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遇上哪件事 讓他歌頌起豬肉來?(圖)


蘇軾在黃州期間,把自己烹飪這道菜的心得寫成了一首詩,名為《豬肉頌》。(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公元1079年,四十三歲的蘇軾被調為湖州知州。上任後,他即給神宗寫了一封《湖州謝表》,但是就是因為這篇文章被新黨們利用,險些讓蘇軾遭遇殺身之禍,最後因為王安石對皇上說:「安有聖世而殺才士乎?」才免遭殺身,被貶到黃州擔任團練副使。這便是有名的「烏台詩案」。

被貶到黃州之後,因為蘇軾所領的俸祿不是很多,怎麼生活便成了他的一個問題。於是他就看上黃州城東外的一片坡地,領著他的家人和僕人就開始開墾這片荒地,種田來補貼生活,這便是蘇軾東坡居士」的來歷。

光是種田還不夠,蘇東坡還是一個美食家,喜歡吃各種美食,所以他也願意在吃上下工夫,據說蘇東坡本人尤其喜歡吃豬肉。現在流傳下來的很多美食就和蘇東坡有著直接的聯繫,比如「東坡餅」、「東坡肘子」、「東坡肉」等等。關於東坡肉的製作還有一段故事。

正好黃州當地豬多也肥,而且肉價便宜,富人們不屑於吃豬肉,而窮人們又做不好豬肉,正好用於蘇東坡來給自己和家人們改善生活,於是便發明創造出了「東坡肉」。也有一種說法是說,蘇軾在徐州擔任知州的時候正好遇上黃河決口,七十餘日大水未退。蘇軾親率全城吏民抗洪,終於戰勝洪水,並於次年修築「蘇堤」。百姓感謝蘇東坡為民造福,紛紛殺豬宰羊,擔酒攜菜送至州府感謝他。他又推辭不掉,將這些肉加工成熟後再回贈百姓。這回贈的肉也就是「東坡肉」的前身。

在黃州期間,蘇軾甚至還把自己烹飪這道菜的心得寫成了一首詩,名為《豬肉頌》:

凈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侯足時他自美。

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

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