鸛雀樓為何能擄獲人心?它與黃鶴樓有何相似之處?(組圖)
大河上鸛雀樓 勝景擄獲代代人心
趙伯駒《水閣彈棋》。(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鸛雀樓是中華四大觀景名樓之一,起基初建於南北朝時代。提起鸛雀樓聯想起黃鶴樓,兩者都是揚名天下的觀景名樓,你能想到這兩座樓中有哪些相似之處嗎?
鸛雀樓和黃鶴樓
*兩樓都是中華四大名樓之一。
*兩樓都以鳥為名。
*兩樓起建目的都是作為軍事用途。
*兩樓都經歷過多次焚毀。
*兩樓都有詩人名詩助長聲名。
鸛雀樓的歷史
在六世紀中,北周開朝霸臣宇文護建了三層樓宇,作為他軍鎮河外的軍事建築。高樓壯觀,結構奇巧,下臨黃河,風景秀麗。據方志記載[1][2],鸛雀樓舊址在蒲州舊府城西南邊上,黃河從舊城西南流過,樓就建築在黃河中高阜上。那裡常常有鸛雀棲息,故而命名鸛雀樓。這種鳥善飛搏,一飛奮翔雲霄上,落處不知幾千里,佳氣勝概令人屏息。
原始的鸛雀樓臺基高約三尺,臺基上立著三層疊閣式的建築,從下往上層層縮簷,角角伸挑。飛簷下覆蓋著環樓的迴廊,廊的外緣裝飾著欞格門,使得樓宇兼具樓閣的深幽氣韻和觀景樓臺的舒暢悠廣。樓閣式挑肩屋頂錯落交覆,斗拱承檁。臺基上有斜坡外樓梯通上樓,同時樓內也有木梯可達樓頂。
鸛雀樓當著河風浩浩堂堂而立,那飛簷斗栱、那欞格門窗歷經700多年屹立不搖,反映了中華古代木建築工程的精巧穩固,神技奇偉令人浩嘆。十三世紀元代初期時,樓毀於戰火,明初,人們還能尋覓到故樓的舊址,後來因為黃河泛濫,河道遷徙改道頻仍,淹沒了故址。後人捨不下對故樓的舊情,就以蒲州城的西南角樓當作「鸛雀樓」的替身,登樓賦詩的人依然絡繹不絕。現在的鸛雀樓是二十一世紀才落成的,六層樓,樓高73.9米,外型仿唐代的形制,但不具有偉構木建築的精彩神技了。
鸛雀樓勝概--麗景與氣勢
從北周到唐中二百餘年,登樓的詩人墨客數不勝數。唐朝李瀚的《河中鸛雀樓集序》描繪了鸛雀樓的麗景與氣勢:
……宇文護軍鎮河外之地,築為層樓,遐標碧空,影倒洪流,二百餘載,獨立乎中州。以其佳氣在下,代為勝概。四方雋秀有登者,悠然遠心,如思龍門,若望昆崙(*崑崙)。
遙想當時的光景:在蒲州城西門外黃河中,矗立著壯觀奇巧的鸛雀樓,碧空上時時有群鸛搏風飛翔。三層的樓宇崁入碧空,倒影投入大河洪流之中;奔騰的黃河水、凌風飛翔的鸛鳥,烘托鸛雀樓高遠俊逸的氣象。天下俊秀登樓望遠,覽黃河佳氣,雲煙飄渺繞汀洲;觀中條山雄偉,河山綿綿接崑崙。這一切怎不讓人思起龍門魚躍的豪壯,怎不讓人遙念崑崙瑤池的仙境!豪情悠悠起壯志,神思昂昂遨雲霄。
詠鸛雀樓名詩--情景交融感懷人生
宋代沈括的《夢溪筆談》記述:「河中府(*唐代名稱)鸛雀樓,三層,前瞻中條(*山名),下瞰大河。唐人留詩者甚多。」在詩人登鸛雀樓的名作中,沈括推贊李益、王之渙、暢當三人的詩「能狀其景」。我們就來欣賞三人詩中的鸛雀樓。
李益《同崔邠登鸛雀樓》:
鸛雀樓西百尺檣,汀洲雲樹共茫茫。
漢家蕭鼓空流水,魏國山河半夕陽。
事去千年猶恨速。愁來一日即為長。
風煙並起思歸望,遠目非春亦自傷。
李益詩描寫鸛雀樓西船隻密集,船檣相連延百尺長,一水帶檣,浩風揚帆,當非常壯觀;河中汀洲連雲樹,一片靄茫茫,河水共風雲蒸騰,變化無常。李益登鸛雀樓一詩,往古來今、情景交融,在瞬息萬變的歷史長河中抒發生命短暫之慨。「魏國山河半夕陽」,當年建樓的人今何在?時不我與,愁緒長隨,古今之慨常在人心。風煙起處,讓觀景的人思歸生命的真鄉。
想要看得更高更遠,就更上一層樓吧!圖乃愛新覺羅胤禧之《允禧畫山水冊・層樓松磴》。(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王之渙《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王之渙的《登鸛雀樓》一詩,熟悉的人更多了,短短的五絕,登高望遠的豪邁胸懷氣魄渾然而出。
登上鸛雀樓,無限遠的景色盡收眼底。遠眺山邊,白日就要沒入天際線;天水交接處,黃河入海流。一般人看到「白日依山盡」,恐怕多想到「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吧!詩人王之渙不是。水天茫茫一線,在那之外,還有什麼呢?他說,想要看得更高更遠,更上一層樓吧!豪邁壯闊之情躍然山水間,透過鸛雀樓帶動人的夢想飛起!
暢當《登鸛雀樓》
迥*臨飛鳥上,高出世塵間。
天勢圍平野,河流入斷山。
(*迥:音jiǒng、同冏。形容天地廣闊)
王之渙的詩落腳在鸛雀樓,暢當的詩則以鸛鳥之背為立足點。靈性的鸛鳥在鸛雀樓上盤旋飛翔,詩人暢當的精神境界更在飛鳥之上,他飛出了廣闊天地。當然,人在境外,人間「天勢圍平野」已經侷限不了他了;看那黃河在巍然矗立的斷山外失去了蹤影,詩人「高出世塵間」的心志更加高昂。
在中條山壯闊山影的映襯下,在黃河的奔濤聲中,迴盪著鸛雀樓的雄偉氣概,在詩人的豪情壯志與遠揚出塵的神思中,鸛雀樓更加壯麗不凡。
鸛雀樓今非昔比
今天登鸛雀樓已經今非昔比了。
鸛雀樓和黃鶴樓都是中華文化中的觀景名樓,都伴著中原大地最重要的江河,一是黃河,一是長江。樓的壯觀不僅僅在於樓的本身,更在於樓宇迎接了江河風景,吐納了風雲氣概。可惜,近年中共改建兩大名樓不僅傳統木建築的奇偉巧技不見了,樓址也被遷移了,遠離了大江大河的胸懷,失去了傳統的根基,失去了相融於山水氣勢的勝概。[3]
鸛雀樓擺置王之渙的雕像是招牌,內部被設置成展覽廳,其中之一卻攀「女媧補天」之名,擺置裸體畫、裸體雕像來招攬遊客,粗俗低劣氣息瀰漫天下名樓。說昔日勝景,只堪夢中回味了。
參註
[1]《清一統志》記載古蹟蒲坂故城有鸛雀樓,「樓舊(*舊址)在郡城河流西南,黄河中高阜處,時有鸛鵲(*雀)棲其上遂名。」蒲坂故城在今山西永濟縣蒲州鎮,在三國、晉末到南北朝北魏、北周時,都稱為蒲坂府,是河東郡的郡治所在;唐時名稱為河中府。
[2]《蒲州府志》記載:「鸛雀樓舊(址)在城(*蒲坂故城)西河洲渚上,周(*北周,公元557-571年)宇文護造。」
[3]鸛雀樓因為黃河三門峽工程遷移,新鸛雀樓移位到了蒲津渡西邊幾公里處的麥田中;黃鶴樓因為長江三峽大壩工程遷移,新黃鶴樓所在地在蛇山上,離開長江邊一公里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