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美中「分手」已成部分現實(圖)

美中「分手」(decoupling)已成部分現實

作者:斯洋  2019-06-18 07:47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2
    小字

美中「分手」已成部分現實
谷歌正在將一些輸美硬體的生產遷出中國,以避免受到美中貿易衝突不斷升級的影響。(圖片來源:Johannes Eisele/AFP/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9年6月18日訊】一年前,很多人可能還對美中經濟將「各走各路」覺得懷疑,但是,在美中貿易戰歷時一年多後,分析人士指出,美中「分手」已經成為部分現實。

美中「分手」正在發生

星期五(6月14日),在華盛頓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舉行的年度國家安全會議上,美國前副總統拜登的副國家安全顧問的伊萊.拉特納(Ely Ratner)說:

「一年前,我和其他人一些人談到這個可能的現象時,(大家的)反應的是,這永遠不會發生。美中經濟如此依存,『分手』(脫鉤)或許是戰略大師們的幻想,不可能是現實。但是,我們今天看到的,在某種程度上,這至少是部分的現實。雖然在有些領域我們聽到了抗議,但這是正在發生的事實,在某些情況下,甚至是不可逆轉的事實。」

拉特納解釋說,他所說的「分手」指的是美中經濟走向幾十年來融合的反面:貿易和投資的相對減少、供應鏈在重新調整、研究和創新互相依存的生態系統在減小。

一年多前,拉特納和美國負責亞太事務的前助理國務卿科特.坎貝爾(Kurt Campbell)在《外交事務》發表文章說,40年來,美國誤判了中國,引起了美國有關對華接觸政策的大討論和大反思。

拉特納說,現在已經不是討論美中是否會分手的事了,而是該瞭解美中為什麼會分手?

美中為什麼會「分手」?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的國家安全顧問湯姆.多尼倫(Tom Donilon)在討論會上說,美中在技術和戰略領域的「分手「已經開始。

他認為美中分手有以下的原因:「有幾個原因,一些原因是自然的、是可以預測的,那就是中國的崛起,中國已經起來挑戰在全球佔主導地位的國家--美國。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定會導致關係緊張的。另一個原因,我認為是習近平主席在國際和國內所採取的一些措施。第三是美國提供的一些空白,比中國人預想的要快的多。第四,我們對中國的設想,我們認為中國經濟發展了,就會變成民主國家,但完全不是這麼回事兒。」

多尼倫說,即便是習近平和川普在6月底的二十國集團會議上達成部分協議,或是某種備忘錄,但是美中走上分離的這個動勢,已經在行動中了,還是會繼續的。他說,如何管理這樣的分離,將是美中共同面臨的挑戰。而美中目前沒有任何戰略對話。

川普有可能將美中「分手」推得更遠

美國智庫企業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資深貿易和中國經濟專家史劍道(Derek Scissors)說,美國政府中有堅持美中「分離」的一派,主要是來自國家安全界,主要理由是不能再支持中國的軍事發展。

他說,川普總統不屬於「分離」一派。總統更接近財政部長姆努欽一派,主張從與中國接觸中獲得更多的利益。但是,史劍道說,一旦川普總統達不到他的目的,他可能會把美中向分離的道路上推得更遠。

他解釋說:「總統希望向中國出口更多的產品,這不是『分離』,是『接觸』。對國家安全的考慮是第二位的。他當然希望(與中國建立)不同的關係,但不是分離或是脫鉤,他希望更大的關係,美國從中獲利更多。問題是,如果他得不到他想要的,他會進一步將我們推到分離的道路上。『分離』並不是他的戰略。他是在想,我要與你做交易,如果你不是好的夥伴,我就走開。」

雖然如此,川普政府已經採取了一系列最終會導致兩國經濟進一步脫鉤的政策措施,包括出口控制、投資限制以及將中國通訊巨頭華為和其他企業列入「實體名單」,限制研究交流以及限制中國學生來美的簽證等。

新美國安全中心負責能源、經濟與安全項的研究員伊麗莎白.羅森博格(Elizabeth Rosenberg)說,雖然川普總統可能會干預這些計畫的實施,比如,他曾鬆口救中興,但是,卻改變不了這些措施造成的向分離發展的趨勢。

她說:「這些措施都會形成風險條件,限制投資者、製造業者以及從事貿易的人,其實已經在發揮作用了,他們在想達成交易或是達不成交易?特別是在不瞭解總統下一步會採取什麼措施,不知道總統的情緒時。這種謹慎促使企業決策者將企業遷出中國,或是打算遷出。考慮建立兩個不同的供應鏈,研發中心,以避免自己受技術控制、貿易控制、制裁以及貨幣控制,能源以及其他資源現狀的風險影響。這些確實會加速這種分離或是分手的速度。」

羅森博格強調說,這種分離並不僅僅限於美中雙邊企業,也會影響到其他跨國公司。

美企在行動,調整供應鏈

正像羅森博格說的那樣,美國的一些公司已經或是正在作出戰略調整。

彭博社上星期報導說,谷歌正在將一些輸美硬體的生產遷出中國,轉移到臺灣和馬來西亞等地,以避免受到美中貿易衝突不斷升級的影響。

據報導,GoPro正在把輸美產品的生產遷到墨西哥。總部位於美國新澤西州的自行車生產商肯特國際(Kent International)將把中國生產業務轉移至柬埔寨,避免被徵收關稅

為了免受關稅影響,總部位於加州波莫納的皮革、皮毛和羊羔皮供應商Synplus Inc的一些客戶已經從採購中國西部的豬皮轉向採購巴基斯坦的羊皮。

分析人士說,像Synplus這樣的企業所面臨的抉擇是貿易摩擦的一個縮影,這些貿易摩擦改變了供應鏈,至少10年都不會恢復。

牛仔褲製造商李維斯(Levi』s)則制定了羅森博格所說的分離的供應鏈。他們在中國和東南亞國家分別都建立了供應鏈。如果川普政府對在中國製造的服飾徵收關稅,該公司可以向美國消費者銷售在越南、柬埔寨或其他國家製造的牛仔褲。它在三十多個國家都有供應商。李維斯在中國仍然保留了很多產品,只是不會拿到美國銷售。

中國企業也在行動,減少對美國的投資

中國企業也在行動。他們或者是推遲或者是擱置了在美國的投資。中國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廣汽集團)表示,考慮到貿易緊張局勢,已推遲向美國出口傳祺(Trumpchi)系列汽車的計畫。

與此同時,中國山東如意科技集團(Shandong Ruyi Technology Group)擱置了收購阿肯色福里斯特城的廢棄的三洋(Sanyo)電視廠的計畫。2017年,山東如意科技集團計畫收購這座廢棄的工廠,將其改造成一家棉紗廠,並將在這座擁有約1.4萬人口的城市雇佣超過800名員工。

因為關稅問題,山東太陽紙業股份有限公司也推遲了在肯色州阿卡德爾菲亞的一個10億美元的紙業工廠項目。

受貿易戰影響,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企業也在搬離中國。臺灣電腦設備公司宏正自動科技(Aten International)已把工作帶回臺灣。丹麥丹佛斯集團(Danfoss)正在將供熱和液壓設備的生產轉移到美國。任天堂將把Switch遊戲機的部分生產從中國轉移到東南亞。

臺灣富士康集團不久前也表示,已做好應對美中貿易戰升級的風險準備,如果蘋果公司需要轉移生產線,富士康可以迅速行動,在中國境外其他地方組裝iPhone智能手機。

習近平在「自立更生」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與美國實現一定程度的分離,對中國政府來說,也是有意為之。阿里.韋恩(Ali Wyne)是美國國際研究機構蘭德公司的政策分析師,他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有跡象顯示,美中有各走各路的意圖,尤其是在高科技領域。

他說:「我確實看到了雙方都有想分開的意圖。美國把中國的技術創新,主要體現於『2025中國製造』,看作是對國家安全的挑戰。從中國方面來講,中國覺得如果太依賴美國的高科技輸入,如果不把對美國經濟的依賴程度從現在的水平降下來,那麼,美國就擁有了對中國未來雄心的制衡力。」

2018年4月,美國制裁中興通訊事件,暴露了中國先進位造業受制於人的弱點,讓中國高層深有感悟。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多次表示,「我們要靠自己的努力,大國重器必須掌握在自己手裡。要通過自力更生,倒逼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

来源:美國之音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