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海峽中線 反映兩岸軍力消長(圖)
共機近日首度穿越海峽中線。學者指出,海峽中線原是美軍劃設而來,隨兩岸軍力消長逐漸成為了兩岸默契。圖為F-16。(圖片來源:CNA)
【看中国2019年4月2日讯】根據公開披露訊息,共機3月31日是繼1999年兩國論之後,首度穿越海峽中線。學者指出,海峽中線原是美軍劃設而來,隨兩岸軍力消長逐漸成為了兩岸默契,如今共機突破了中線,可能是台灣與美國近期互動導致,藉此動作來表達不滿。
據《CNA》報導,共軍兩架殲11戰機3月31日上午11時穿越台灣海峽中線,並且進入台灣西南面空域;空軍當時除了有在空機之外,多架戰機緊急升空攔截,共機停留大約10分鐘後才飛返中線以西。
中華民國軍方人士指出,雖然美軍曾提過台海中線一詞,但是1999年以前並不被台灣承認,因為當年相對於共軍,國軍具空中優勢。然而1996年飛彈危機以及1999年兩國論之後,共機開始在海峽中線以西巡航。
針對「台灣海峽中線」的座標,2004年5月前國防部長李傑在立法院備詢時,曾提出座標分別為「北緯27度、東經122度,北緯23度、東經118度的直線連線」;不過目前的座標位置是否有變動,國防部並無對外說明。
中正大學的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林穎佑表示,過去國軍可以掌握台灣海峽整個空域,甚至能取得空優,自然共機就不可能飛越所謂的中線。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的高級助理研究員揭仲指出,但1999年兩國論出現後,因牴觸到中國的紅線,共機便頻頻進入其海岸線28公里以東空域。自此以後,海峽中線逐漸成為雙方空中兵力巡邏的默契線,也反映了兩岸的軍力消長。
揭仲認為,中國打破默契突破台海中線,可能是美國跟台灣近期的友好關係導致,並藉此動作表示不滿,也讓美國了解「我不允許你們再觸碰這條底線」,這樣的情況與兩國論事件有相似之處。
軍事連線雜誌主編陳維浩則稱,台灣海峽中線也稱為「戴維斯線」,過去美國第七艦隊協防台灣的時候,為確保兩岸穩定,因此劃設了一條線,時至今日,則成為台灣認定的防線。
「共機穿越台海中線是相當危險,且讓自身處在不利的態勢中。」陳維浩認為,只要共軍穿越台灣海峽中線以東,就會遭遇非常嚴重的軍事挑戰,因為台灣所有的飛彈及軍事設施都會對準共機,並不是全部的飛機都能突破這道防線。
但是陳維浩也指出,曾有戰管人員指出,共軍有時候因天候等因素不慎越過台海中線,國軍除了維持警戒並警告外,不會有太大動作;然而依照昨天的狀況,已有明顯的挑釁行為。但相較兩國論當時的緊張狀況,跟現在是無法比擬的,只是隨著國軍觀念的轉變,願意將資訊適時對外公開,民眾方才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