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辟入裡:賣、舉、印——40年改革開放的實質(組圖)
夕陽下的上海天際線(JOHANNES EISELE/AFP/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9年3月5日訊】一、什麼是改革開放?
中共黨史把1978年12月舉行的第十一屆三中全會作為改革開放的開始,到2018年12月已經40年。
到底什麼是改革開放?
《百度百科》用了將近一千字來定義1978年12月開始的改革開放:「改革開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國開始實行的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政策。中國的對內改革先從農村開始,1978年11月,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實行「分田到戶,自負盈虧」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大包干),拉開了中國對內改革的大幕。在城市,國營企業的自主經營權得到了明顯改善。
1979年7月15日,中央正式批准廣東、福建兩省在對外經濟活動中實行特殊政策、靈活措施,邁開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性腳步,對外開放成為中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中國的強國之路,是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改革開放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1992年南方談話發布中國改革進入了新的階段。改革開放使中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1992年10月召開的黨的十四大宣布新時期最鮮明特點是改革開放,中國改革進入新的改革時期。2013年中國進入全面深化改革新時期。深化改革開放需堅持社會主義方向。
改革開放是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兩個基本點之一。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方針、總政策,是強國之路,是黨和國家發展進步的活力源泉。改革,即對內改革,就是在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的前提下,自覺地調整和改革生產關係同生產力、上層建築同經濟基礎之間不相適應的方面和環節,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和各項事業的全面進步,更好地實現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開放,即對外開放,是加快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必然選擇,符合當今時代的特徵和世界發展的大勢,是必須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
二、改革開放的實質
在這近一千字的文字中六次提到了「社會主義」,如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堅持社會主義方向、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方針、總政策、堅持社會主義制度,但是還是遺忘了「初心」:消滅私有制,實現共產主義。文字中點到了國營企業的自主經營權得到了明顯改善,卻沒有提到對40年來經濟發展貢獻最大的民營企業的出現和發展。文字中談到了1992年的南方談話,卻不敢點出談話的主角是誰,當然更不敢提到改革開放的最主要的兩位發起者:胡耀邦和趙紫陽。在這近一千字的文字中根本不敢指出,為什麼改革開放的步伐越來越慢,甚至到了舉步維艱的地步?文字也不敢提及改革開放對中國資源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後果將危及子孫後代。
筆者用六個字來概述改革開放的實質:賣地、舉債、印錢。這是從根本上拋棄了馬克思主義,否定了打土豪分田地的「正當性」。
關於改革開放,中共官方最津津樂道的是GDP的長期的高速發展。經過四十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已經是世界上的第二經濟大國,甚至經濟實力超過美國,位於世界第一。
但是人們忽視了改革開放初始時,中國所擁有的特殊的發展潛力:
——當時中國的土地沒有價值,不能買賣;僅從1989年到2018年中國政府出賣土地使用權所獲得資金超過42萬億元人民幣。世界上哪一個政府能有這樣豐富的財政資源?
——當時中國既無內債又無外債,趙紫陽開始發行國債,之後一發不可收拾,借新債還老債。引用朱雲來的話,中國債務高達600多萬億。世界上哪一個國家能在四十年的時間中積累這樣高的債務?
——當時中國採取的是嚴緊的貨幣政策,1978年底,中國人民幣廣義貨幣供應量僅為1159.1億元,到2017年底中國人民幣廣義貨幣供應量為167.70萬億元,平均年增長率超過20%。用平均每年印錢的增長速度20%去拉動平均每年GDP的增長速度9%,這應不是一件難事,特別是像中國政府那樣運用生產法來計算GDP的。
賣地、舉債、印錢,造就了中國的經濟的虛假繁榮,但是中國經濟的致命問題是經濟效益的低下,許多國有企業的經濟效益甚至為負。最終的結果是:寅吃卯糧,債留中國,錢去他鄉。從1998年到2018年二十年來的賣地收入42萬億元人民幣,這是真金白銀,如今已經變成中國高官們在美國、歐洲等地的外幣存款。
本文集中討論賣地問題,賣地的本質就是「背叛」馬克思主義,「拋棄」馬克思《資本論》的基本理論。
三、自相矛盾的馬克思認為:土地沒有價值,因為土地不是勞動的產物
中共奉行馬克思主義,《資本論》是「聖經」。在南京大學時要學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經濟學等。據說南京大學的馬列主義專業在全國高校中都是佼佼者。給我們上政治經濟學的金教授是國內的一位權威。金教授怕學生不來聽課,每堂課都點名抽查,而且是在課程快結束時。金教授把馬克思理論講得雲山霧道的,什麼價值啦、價格啦、使用價值啦、交換價值啦,價值與價格的區別了,價值如何轉變為價格的,剩餘價值啦,沒有一個學生能聽懂。最後金教授就說,考試的時候你們就照我教的回答就可以了。馬克思主義的經典就這樣一代一代地傳下去,沒有一個是真正懂的。
到了德國後,系裡也有一位老師專門講授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的。他教的馬克思理論和南京大學金教授講的完全不一樣。後來就去讀德文的《資本論》,發現《資本論》並不難懂,前提是對德國的八股,特別是做博士論文的八股,要有所理解。聽了德國老師講的馬克思理論,再讀《資本論》的原文,就發現原來南京大學的金教授他自己就沒有搞懂,可能他只是讀了從俄文版的《資本論》翻譯過去的中文版的《資本論》,裡面謬誤很多。
馬克思《資本論》的基礎是客觀價值論,勞動時間決定了商品的價值。這不是馬克思的首創,而是馬克思從其他經濟學者那裡搬過來的,因為馬克思無力創造一套新的價值理論。在德國寫論文,如果引用別人已經發表的理論,是無需對理論的正確與否做出評論的,因為這是前人已經做過了的事情。
馬克思借用別人的客觀價值論:商品的價值是由勞動時間決定的。由於土地是自然的產物,不是勞動的產物,土地不包含勞動時間,所以土地沒有價值。從客觀價值論,馬克思推導出剩餘價值的理論,也就是在資本主義生產關係下,資本家通過佔有剩餘價值,實現對工人階級的剝削。因此,要用暴力推翻資本主義社會,建立沒有剝削的共產主義社會。同時,馬克思又引用其他經濟學者的理論,來說明土地是稀缺的,特別是質量好的土地更是稀缺的。由土地租金的差別,而引進了土地價格的差別。這樣土地就有了價格,由於稀缺而造成的價格。此時,馬克思完全脫離了客觀價值論,進入了主觀價值論。這樣就形成了馬克思理論中的互相矛盾,一個無法避免的錯誤。
在讀馬克思的《資本論》時,必須先接受客觀價值論,接受勞動時間決定了商品價值的這個理論,接受昨天的報紙和今天的報紙是有同樣的價值,因為生產昨天的報紙和生產今天的報紙所需要的勞動時間是相同的。如果你認為昨天的報紙是沒有價值的,是幾張廢紙,那麼你就否認了馬克思理論的基礎。
四、打土豪、分田地
土地沒有價值,因為它不是勞動的產物。這就引出了中國革命中打土豪分田地和土改運動。打土豪分田地,比孫中山均地權的政策更加吸引中國幾億窮苦的農民,他們帶著分田地的中國夢想,支持共產黨的革命。這也是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在28年的時間內奪取政權的關鍵。
如果土地有價值,可以用於買賣,那麼地主、富農手裡的土地就是買賣的結果,是前期資本投入的結果。地主、富農出租土地,收取租金,就是正常的商業行為。租金是對購買土地投資的回報。如果土地有價值,那就沒有了客觀價值論,沒有了馬克思的《資本論》的基礎理論,就沒有馬克思的剩餘價值,沒有資本家、地主佔有剩餘價值的理論,沒有資本家、地主的剝削,沒有打倒資本家、地主、富農的正當理由,就沒有無產階級革命,也就沒有中國共產黨的初心,沒有中華人民共和國。
通過土地改革,中國農民分得了田地,有了土地的所有權,實行的是土地私有制,這和馬克思主義是格格不入的。馬克思要實現對生產資料的公有制,包括實現土地公有制。所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在土地所有制上就是一個窮折騰。農民分得田地後,不久就成立了農業生產互助組,在私有的土地開始集體經營。接著就成立農業合作社,先是初級的,後是高級的,私有化土地又變成了集體所有/人民公社就實現了土地的公有制,實現了當年共產的初心。可是好景不長,土地公有制導致了經濟困境,幾千萬農民被餓死。如果當時還停留在土地私有階段,每個農民有那麼一小塊土地,他們是絕不可能被餓死的。之後就是把人民公社的土地公有制退回到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四川和安徽的農村搞土地承包制,經濟效果很好,起碼解決了農民的吃飯問題,這也就是改革開放的開始。但是必須指出的是,農村土地承包制不是上層政策設計的結果,而是一些農民冒著被判刑被坐牢甚至被殺頭的風險,在一些地方幹部的默許下,幹了一件違法當時的政策和條文的事。後來農村土地承包制在全國推廣,相應的法律法規也沒有及時進行修改。在當時法律的框架下,農村土地承包制還是違法的。沒有人知道,農村土地承包制是共產黨短期的政策,還是中期的政策,還是長期不變的政策。從《共產黨章程》、從馬克思主義出發,中國農民採取了最為現實的做法,在最短時間內從土地經營權中獲取最大的經濟利益。從而導致了土地資源被破壞,森林資源被破壞。特別是把漢人區的土地承包制推廣到少數民族的遊牧地區,造成草原資源被破壞,沙漠化加重。
五、1982年的憲法是開歷史倒車
1982年之前,中國的憲法對土地所有制沒有做出任何規定。1949年9月29日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是所謂的臨時憲法。《共同綱領》第三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必須取消帝國主義國家在中國的一切特權,沒收官僚資本歸人民的國家所有,有步驟地將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變為農民的土地所有制,保護國家的公共財產和合作社的財產,保護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的經濟利益及其私有財產,發展新民主義的人民經濟,穩步地變農業國為工業國。」《共同綱領》第二十七條規定:「土地改革為發展生產力和國家工業化的必要條件。凡已實行土地改革的地區,必須保護農民已得土地的所有權。凡尚未實行土地改革的地區,必須髮動農民群眾,建立農民團體,經過清除土匪惡霸、減租減息和分配土地等項步驟,實現耕者有其田。」臨時憲法《共同綱領》規定,絕大部分土地屬於私人所有,只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接手中華民國各級政府的公有土地和沒收戰犯的土地除外。這和世界上其他大多數國家一樣,有一部分土地屬於公有,服務於公眾利益。所以政府也沒有大量的土地可以出賣,反而為了公眾利益要從私人手中購買土地。
許多人以為,改革開放,哪怕只是經濟領域的改革開放,也是能推進中國社會政治的前進發展。其實這種邏輯關係不一定存在。經濟領域的改革開放,也可能促進中國社會政治的後退。1982年12月4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同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公告公布的1982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在政治上是一個大倒退。
1982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十條第一次規定:「城市的土地屬於國家所有。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由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以外,屬於集體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屬於集體所有。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土地實行徵用。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佔、買賣、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一切使用土地的組織和個人必須合理地利用土地。」
許多人沒有認識到,1982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一場無聲的革命,革命的對象是中國的老百姓,它剝奪了中國公民的土地私有權。城市的土地屬於國家所有。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由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以外,屬於集體所有。但是通過後來對憲法的解釋,農村土地的集體所有權,也只是一個二級所有權,只有土地使用權,沒有土地買賣權利。真正的土地所有權還是在國家手中。
通過1982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樣,中國的土地都屬於國家所有。筆者認識一位八旗的後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他們家在北京起碼有27處土地和土地上的房產。通過1982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他們家失去了27處土地所有權和26處房屋所有權,只剩一處自用的房屋所有權。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中國著名的年輕劇作家吳祖光從香港回到大陸,用兩萬元錢買了北京一處四合院,被公認是北京最好的一座四合院。吳祖光買的時候,買的是四合院的土地,和土地上的建築。經過1982年這場無聲的革命,土地所有權被無償剝奪了,剩下的只有房屋的所有權。後來新鳳霞把這座四合院換了幾套公寓房分給子女。估計,吳祖光的四合院目前的價格應該在幾億元人民幣,是當初購買價格的幾萬倍。
六、賣地
經濟發展靠什麼?簡單地說就是靠資本。你說北京城裡的八旗子弟,自從清皇朝倒臺後,他們靠祖宗留下的房產,日子過得也不錯,聽聽戲,遛遛鳥,用北京話說是「吃瓦片」的,這是葛優的電影《活著》所描述的。要是還有上輩留下的字畫、古董什麼的,生活就非常滋潤,特別是那些能把這些物件留到改革開放的。這就是潛力。
馬克思說,土地沒有價值。沒有價值的東西就不是商品。所以土地在中國是不能買賣的。改革開放之前,中國的土地是靠計畫經濟調撥,無償調撥。無償調撥的土地,在國民收入裡面也體現不出來一元錢的增加來。現在一提四十年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最拿得出手的就是GDP的增長速度。拿現在每年幾萬億元的賣地收入,去和無償的土地調撥做比較,永遠是無窮大,其實沒有什麼太大的意思。
改革開放,外資進來,辦工廠建大樓,需要土地。怎麼辦?中國謀士中聰明的人多,自然想到當年的租界,外國人租了上海、天津、廣州等地的土地,付給滿清政府租金,外國人在租界地面上蓋樓,從事政治、經濟活動和日常生活。租借期滿,土地連同上面的建築一起回歸政府所有。按照這個辦法,把國有土地的使用權出讓給外國企業,收取一定的錢。出讓土地使用權的年限大致為五十年。
政府看到這是一個來錢的好渠道,既然可以把土地使用權出讓給外國人,那麼也可以把土地使用權出讓給自己的國民,這是一個多麼大的需求群體。此時共產黨的官員只看到白花花的銀子,早已忘記了「馬克思主義,忘記了初心。」
七、賣地收入
一些成功的企業家在回憶他們成長發展的歷史,大都會講到掘得第一桶金的困難。出賣土地使用權就為中共的改革開放掘得了第一桶金,來得相當容易,而且是很大很大的一桶金。
下面是從1998年到2017年中國政府出賣土地使用權(一般是五十年或者七十年的土地使用權)的收入:
(網路圖片)
1998年的一年的土地出讓金為507.70億元,到2017年一年的土地出讓金為52059億元。2017年一年的土地出讓金是1998年的102.54倍.年平均增長速度為27.6%,遠遠高於同期GDP的平均增長速度12.7%。
目前還沒有看到2018年土地出讓金的完整數據,只有到2018年11月份全國土地出讓收入為53362億元,同比增長28.9%。可以預計,2018年全國土地出讓收入應該在57000億元到61000億元之間,再創歷史新高。
這樣,從1998年到2018年二十年間,累計土地出讓金收入超過42萬億元人民幣。賣地的本質是放棄「馬克思主義」的原始教條,也放棄中國革命打土豪分田地的基本理論。
但是出賣土地可以獲得巨額的土地出讓金,可以促進中國經濟的發展,這對中國政治家的吸引力太大,他們已經顧不上什麼初心。什麼馬克思主義了。
下表是1998年到2017年中國政府出賣土地使用權的收入佔當年GDP的比例:
(網路圖片)
1998年至2000年的每年的土地出讓金佔GDP的比例不到百分之零點六;從2010年開始,一年的土地出讓金佔GDP的比例多次超過百分之六。比如2017年的GDP增長率為6.9%,而該年土地出讓金佔GDP的比例為6.29%。如果中國政府沒有土地出讓金的收入,GDP難以增長。
為什麼從1998年至2017年,土地出讓金可以從507.70億元上升到52059億元?主要是因為土地市場是一個絕對壟斷的市場。國家是唯一的大地主,也是唯一的提供者,國家操控了提供土地的數量,也操控了土地使用權的買賣價格。
縱觀世界各國的土地政策,其核心是壓制地價,讓絕大多數國民都能夠買得起房,進入有產階級,從而保證社會的和諧穩定,即有恆產者有恆心。而中國政府正好相反,其土地政策的核心就是抬高地價,從國民手中挖取更多的錢。結果是國富民窮,國民的實際財產被剝奪,成為房奴。
八、賣地、舉債、印錢
從1998年到2018年,中國政府的賣地(土地出讓金)收入高達42萬億元,這筆收入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政府都沒有的,就是美國政府也沒有。
利用出讓土地使用權,利用不斷抬升的土地出讓金,利用不斷抬升的房地產價格。據說中國房地產的價值已經高達四百六十萬億元人民幣,在世界上獨佔鰲頭。而在中國的所謂房地產價值中,有一半以上是馬克思說的沒有價值的土地包括土地使用權。或者說,有一半以上是中國政府利用壟斷地位而有意抬高的土地使用權費用。
有了穩定的賣地收入,中國政府可以大肆舉債,利用槓桿大肆舉債。朱鎔基兒子朱雲來說,中國的債務超過六百萬億元人民幣,可能是包括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家庭個人的債務。
有了巨額的賣地的收入,有四百六十萬億元人民幣的房地產價值,有超過六百萬億元人民幣的債務,中國政府必須同時大量發行貨幣。如今中國政府發行的貨幣已經超過美國和歐盟的總和。
無論是天文數字般的債務,還是天量的貨幣發行量,還是世界上獨佔鰲頭的中國房地產的價值,還是房地產價值中所包含的債務,最初都是來自賣地,一個四十年前中國人都信奉的沒有價值的土地。中央政府開動機器大量印刷人民幣,其主要基礎就是國有資產,國有資產主要組成就是國有土地,是國有土地的價值。根據憲法,城市土地歸國家所有,通過城市化,城市的範圍越來越大,國有土地越來越多,無窮匱也;地方政府也放開手腳舉債,其基礎是地方政府手中的國有土地。按照中國的土地管理法,地方政府替中國中央政府管理土地,國有土地具體掌握在地方政府的手裡;中國老百姓所擁有的房地產,其中一半以上的價格是支付土地出讓金的,這部分國有土地的使用價值在老百姓的手中。如果中國老百姓的房地產是利用按揭購買的,房地產的真正主人是銀行而不是個人,而銀行又是屬於國家的。
中國國有土地的價值,被重複計算,起碼被重複計算三次,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與企業或者個人。況且,中國國有土地的價格,就是被人為抬高的價格,這是絕對壟斷的價格,因為只有一個供應者。一旦中國土地價格回歸正常,在賣地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大廈就會嘩啦啦地倒下。
中國改革開放的實質,就是拋棄了「馬克思的理論」,忘記初心,通過賣地給中國的經濟發展提供了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可以獲得的巨額資金。賣地、舉債、印錢,這就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實質,也是中國四十年來GDP高速發展的秘訣。這個中國模式是世界上其他國家不可能模仿也不可能照搬的,因為其他國家沒有那麼多可以出賣的國有土地。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