常信任他。

然而,「顏回偷食」這件事卻差點令孔子誤會了自己的得意門生,事後他明白了一個道理:眼見未必是實。連孔聖人都會誤判,對自己最信任的弟子起疑心,更何況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呢?所幸他懂得運用智慧,輕易地了解真相,最終消除了誤會。

人往往只相信自己看見的東西,但眼睛能看到的東西是有限的,肉眼看不見的東西太多了。我們不能只從表象來判斷,必須從各個角度來認識辨知。若只從單一的角度去觀察,必將失之偏頗。

有多少人因為自己的「親眼所見」而耿耿於懷、懷恨在心,甚至抱憾終生,至死都不知道當初是自己看錯了。因為一個誤會,而痛苦一輩子,真是太不值得了!

當我們要評價一個人時,先想一想自己是否全面了解這個人,以及對方的真實處境。如果妄下斷言,必將造成誤會或令他蒙冤、名聲掃地。

當我們對一件事產生疑惑時,應該馬上想辦法去了解真相,而不是只看表象,或人云亦云。這樣,就能減少人生中的矛盾,避免悲劇和遺憾。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