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雙胞胎實驗 太空住1年回來後會怎樣?(圖)
NASA進行「雙胞胎研究」。圖為雙胞胎兄弟馬克.凱利(左)和斯科特.凱利(右)(圖片來源: ROBERT MARKOWITZ/AFP/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9年4月13日訊】(看中國記者丁曉雨綜合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進行「雙胞胎研究」,讓雙胞胎兄弟分別待在太空及地球大約一年的時間,並觀察兩人的生理變化。週四(4月11日),這一標誌性研究的結果出爐,給人類前往太空生活的設想帶來了希望。
據法新社報導,《科學》(Science)期刊週四(4月11日)刊登了NASA「雙胞胎研究」(NASA Twins Study)的研究報告,以前美國太空人馬克.凱利(Mark Kelly)為基準,觀察他的雙胞胎兄弟、同為資深宇航員的斯科特.凱利(Scott Kelly)在國際空間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ISS)待了340天後,身體發生的種種變化。
共有84位科學家參與NASA的這項實驗,他們分別來自美國8個州、12所大學。這些科學家們組成了10個小組,從各個方面研究人體在太空中的表現。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醫學院首席研究員兼醫學教授安迪.費恩柏格博士(Andy Feinberg)說:「特別的是,因為他們是雙胞胎,遺傳密碼基本上一樣。」
中央社報導說,50歲的斯科特.凱利從2015年3月27日一直到2016年3月1日,連續在國際空間站待了340天。他的旅程前後都經過NASA監測,並透過補給太空船,將自己在國際空間站的血液、血漿、尿液和糞便等樣本送回地球。
NASA詹森太空中心(Johnson Space Center)的斯圖亞特.李博士(Stuart Lee)表示:「我們主要發現斯科特的頸動脈血管壁在航行前期變厚,而整個任務期間都維持如此。」而頸動脈血管壁是心血管或中風風險指標。
研究人員還發現,斯科特因為缺乏營養及運動而體重變輕。雙胞胎兩人在打過流感疫苗後,有類似的免疫反應。
斯科特和馬克兩人也分別在航行前、航行中,以及航行後進行認知系列測試,發現斯科特認知速度及準確度表現,在航行後有所衰退。
據中央社報導,科羅拉多州立大學(CSU)蘇珊.貝裡博士(Susan Bailey)的團隊則發現了一些有趣的現象,他們在航行前評估了斯科特和馬克的染色體末端「端粒」長度,發現兩者十分接近。而令她的團隊感到驚喜的是,斯科特在太空時,「端粒」顯著增長。
研究表明,染色體末端的「端粒」一般會隨著人年齡的增長而變短,這也被視為老化或心血管、癌症等疾病風險的生物指標。
不過貝裡同時警告說,這項發現並不能被視為青春源泉,以及人類能因待在外層空間而活得更長。
她說,因為斯科特回來後,「端粒」長度就非常快速地縮減,也有些「端粒」損失了。
研究報告顯示,當斯科特回到地球之後,幾乎所有的數據都在6個月的時間內恢復到正常、穩定或基準水平。研究人員表示,這表明人類可以在太空中「輕鬆待上一年」。
斯坦福大學的邁克爾.斯奈德博士(Michael Snyder)表示:「人一旦待在太空,就會造成數千個基因及分子改變。而這一切改變幾乎都會在6個月內恢復正常。」
斯奈德博士說:「知道回來後,事情基本上會恢復原狀令人安心。」
NASA人類研究計畫(Human Research Program)主任比爾.巴洛斯基(Bill Paloski)表示,這項研究能夠協助研究人員瞭解,耗時2∼3年的火星之旅等星際任務所要面臨的挑戰。
研究人員還表示,該研究目前尚有其侷限性。斯科特在國際空間站時仍然處於地球磁場保護層內,沒有遠太空輻射侵襲的危險。此外,這項研究結果只反映了斯科特和馬克這對雙胞胎兄弟的情況,並未經過其他宇航員的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