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人不和 勸人養鵝;與人不睦 勸人架屋(圖)
與人不和,勸人養鵝;與人不睦,勸人架屋。(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歷史傳承橫跨數千年,給我們後代子孫留下了許多寶貴智慧,而俗語就是其中之一,在中國文化中,俗語也一直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雖然這些俗語大都是民間的百姓創造出來的,但是其中蘊含著不少人生道理,對我們後人的生活有著指導意義,也讓我們的言行舉行充滿了真誠、善良、忍讓……等美好的傳統。
也因為俗語的生活化,所以有的時候聽起來較通俗,沒有詩詞歌賦來得優雅,但是這正是俗語的特點,通俗不媚俗,用適合民間的簡單語言講述人生的大道理,有時反而比那些文學詞語更容易讓人接受和理解。
今天筆者要介紹的這句俗語,同樣包含了古人為人處世的智慧,這句俗語是「與人不和,勸人養鵝;與人不睦,勸人架屋」。從字面意思看起來也不難理解,是在講人與人之間和睦的問題,只是這又和養鵝建屋有什麼關係呢?
古代的人,由於對周遭環境觀察十分透徹,常常會把許多體會到的人生智慧,與具體的事物做結合,這樣也更容易被人們理解。而人際關係是否和睦,從以前到現在,始終是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大到一個國家,小至一個家庭,成員能否和睦相處,常關係著日後的興衰成敗。
若國家內部不合,官員就會派系林立明爭暗鬥,最終的結果自然就是不斷的內耗,最終不僅害了國家,更苦了老百姓。同樣的道理,若一個家庭平日不和睦,自然爭吵不斷,永無寧日,自己家人和後代也將受到牽連,運勢也會越來越差。有句話說「肉必自腐,而後蟲生」便是對這樣的情形十分貼切的解釋。
因為古代講究諧音,而「鵝」與「和」諧音。(圖片來源:Adobe Stock)
而古人之所以說「與人不和,勸人養鵝」,便是將和與鵝聯繫起來。因為古代講究諧音,無論好壞吉凶,都常與諧音密切相關。就好比到了今天,仍然有很多人不喜歡「4」這個數字,便是因為它與「死」諧音,而「鵝」與「和」諧音,所以會這樣說。
再來則是因為鵝在古代是比較常見的家禽,同時牠跟狗一樣,還懂得看家,相信許多人小時候也有被別家的鵝追過的經驗,所以鵝在古時候也是吉祥的象徵。
至於「與人不睦,勸人架屋」,從結構上來說,與上一句大同小異,這兩句話其實也是互為表裡,上句講「和」,下句就講「睦」。
那為什麼要說架屋呢?這是因為如果不會處理鄰里關係,那麼在古代,架屋就是很好的修復關係的一種途徑。因為古時候修完房子以後,都會大擺筵席,宴請鄰里鄉親,是一件極為喜慶的事情,這種情況下來者是客,一片祥和,在這種情況下,自然容易化解雙方心結,一笑泯恩仇了。
這兩句話之後,其實也還有一句話,叫做「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也是非常容易讓人理解的。
看來古人也深知人際關係經營法則,以及行善積德之道呢。
讀完本文,若您也有自己的體會想與讀者分享的話,也歡迎在底下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