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王與太姒的嫡長子,周武王的同母大哥考。(圖片來源:Photo Dharma/維基百科)
在《封神演義》中,伯邑考乃是西歧的太子。可以說愛民如子、孝順父母又精通音律風流倜儻,有望繼承封地。那麼為什麼他要客死他鄉呢?就是說他缺少的是什麼呢?
一、收留朝歌難民 真是明主所為
話說眾民等待天明:果是西岐地界,過了金雞嶺,便是首陽山。走過燕山:又過了白柳村,前至西岐山。過了七十里,至西岐城,眾民進城觀看景物;民豐財阜,行人讓路,老幼不欺,市井謙和。真乃堯天舜日,別是一番風景。眾民作一手本,投遞上大夫府。散宜生接著手本,翌日伯邑考傳命:「既朝歌逃民,因紂王失政,夾歸吾土。無妻者給銀與他娶妻,又與銀子。令眾人移居安處,鰥寡孤獨者,在叄濟倉造名,自領口糧。」
二、不聽父命去朝歌
宜生領命,邑考曰:「父王囚裡七年,孤欲自往朝歌代父贖罪,不知卿意如何?」散宜生奏曰:「臣啟公子!主公臨別時言,七年之厄已滿,災完難足,自然歸國。不得造次,有違主公臨別之言。如公子不安,可差一士卒前去問安,亦不失為子之道;何必自馳鞍馬,身臨險地哉?」伯邑考嘆曰:「父王有難,七載禁於異鄉,舉目無親;為人子者,於心何忍!所謂立國立家,徒為虛設,要我等九十九子何用?我自帶祖遺叄件寶貝,往朝歌進貢,以贖父罪。」
三、天命大不可違 違背天命必遭難
伯邑考的命運我們都是知道的,被做成肉醬了。對今天的人來講教訓是深刻的。伯邑考站在人上是一個「仁義禮智信」都做足了仁君,可是所謂天子首先應該做的就是要曉天意順天意。
伯邑考沒有聽他父親的臨別之囑,就犯了兩件大忌。其一是不聽父命,擅自做主;其二就是明知道自己的父親懂天機,所做的事情都是順天意的,而故意為之,就是逆天而行。這就是他真正出事的原因。假使讓他做了王侯之主,就會隨著自己的意願隨意所為,天下很快就亂了。
中國人有一個俗語叫「寧拆七座廟,不拆一樁婚」,其實這是完全錯誤的。人把人中的事情放在第一位,把神放在第二位,這是最危險的。神是偉大的慈悲與人的,如果人不能給予神足夠的尊重,而褻瀆神下場一定是可悲的。
伯邑考的命運之所以如此,大概就是他們把人的事情看得太重,而不去尊重神了。下場會是什麼,我想大家應當也都是明白的了吧。
(註:內容出自《封神演義》第十八回 子牙諫主隱溪)
責任編輯: 淡然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