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格局 決定人生的結局(圖)
一個人的格局,決定人生的結局。(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公元1050年,30歲的王安石途經杭州,在西湖靈隱寺前寫下了這樣意氣風發的詩句,字裡行間無不顯露著胸懷天下的格局。
暮鼓晨鐘,霜飛驚鴻,人生是一場艱難跋涉的修行。
有人面對山高路險選擇了駐足不前,有人卻將一路的荊棘走成了他人眼中的風景。
前方的路有多遠?這句話不是問雙腳,而是要問內心。
你每一次邁出的步伐,都是源自內心對遠方的企及,你能夠看到的遠方,就是你最後能夠到達的地方。
所謂格局,大致如此。
更多時候,能決定一個人命運的,不是能力的強弱,而是格局的大小。
1、格局小的人 只能沉淪於日常的瑣碎
位於豫南的一個偏遠鄉村,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村裡的魚塘還是集體承包制,即年初每戶平攤購買魚苗的費用,待年底再平分那些網上來的大魚。
村裡人大多都同族同宗,分魚時也沒有人過分計較,往往將一堆魚估個斤兩就完事了,直到後來,新加入的一戶人家打破了這種延續了幾代人的平衡。
當時的物質匱乏,人們對草魚、鰱魚這類肉質肥厚的魚類青睞有加,而鱅魚(俗稱大頭鰱子)由於頭大肉少,並不被人所喜,但這種魚的魚苗價格很低,因此每到年底,魚塘中至少有一半都是鱅魚。
依據慣例,每戶人家都會分到幾條鱅魚,如果誰家分到個頭大的鱅魚,就用個頭大的草魚或鰱魚補償一下,因為誰家都沒有特殊化,這也是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
然而輪到那戶人家時,女主人的心眼很活泛,每次都能找到藉口將鱅魚分給別人而自家獨佔便宜,再加上她牙尖嘴利,其他人家明知道吃虧也無可奈何。
許多年後,隨著農村生活水準的提高,當初沒人要的鱅魚因為魚頭可熬湯成了上品,反倒是那些草魚鰱魚變得習以為常,在物質充裕的年代,再也沒有人會因為幾條魚鬧得面紅耳赤。
出人意料的是,那戶人家卻成了村裡為數不多的貧困戶,由於女主人為人過分精明,村裡沒有人願意與之交往,外出打工時也時常因一些小事與工友爭吵,逐漸成了如今的光景。
這個結局頗令人唏噓,細想起來卻也不無道理,一個格局只裝得下幾條魚的人,又怎麼可能擁有更廣闊的世界?
時間是公平的,那些在雞毛蒜皮的瑣碎中糾結的人,只能收獲雞飛狗跳的結局。
2、格局小的人 層次不會高
李斯未發跡前,曾在楚國擔任看管糧庫的小吏。
一天他上廁所時,看到裡面的老鼠四處逃散,而回到糧庫卻發現,那裡的老鼠悠哉樂哉的食用著糧食,見到來人絲毫不見驚慌。
同為老鼠,只因所處的環境不同,命運便大相逕庭,李斯有感於此,發出了史上臭名昭著的「倉廁之鼠」的論調:「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
廁鼠的境遇讓李斯感同身受,而倉鼠的命運則刺激了他追求功利的決心。
此後他的人生價值觀發生巨大的改變,幾經輾轉後受到秦王嬴政的重用,然而,對將倉鼠式生活為畢生追求的李斯而言,他的道德注定沒有底線。
嬴政死後,已是大秦丞相的李斯為了久居相位,選擇了與宦官趙高同流合污,改立二世子胡亥為帝。
一切蠅營狗苟的交易,注定會以失敗收場。
最終,在趙高的誣陷下,李斯連同家人被當眾腰斬,更為慘烈的是被夷滅三族。
李斯的悲劇,冥冥之中在當初那「倉廁之鼠」的論調時就已注定。
無論是倉鼠還是廁鼠,都是靠攫取利益而不擇手段的竊賊,李斯卻將其作為奮鬥的目標,擁有這等狹隘格局的人,眼中只有利益,能與之共事者,只能是利慾熏心的小人。
而選擇了與他們交往,結局早已不言自明。
3、格局大的人 不會被名利所誤
晚清將領曾國藩,是近代史上影響深遠的人物,他為人簡樸而博學,格局深遠,不僅由此成就了身後的功名,更是成就了一個顯赫的家族。
公元1864年,隨著太平天國的覆滅,曾國藩迎來了他人生中的輝煌時刻。
時值列強入侵,朝政腐敗,湘軍將領見此情形,紛紛勸說他與朝廷對立,以麾下數十萬大軍佔據江南的半壁江山。
面對許多人的建言,曾國藩卻不為所動。其實以曾國藩的眼界,在他心中早有定論:湘軍雖然驍勇,但朝廷已有防範,已扶植李鴻章的淮軍在後方虎視眈眈,更何況國外列強意圖分裂中華,此時稱帝無異於自掘墳墓。
而正是基於這種放眼環球的偉大格局,讓曾國藩在權力的誘惑下全身而退,最終成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首,官至兩江總督,被後人譽為「千古第一完人」,在他的影響下,其家族更是成為歷史上鮮有的能延續一百多年的名門望族。
眼界決定境界,格局決定結局。
人生是一場修行,你讀過的書,走過的路,遇過的人,經歷過的事,都會影響你的格局。
你的視野有多高,就會獲得什麼層次的回報。
昨日種種,皆成今我;今日種種,皆成新我。
你的格局,注定了你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