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果農開賓士 中國果農為何只能窮吃土?(組圖)


泰國果農開賓士,為何中國果農只能坐在地上哭?(示意圖/圖片來源:根川孝太郎/維基百科/CC BY-SA 4.0)

之前看《日本經濟新聞》網站的報導大吃一驚,大概內容是說:泰國中部偏僻鄉村到處都是賓士車(應該不是66萬漏油的那種),據說泰國賓士銷量僅2018年就達到了5年前的1.5倍,而買車的人大多數是當地榴槤種植戶們。

我當時就想:泰國農民這麼有錢啊,搞個榴槤就開賓士住豪宅了?

問二小咋個看?

他回我說:泰國人要感謝中國人和馬雲粑粑!

原來這些榴槤的主要銷售地就是中國,主要集中在湖南、北京、上海和廣州等地,而當地的批發價每公斤25-30元左右。

泰國榴槤瞄準了北上廣有強消費能力的人群,銷量更是爆發性增長,再加上電商的助推,這些搞榴槤的人賺幾輛賓士還是有可能的。

這些年大家都喜歡去外國旅遊,像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這些地方旅遊費用不高,而且水果好吃價格實惠。

泰國的榴槤雖不像馬來西亞貓山王榴槤聞名,但口感並不差。毫不誇張的說,中國前去吃榴槤的遊客帶動了泰國榴槤產業的飛速發展。一波波龐大的「吃貨人群」、與日俱增的榴槤消費量讓泰國果農和泰國水果商販深刻體會到了一點:

這些中國人出手闊綽並且愛吃榴槤,於是他們一起抱團提高了榴槤價格。


毫不誇張的說,中國前去吃榴槤的遊客帶動了泰國榴槤產業的飛速發展。(圖片來源:Adobe stock)

賺錢!哪國的人都不手軟。

說實話,中國擁有13多億人口,水果市場是很大啊!

但是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水果市場,並沒有讓本土果農賺到錢。我們看到的都是各地水果滯銷不斷,辛苦一年不賺錢反而賠錢的果農比比皆是!

相反,進口水果在中國卻如魚得水。有人說中國消費者的錢都給外國果農賺了去,進口水果越來越多,國產水果卻常被冷落。

本土水果到底咋個回事呢?

個人覺得低檔與同質化成為國內水果無法解決的癥結。進口水果受消費者歡迎其實主要是:好吃、高檔、買起來有面子,另外就是品種較特別。

而說到中國水果,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蘋果、橘子、獼猴桃?

水果產業鏈發展緩慢,產品採摘、分選、包裝嚴重落後,而且同一時間同質化產品大量上市。

我們來舉個例子:

去年開始有一款藍莓大受歡迎。這個號稱「藍莓王」的藍莓有什麼特別之處?

包裝看起來有點高大上,這個藍莓每個個頭比一元人民幣還要大,而且品相好口感佳。


藍莓。(圖片來源:De728631/維基百科/CC0)

你肯定以為是國外的水果,其實這款水果產地是我國雲南。

但是人家銷量卻特別好!這說明什麼?

我想只能說明:

中國的果農種植水果時缺乏足夠的耐心和情懷,更無法通過市場化的運作讓水果更有賣相。所以中國不缺水果,缺的只是好水果。

所以中國的果農只能看別人在賓士上哭。

連買賓士的能力都沒有,咋個去哭?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