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最新談判 中方誠信被檢驗?(圖)


美中貿易戰最新一輪談判,中方誠信成為檢驗的重要指標。(圖片來源:STR/AFP/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9年1月12日訊】這個星期,美中兩國官員在北京舉行了12月川習會以來的首次貿易磋商。這次副部長級別的談判,不僅出現了主管經濟的中國副總理劉鶴親自現身的「驚喜」畫面,而且還將會議延長一天,凸顯雙方都急於取得成果。自從川習會以來,美中貿易戰的90天休戰期已經過去了三分之一,美中兩國經濟都有讓人憂心的跡象,中國面臨的經濟壓力尤其巨大。分析人士認為,本星期的談判,是檢驗中國讓步是否有誠意的重要指標。這次談判到底達成了多少成果?中國是否通過了美方的「誠意考驗」?下一步雙方各自的動作還有什麼看點?​

參加討論的嘉賓是:政治與經濟學者程曉農;政論作家陳破空;人權組織「公民力量」創辦人楊建利。

楊建利說,本次美中副部級代表團貿易談判有四個看點。一是談判過程很少披露,雙方都非常謹慎,說明這個過程非常脆弱,很容易不歡而散,所以不願受到外界輿論的干擾;二是內容方面,外界都認為,落實承諾才是重點,那麼落實的機制是什麼?對中國的不信任與中國過去的一貫不良記錄息息相關;三是劉鶴不合外交禮儀降尊加入談判,表明中國願意讓步的態度;四是談判期間金正恩訪華,兩大事件並非不謀而合。

至於中國如何通過美方的誠意考驗,我認為不是一次談判就可以達成的,而且無論中方現在如何承諾都無法通過,因為誠信是長期建立起來的,這是中國的缺失。其實,本次談判之前,中方已經做出了很多動作,比方說降低西方尤其是美國進口汽車的關稅,購買美國大豆,甚至出臺外國投資法草案以限制強制技術轉讓,等等。但是,中共既然憲法都可以不遵守,這些行動對於增加誠信是無濟於事的,即便劉鶴降尊到場也無法形成更大的說服力。

楊建利指出,有中國官媒說,美國提出的結構性改革符合中國長期利益,是中國改革的方向。官媒的言論當然是官方有意營造氣氛,但是,這的確也是很多體制內知識份子的想法。本次美國要求的改革包括稅制,個人自由,尊重財產權,保護私企家個人權利等等,這些都出乎意料。這些要求無疑對習近平會構成很大的壓力,因為觸及政權,但是卻符合人民的利益。因此,關於這些方面的進一步談判很難進行。能夠達成的就只能是採購,多買,讓美國多賣賺到面子,僅此而已。

楊建利說,現在中國最大的問題是,本來已經下行的經濟,在貿易戰重擊之下雪上加霜,這構成對政治穩定的威脅。正因為如此,中共想趕在購買高峰期的春節前拿出一些談判成果鼓舞買氣和民心。中共知道完成不了試捲上的所有題目,想拖延和暫時獲得部分結果向人民交待。而川普(特朗普)的談判風格向來是逐條亮出自己的要求,然後靜候對方消化和做出決定。對此,中共只能希望用所謂的好態度博得好感,就是虛心接受堅決不改,要用最容易的辦法,就是降低美方貿易赤字來達到目的。美國方面,川普因為政府關門等內政問題,一月底的國情咨文顯得至關重要,所以現在心無旁騖,不急於和中國達成協議。實際上,美國就業不錯,經濟基本層面穩定。貿易戰問題上,美國已經給了中國題目,就看中國如何動作,所以並不著急。

程曉農認為,這次中美貿易磋商的看點是,美國的政策方向針對性增強;而中國則繼續跳「狐步舞」,其策略是,盡量只作有限的承諾,承諾的內容又盡量泛化。這種策略給美國的印象是,有誠意但誠意有限,所以美國對中國在貿易戰當中的承諾只保持有限的信任,並針對性地提出,「對落實情況必須不斷核查和有效地強制執行」。

為何這次在北京的談判是副部長級的,可從兩個側面理解。其一,具體的談判內容在副部長級的事務層級討論,實屬正常;其二,在終止侵犯知識產權這個核心難點上,中國只作了有限改變,而在技術間諜問題上,事關國家行為,需要最高層拍板,經濟部門的副部長、部長們本來就插不上嘴,也不敢說話。現在的中美關係已經不是40年前的形勢了,當軍事上中國把美國當假想敵的時候,當全面侵犯知識產權的行動日益嚴重的時候,空談中美友誼源遠流長,聽起來不那麼富有真實感。

程曉農說,美國商務部張羅斯表示美中談判有三個層次,我認為應該換一個角度理解。其實,羅斯說的第一層次的擴大進口和第二層次的市場准入,都屬於市場開放層次,即擴大商品進口和准許外企獨資;羅斯說的第二層次的侵犯知識產權問題,是政府和企業合作的非市場型違法行為,只能在司法層次解決;至於羅斯說的第三層次的監督機制,是防範政府政府行為「兩面派」的問題,即光說不做或多說少做,這需要以貿易制裁作手段來加以制止。美國現在已充分瞭解中國在市場層次的讓步;但對政府行為那兩個層次的問題,還需要時間充分評估,以尋求雙方可以接受的解決辦法。而中國則希望,在市場層面作出讓步之後,美國的貿易制裁可以終止,這樣,對後兩個層面的問題,就可以從容不迫地慢慢扯下去。由於美國已經意識到了第三個層次即監督機制的必要性,所以經濟制裁手段不會只使用在市場開放層次。

程曉農表示,2018年是中國經濟的一個轉折點。首先,經濟下行已經達到一個令人警覺的程度,向松祚引用的內部報告和國家統計局的數據發布禁令都證明了這點;其次,經濟下行主要是歷史上一次性的「出口景氣」和「土木工程景氣」終止的必然結果,中美貿易戰不是經濟下行的決定性因素,只是雪上加霜;最後,由於出口、投資、消費這拉動經濟的「三匹駕轅馬」都力盡疲軟,經濟下行將成為「新常態」,過去的經濟榮景不會再現。在這種情況下,不能指望中美貿易談判取得的進展刺激中國經濟回升。

陳破空說,本次美中談判時間延長了一天,主要在於美國關注的是中方如何執行達成的共識。儘管看起來中方妥協,但是美國知道中國言而無信,所以不斷提出核查和有效執行的問題。中方稱願意建立核查機制。與此同時,金正恩到訪中國;美國軍艦進入西沙12海浬內宣誓航行自由。美國在經貿和軍事上都擺出強勢姿態。我們還注意到,談判之後,雙方發表的聲明的順序是截然相反的。美國把要求中方進行結構性改革置頂,而中方的採購承諾則是尾隨其後。就是強調要求中方停止網路攻擊和政府補貼等非法和非市場行為,然後才是能源和農業等方面的採購。而且調子也非常中性和客觀,只表示將繼續進行下一步磋商;中國則是反之,強調增加進口美國貨物,「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環球時報》副主編、網名「牛彈琴」說,中方接受美方這些要求符合中國進一步改開方向,云云。總結起來,美方應該是籍由本次談判匯總和針對中方過去幾十年的不守承諾和背信棄義。

中方原本希望能夠在本月下旬舉行的達沃斯論壇上,讓王岐山見到美國總統川普。但是,美國紐約時報稱,川普不會參加本次達沃斯論壇。同時,美國也希望推遲劉鶴來美談判。川普不參加達沃斯有說得過去的原因,就是遭遇邊境安全的威脅。他一方面需要防堵難民潮,一方面要應對與民主黨談判的不利導致的政府部分關門,還有月底國情咨文的壓力。而中共希望春節前宣傳談判取得成果,歌頌黨和政府的業績。美方對此無興趣,要按照自己的節奏行事。

陳破空認為,中共10號在人民大會談舉行紀念美中建交40週年招待會。王岐山出席和致辭。相比之下美方反應冷淡,僅有駐華大使出席和前總統卡特作為建交人發出賀電。兩國建交,中方是受益者美方是受害者,因此四十週年的紀念活動也是一邊熱一邊冷。王岐山的講話也是老一套,

無非是中國駐美大使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常挂嘴上的陳詞濫調,所謂中國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改革步伐不會減慢,等等。其實,中國的做法都是反其道而行之。中方高調宣傳的同時,美中建交40年在美國幾乎沒有引起什麼評論,即便有也是象徵性的,美國政府不表態,川普推特上也根本不提。基辛格說過,美中回不到從前。這就是所謂的舊制度已經成為新時代的障礙。

 

(原題目:焦點對話:美中最新貿易談判,中方誠信成重點?)

本文留言

作者寧馨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