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區進入第三年 國務院的態度挺微妙(圖)


外界對雄安新區的設立也頗有微詞。(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9年1月6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中國國務院日前對河北雄安新區總體規劃(2018—2035年)作出「原則同意」的批復。網評指這實際是推卸責任的做法。也有清華大學教授曾解讀過雄安新區為何進展緩慢。外界對雄安新區的設立也頗有微詞。

在2017年4月1日,北京當局發布通知,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時至今日,雄安新區進入第三個年頭,似乎仍然沒有太大起色。

關於雄安新區的最新消息是在2019年1月3日,據官媒《新華網》報導,河北雄安新區為管理機構及直屬事業單位招聘75名工作人員。

此前的1月2日,中國國務院發布關於河北雄安新區總體規劃(2018—2035年)的批復稱,「原則同意《河北雄安新區總體規劃(2018—2035年)》」。

關於為何使用「原則同意」而不使用「同意」眾說紛紜。

有的人認為,因為這個規劃是個「總體規劃」,還需要做一系列配套規劃和方案,才能落實。

有的人認為,這樣說在表達態度上留有很大的迴旋餘地。就是有異議,但現在不說。至於何時說,怎麼說,一切看情況的發展再說。如果事情做得好,「原則同意」就理解成同意;如果事情做得不好,「原則同意」就是部分同意或不同意,這就是「官腔」。至於「同意」,就是完全同意,出了什麼事情,責任必須由說同意的人來承擔,沒有迴旋的餘地。

在百度百科上這樣解釋:「原則同意」此詞語常用於各種批復、意見、報告等。但實際是推卸責任,不負責任的做法。現在大凡下級的請示報告,上級部門或領導大都喜歡在「同意」前面加上「原則」一詞。有時是「鬆緊帶」,以顯得慎重和認真;有時是「問路石」,以留有退路,決策失誤時可推卻責任;有時是「檔箭牌」,以應付某方面壓力,送個人情……但是仔細琢磨推敲,便可發覺這是一出文字遊戲。「原則同意」是一種模糊的觀點,模糊的決策,似是而非,左右逢源。決策失誤時,可說當時並無完全同意,只是原則上同意,下級出現偏差,責任不在自己。在遇到棘手問題時,明知不能這麼做,是違反有關政策規定的,可是因為有某某人的招呼、授意,立場就動搖了,那就來個「原則同意」。

在2017年雄安新區設立的消息剛傳出,「千年大計、國家大事」的官方定位已經佔據各類媒體的頭條。繼深圳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之後,被官方定性為又一具有全國意義的新區。

彼時,《看中國》特約評論員唐新元撰文《雄安新區能給中國帶來巨變嗎?》認為,中國至今已經有十幾個新區;中國北部的政治生態根本不利於自由市場的充分生長;十年前曾傾注力量建設,也曾有大型國企入駐的河北曹妃甸早已成了荒無人煙的「鬼城」;根據中國的政治生態,五年後這裡還能否從國家層面的高度建設還很難說。

文章舉例,2005年2月,發改委正式批復同意首鋼實施搬遷和結構調整,在河北唐山帶狀沙島曹妃甸建設一個新首鋼。建設曹妃甸的初衷是建設唐山市外的一個礦石和原油碼頭深水港,甚至增加建設一個重工業區,不僅可以當作大宗物品的貨運集散地,也可以整合唐山的重工業。當地官員逐漸認為,開發建設曹妃甸不僅直接關係唐山、河北的改革發展大局,而且對環渤海地區乃至全國生產力布局調整和經濟發展都具有巨大帶動作用和深遠影響。於是,政策和信貸等資源不斷傾斜到曹妃甸項目。可是現在,曹妃甸到處是爛尾樓,成為中國「鬼城」的一個代表符號。

到了2018年,雄安新區似乎歸於沉寂,大規模的建設並未啟動,引發外界猜疑。

2018年8月20日,《新浪財經》報導,雄安新區規劃設計專家、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尹稚表示,雄安新區建設慢的政治原因是,近十年來,比較壓抑,「不鼓勵體制機制探索和創新,不鼓勵政府擔當」,因此雄安新區建設並不是處在一個天時地利人和的最好時間。

「這也是為什麼近兩年過去了,到現在為止還一鍬土沒動,因為很多事情還沒想明白」,尹稚說。

此前亦有媒體報導,據高人說,北京當局取名「雄安新區」有政治深意。核心地帶主要由三個鎮來組成,分別是雄縣的雄州鎮、容城的平王鄉、安新的大王鎮。寓意平王做了大王要「雄霸天下」。

本文留言

作者李正鑫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