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口瞄準中國 歐盟不當紙老虎?(圖)
習近平會見哈佛校長(Andrea Verdelli/Pool/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9年3月25日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週四(21日)起展開歐洲三國訪問。同一天,歐盟領導人在布魯塞爾舉行峰會,討論如何定位與中國的關係─這是自1989年天安門事件後30年來,歐盟峰會首次再聚焦對華戰略。歐盟此次擺出了槍口一致對準北京、姿態強硬的立場。然而,30年忽悠過去,歐盟這次真能對華採取團結戰略,有效制衡中國嗎?
30年前天安門屠殺事件震驚全球,歐洲共同體12國家和政府元首對中共當局的野蠻行徑採取了包括暫停雙邊部長級高層接觸,中斷共同體成員國與中國的軍事合作,實行對華武器禁運等6項制裁措施。但高層接觸和文化交流在頒布數月後便以順道過境和其他緣由破除,名存實亡,迫使歐洲理事會不得不於1990年取消對中國的限制措施,恢復與中國政經和文化關係─從頒布措施到解除,連一年時間都不到。
這當中唯一沒有解除的措施是對華武器禁運。但歐洲各國在落實這項禁令上卻各有一把算盤,精準盤算如何在歐盟的武器出口行為準則中見縫插針,依各自國家利益詮釋對華武器禁售令。英國認為禁令只限制不得出售「致命性武器」給中國;法國認為武器禁令未涵蓋高科技在內。我們因此看到英國不賣戰機但出售戰機零件給中國;法國則邀請中國參與歐洲全球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的伽利略計畫。
當然,這項禁運也阻止不了歐洲各國執意落實此前已與中國簽署的軍售合約。根據這個理由,德國在這段期間出售了中國潛艇需要的柴油引擎,法國提供中國雷達和軍艦用導彈,義大利在禁運頒布後也繼續執行之前已與北京簽署的出售導彈和飛機合同。實際上,歐盟統計顯示,過去30年,歐洲對華軍品出售額早已翻倍。
河東河西30年,中國和歐盟都發生巨大改變。對華軍售禁令從未在歐洲各國有效落實。如今,這項禁令的解除對中國而言,扳回政治顏面已比取得軍武更重要。當初,受到天安門大屠殺震撼的歐洲希望中國可以拿一些人權和公民權變革來做交換,但最終操演的仍是以守住各自利益為先的「買賣外交」。
此次歐盟領導人在習近平出訪歐洲抵達義大利時,在布魯塞爾討論對華新戰略尋求因應中國「一帶一路」和中國資金在歐洲擴展的威脅。對以德法為軸心的老歐盟,這是非常真實的一刻。面對已不再矯飾的中國,歐盟擬定了10項行動計畫把中國視為經濟和政治上的全面競爭對手,希望在4月9日歐盟與中國舉行歐中峰會前歐盟領導人能達成統一陣線。
從目前的氛圍分析,歐盟領袖對達成對華新戰略,包括在貿易上採取更強硬立場、限制華為在5G科技的參與,應不致有太大爭議,峰會中各國領袖都將行禮如儀就此達成共識。關鍵是,接下來如何落實,是否會落實。不顧歐盟和美國壓力執意在習近平這次訪問時與中國簽署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的義大利,會是第一個公開坦承「不想錯失良機」的歐盟成員嗎?答案很清楚,義大利肯定不會是唯一。
從30年前歐洲共同體12政府元首對華採取的制裁措施未能有效執行的經驗觀察,30年後擴建的歐盟28國(包括尚未完成脫歐的英國在內)對中國的策略和利益,只會更複雜。何況,中共早已摸索到這個超國家主權實體結構的弱點,精心挑選歐盟會員國,各個擊破。面對中國,不能團結的歐盟,最終可能還是只能當一隻紙老虎。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