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孫權驚見舍利  吳地始見佛法流傳(圖)


高僧康僧会在其堅信之下求得舍利,開始在東吳傳播佛法。(圖片來源:維基百科/公共領域)

外域高僧康僧會為弘揚佛法來到中原東吳。為了能在此建寺蓋廟,他在東吳的孫權尚不理解佛法時,冒著被當局取締的風險,允諾孫權讓其看到舍利,在他跟其從人的堅定信念下,終於得到了舍利,開始在東吳傳播佛法。

康僧會來吳地前已有外域僧人在此譯經

康僧會的祖先是康居國人,世居天竺,其父親因為經商而移居交趾。十餘歲時父母雙亡,他以至誠之孝心侍奉父母,服孝期滿後就出了家。

在修道期間,他嚴格遵守教規。為人寬容大量而有見識。他本人勤奮備好學,通曉三藏而博覽六經,對於天文地理也能在總體上有所涉獵。他對所有佛教的教義都能把握其精神實質。除此之外,他還有很好的文字功底。

他初到吳地的時候,孫權已經控制了江東,但那時佛教在那兒尚未廣泛流行。在這之前,有個叫支謙曾的僧人在這裡傳播過佛教。他支謙本是月支人,後來到了中國。當初在漢桓帝、漢靈帝的時候,支讖就翻譯出許多佛經。支亮就學於支讖,而支謙又受業於支亮。

支謙博覽佛教經籍,他對此都有著很深刻的研究。對於世間的種種技藝,他也多有學習,他大量地閱讀過各方面的書籍,而且還通曉六國語言。他的長相看上去細長黑瘦,眼白特別多而眼珠呈黃色,當時人們為他編了這樣一句話:「支郎眼中黃,形軀雖細是智囊。」

漢朝末年發生戰亂時,支謙為躲避動亂而到了吳地。孫權聽說他聰明有才,就在召見的那天封他為博士,讓他輔導太子。他與韋曜等幾個人在輔佐東吳政權方面共同盡了力,作出了不小的貢獻,只因他是在外國出生的,所以在吳國的志書上未被記載。

支謙認為佛教雖然已經流傳開來,但經書多是用梵文寫的,尚未全部譯成漢文,而自己又熟悉幾個地方的語言,於是就想收集各種佛經著作,把它們譯成漢文。從吳國黃武元年開始,到建興年間為止,他翻譯出了《維摩經》、《大般若經》、《泥洹經》、《法句經》、《瑞應本起經》等四十九種經書。

支謙翻譯的經書能夠委婉圓滿地傳達原著的丰采,文辭旨趣表達得非常流暢典雅。他還依據《無量壽經》和《中本起經》創作了《讚菩薩連句梵唄》,而且還注譯了《本先死經》等。這些譯著都流行在世上。

孫權驚見舍利  吳地始有佛寺

由於當時吳地剛剛開始傳播佛法,因此影響還並不普遍。康僧會想要使佛教振興於江東,要在那裡興建佛教的寺廟,便帶著百錫杖開始東遊。

吳國赤烏十年他第一次到達建業後,就在那裡營建了茅屋,並在其中擺設了佛像開始弘揚佛法。當時吳國人因為初次看見沙門的服裝打扮,又不太瞭解佛教的道理,都懷疑他是個異端。有人奏稟孫權道:「有個異人進入我們吳國境內,他自稱是沙門,模樣兒服飾都與常人不同。這件事應該認真調查。」

孫權說:「以前漢明帝夢見一位神,號稱為佛。你說的那個人所做的事,莫不是佛的遺風吧。」他立即召見僧會,問他道:「你所行的道,有什麼靈驗?」僧會說:「如來遷跡已過千年,但其遺骨舍利永遠光照無極,從前阿育王建立寺塔多達八萬四千,而塔寺的興旺正表明佛祖的影響之大。」

孫權以為這是誇耀之辭、無稽之談,便對僧會說:「如能得到舍利,我就為你建塔,如果以謊言騙人,小心國法制裁。」僧會要求孫權給他七天期限。他回去後便對跟隨他的人說:「佛法的興與廢,在此一舉,現在如不至誠祭佛,將來後悔不及。」

他們共同把齋房打掃得干乾淨淨,把銅瓶供在香案上,然後燒香施禮,虔誠地祈禱佛祖顯靈。七天的期限滿了,仍然毫無響應。僧會就去要求孫權再給他七天期限。孫權說:「這是在以謊言騙人」,我打算要對僧會加罪懲罰。後來僧會再去請求孫權要再加一個星期的期限,孫權又特別地應充了。

僧會請來法侶對他們說:「孔子說過:『文王死了,文王的精神就不存在了嗎?』法雲理應降臨的,應該是我們沒有感悟到,那麼要怎樣才能得到王法的寬容呢?我們必須誓死也不超過這個期限啊!」

到了第三個七天的最後一天的傍晚,仍是什麼也沒見到,當時他們一個個無不震驚恐懼。到了半夜,忽然聽到銅瓶裡鏗然有聲,僧會親自走過去一看,銅瓶裡果然出現了舍利。第二天一早,孫權親手拿著瓶子往銅盤上傾倒時,在舍利的衝擊下,銅盤即刻破碎了。

孫權肅然驚起,說道:「其是稀世之寳啊!」僧會走到他跟前說:「舍利的神威豈止於表面形相而已!拿了去燒煉,烈火不能燒化它,金剛石不能把它搗碎。」孫權命人進行試驗,

僧會祝願道:「法雲剛才覆蓋天下,蒼生仰仗恩澤,願您再降奇蹟,更多地顯示您的威靈。」說完便把舍利放在鐵砧子上,讓有力氣的人全力去砸。結果鐵砧與鐵錘都陷下去一個坑,舍利卻絲毫無損。孫權大為嘆服,同意立即建塔。

塔建成後,東吳從此開始有了佛寺,所以給這座塔起名叫建初寺,那個地方起名為陁裡。從此,佛教便在江東興起來了。

東吳末朝皇帝不敬佛像當場遭懲後醒悟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