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融數據全線疲軟 經濟現滯脹難逆轉(圖)
中國7月金融數據全線低於預期。(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19年8月12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中國7月新增貸款、貨幣供應量及社會融資增量等金融數據全線低於預期,工業、消費等同比增速料將明顯回落,表明實體經濟需求不足。疊加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和PPI(生產者物價指數)數據,中國經濟進入難以逆轉的滯脹狀態。
8月12日,中國央行公布的金融數據顯示,7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06萬億元;當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長8.1%;7月末人民幣貸款餘額147.02萬億元,同比增長12.6%。
數據還顯示,7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0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遠低於此前1.5萬億元的預期中值,比上年同期少2,103億元。
中國7月金融數據均明顯低於預期,顯示實體經濟需求不足。儘管經濟下滑的弱勢不改,但考慮到人民幣存在貶值壓力,貨幣政策進一步放鬆空間依然受限。
分析人士指出,中國央行短期內降准和降息可能性都很小,調整信貸結構和降成本仍是未來一段時間政策的重要目標。德國商業銀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周浩認為,由於受到匯率的制約,政策上能應對的辦法不多。而且政策繼續放鬆短期也的確看不到效果,只能延續目前的思路,繼續結構性政策調整。
據《路透社》報導,招商證券研發中心聯席首席宏觀分析師羅雲峰認為,究其原因,應該是總的經濟政策不再鼓勵實體部門的需求總量,或者說信用創造的增加。
財通基金固收分析師鄭良海表示,7月新增貸款減少,主要是企業短期貸款同比萎縮加深,居民戶新增短期貸款增長大幅減少,估計與結構化融資收緊有關,居民戶中長期貸款維持高位。
中海晟融經濟學家張一表示,7月M2增速和新增人民幣貸款全面低於預期,主要是兩個因素導致的,第一,一季度的政治局會議之後,央行再無全面降准動作,這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貨幣投放和信貸新增;第二,一季度以來,實體經濟需求不振,尤其是打壓房地產等動作壓制了信貸需求,這也導致數據不及預期。
中國央行8月9日晚間發布《第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表示,貨幣政策有效應對國內外不確定因素影響。
中國國家統計局8月9日公布數據顯示,7月份 CPI同比上漲2.8%,創近17個月新高,而PPI同比則跌至近三年最低,顯示經濟風險進一步加大。
中國7月CPI同比增速繼續高位運行,而PPI同比則跌至近三年最低,正式進入通縮區間。分析師們認為,由於豬肉供應緊張格局未改、中美貿易戰在一定程度增加了農產品的供應成本,CPI或仍有一定上漲空間。
另據路透綜合近30家機構預測中值結果顯示,在內外需求雙雙疲弱的情況下,曾在6月支撐工業及消費增速沖高的因素在7月明顯弱化,加之庫存週期下行、汽車銷量明顯放緩,7月工業增加值和消費同比漲幅均較前月明顯回落。
有觀點認為,中國經濟實際為停滯性通貨膨脹,即滯脹。現在經濟停滯,失業及通貨膨脹同時持續增長,並且物價也開始持續上漲,這種經濟狀態一旦開始就難以逆轉。
據《自由亞洲電臺》8月9日報導,中國金融學者賀江兵認為,目前出現經濟停滯性通貨膨脹:「經濟停滯,通貨膨脹上升。這種經濟現象特別難處理。中國第二季度GDP升6.2%,這是有統計數據以來最低的。主要原因是我們的農產品跟美國打貿易戰以後,美國的價格比較便宜,但中國不進口,所引發的一系列後果,短期內無法解決。滯脹會長期存在。」
賀江兵表示解決方法是:「解決辦法主要是減稅。滯脹在美國曾經非常嚴重,但是當年的里根政府通過減稅解決了。川普(特朗普)沒有遇到滯脹,但是他用減稅,他的經濟發展也很好。最好的解藥是大量的進口美國農產品、豬肉,它比較便宜。第二就是減稅,這是無痛的解決增長。會有效帶動經濟增長。」
什麼是滯脹?
滯脹全稱停滯性通貨膨脹(Stagflation)又稱為蕭條膨脹或膨脹衰退,在經濟學,特別是宏觀經濟學中,特指經濟停滯(Stagnation)、高通貨膨脹(Inflation)及失業同時存在的經濟現象。通俗的說就是指物價上升,但經濟停滯不前。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