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科爾和他的妻子漢娜洛蕾在科隆。(圖片來源:Bundesarchiv/維基百科/CC BY-SA 3.0 de)
路德維希港是德國萊茵河上第二大港,這裡是德國前總理科爾的家鄉,也是他收穫愛情和事業發跡地。科爾前妻名叫漢內洛蕾.科爾,1933年出生於柏林一個工程師家庭,兩歲時全家遷到萊比錫。
路德維希港(圖片來源:Dominik Lott/維基百科/CC BY-SA 2.5 de)
第三帝國覆滅前,漢內洛蕾.科爾隨父母逃離炮火中的萊比錫,途中曾遭遇蘇軍,她自稱留下深刻烙印,至於遭遇了什麼,則從沒有公開談起過。經過艱難逃亡,一家人在路德維希港落下腳來。1948年德國一分為二,路德維希港屬於聯邦德國管轄。當年,在路德維希一次學生連誼會上,15歲的漢內洛蕾與18歲的科爾相識了,據說科爾以後曾給漢內洛蕾寫過2000多封情書。
科爾高中畢業後,考入法蘭克福大學,並加入了「基民盟組織」(CDU)。1956年,他畢業後回到路德維希港,成為鋼鐵鑄造廠一名管理人員。三年後,他出任路德維希港基民盟主席,併成功競選上州議員,從此正式步入政壇。漢內洛蕾大學畢業後,成為巴斯夫公司一名英、法語翻譯,該公司以生產化學產品聞名世界,總部就設在路德維希港。經過多年戀愛,1960年科爾與漢內洛蕾攜手步入了婚姻殿堂。那時,科爾已決心在政界施展抱負,漢內洛蕾於是放棄工作,專心照顧家庭,為科爾先後生育了兩個兒子。
漢內洛蕾.科爾,1991年。(圖片來源:Bundesarchiv/維基百科/CC BY-SA 3.0 de)
科爾仕途可謂一帆風順,39歲時當選為萊法州州長,43歲當上了基民盟黨魁,從地方政治家一躍成為聯邦政治家。1982年10月,52歲的科爾擊敗政治對手施密特,接過了聯邦總理的權杖。在科爾步步高升的過程中,每一步都有漢內洛蕾的功勞,科爾擔任德國總理後,漢內洛蕾不愛拋頭露面,但在重要時刻,她卻總會及時地出現在科爾身邊。1989年11月科爾關於德國統一的「十點綱領」竟是由科爾口授,漢內洛蕾用打字機打出來的。這個綱領的醞釀過程最初只有他們兩人知情。
科爾,1969年。(圖片來源:Bundesarchiv/維基百科/CC BY-SA 3.0 de)
從1971年以來,漢內洛蕾實際就成為基民盟正式成員,但她口風極嚴,更不用說干預政治。她長期關注因種種意外事故致殘的人們,1983年創立了一個基金會,專門幫助那些中央神經系統受傷的人進行康復。在擔任該基金會主席18年間,她募集了超過3000萬馬克的資金,分發給100多所康復機構。從事這些公益活動時,漢內洛蕾並非是以總理夫人的名義掛個虛名,為丈夫增加政治資本而已,而是實打實地真抓實幹,表現出很強的組織能力和不屈不撓的鬥志,為此她榮獲了德國的服務勳章。
漢內洛蕾(圖片來源:Ureinwohner/維基百科/CC BY-SA 3.0 )
漢內洛蕾本來身體很健康,1993年偶感風寒,醫生給她開了幾片青黴素,殊不知對青黴素過敏,從此患上了光線過敏症,只好留在路德維希港郊外的私宅中休養。科爾則呆在柏林官邸,由於工作繁忙,幾乎很少回到家鄉看望妻子,漢內洛蕾的病情則不斷嚴重起來,遮光窗必須終日緊閉。
1998年大選中,因身陷接受政治獻金醜聞,科爾領導的基民盟遭遇慘敗,當了16年總理的科爾被迫下臺。為支援遭遇政治寒冬的丈夫,漢內洛蕾趕到柏林,忍受疾病折磨,最後一次與科爾併肩站在基民盟總部的講台上,神色異常堅定。
前德國總理科爾。(圖片來源:Bundesarchiv/維基百科/CC BY-SA 3.0 de)
漢內洛蕾原本期待丈夫卸任後,可以有多一點時間陪她,但科爾卻仍然選擇待在柏林。2001年7月5日,漢內洛蕾終因不堪忍受長期病痛折磨而自殺,結束了與科爾走過41個春秋的婚姻生活。
當時科爾正在柏林,大兒子瓦爾特遠在美國,小兒子彼德在倫敦。直到選擇結束自己生命前,漢內洛蕾給科爾的遺書上仍寫著「我會永遠愛你」。漢內洛蕾去世不久,大兒子瓦爾特撰書公開指責科爾,認為他對於家庭漠不關心,導致母親晚年因患憂鬱症而輕生,自己憤而要與他斷絕父子關係。
前德國總理科爾,2012年。(圖片來源:Konrad Adenauer Stiftung/維基百科/CC BY 2.0)
命運似乎還眷顧科爾,2004年他與小自己43歲的德國女經濟學家里克特結識,4年後步入婚姻殿堂,直至2017年病逝。
責任編輯: 傑夫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