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高智慧!你有發現劍上綁了這東西嗎?(組圖)


寶劍佩戴輕便美觀,使用方便,能增加人的英武豪邁之氣,所以歷代豪門貴族、帝王將相以及文人俠客都以持劍為榮。(繪圖:Winnie Wang/看中國)

你有發現嗎?古代的劍上總是綁了穗。其實,這正是古人大智慧的呈現。且聽小編緩緩道來。

「劍」乃兵器之祖

「劍」作為武器之一,屬於「短兵」,是「四大名器」(刀槍劍戟)之一,在我國擁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文化。劍是兵中王者,被稱為「百兵之王」,王者皆有君子之氣,也素有「百兵之君」的美稱。

自古以來,關於的傳說不絕於耳,近代武俠小說更是被封為「兵器之祖」。寶劍佩戴輕便美觀,使用方便,能增加人的英武豪邁之氣,所以歷代豪門貴族、帝王將相以及文人俠客都以持劍為榮。

劍創始自軒轅黃帝時代。據黃帝本紀云:「帝采首山之銅鑄劍,以天文古字銘之」;又據管子地數篇云:「昔葛天盧之山發而出金,蚩尤受而制之,以為劍鎧」。以上兩說,似黃帝與蚩尤,均己制劍為兵。


戰國早期的越王嗣旨不光劍。(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劍穗的功用

古語有云:寶贈英雄。名劍如龍淵劍、干將莫邪劍、湛瀘劍等。可以說劍的種類繁多,但不約而同的是都在劍柄處綁上劍穗,這種穗子常用絲、綿等材料編織而成,顏色一般比較鮮豔,為紅、藍等顏色。如果你認為如此做法只是為了美觀,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因為,在劍上綁劍穗的這種做法完全是可以體現出古人超然的智慧的。這種做法其實可以用兩個字加以概括,那便是「防脫」。


劍穗,又稱「劍袍」,是繫在劍柄的穗子,是「文劍」的標誌。(圖片來源:Fyrius/維基百科)

劍穗,又稱「劍袍」,是繫在劍柄的穗子,是「文劍」的標誌,主要用於表演和文人墨客佩戴,而在劍柄處的皮繩稱「劍疆」,為「武劍」的標誌,不管是劍穗還是劍疆,他們都是由腕繩發展而來的。古代戰場上近身肉搏之時,士兵雙手很容易沾滿鮮血,這樣的話會因為打滑導致兵器脫手,相信誰都不想正殺紅眼呢,刀劍一下子不知道甩哪去了,戰場上瞬息萬變,生死一瞬間,敵人還能停下來等你撿起不成?所以後來人們發明了腕繩,用這一根繩子來將士兵的手和刀綁在一起。因此,劍穗最初、最主要的功能正是「防脫」。

順便說一下,古時劍疆綁的位置和現代是不同的,那時在靠近劍首的劍柄上鑽一個孔,劍疆從這個孔穿過打結,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在劍柄的頂端。

此外還有一些附加的「好處」,比如說在快速劈刺的同時,劍穗還可以有遮擋敵人視線和迷惑敵人的作用,這有點像槍上的紅纓,別小看這一點點的迷惑,極有可能扭轉戰局。

總而言之,古代騎兵作戰除了運用長兵器外,同時也佩帶劍和刀等較短的兵器,劍作為用於近戰備用的武器,為了使用方便和防止脫落,往往用劍韁將劍炳拴在馬鞍或手腕上。

另外,古代排兵佈陣,劍首處繫上長長的紅飄帶飛舞,行進之中不但美觀而且如盔纓一般可讓武士更加提氣,提升威武之氣和戰鬥力。


戰國早期的越王州勾劍。(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當然,除了戰場,古代劍術大師,可以用劍穗檢驗劍法的流暢性,只有劍法有成的高手才能駕馭住配有長劍穗的寶劍,另外一個作用就是平衡重心,便於劍客掌握。

現在你知道了吧!?一個小小的劍穗設計竟然能產生如此多的作用,關乎生死,關乎社稷。因此,我們豈還能認為它僅僅是為了美觀而存在的嗎?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