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偉大作家托爾斯泰奉這位中國人為導師(組圖)


托爾斯泰完成了劃時代的文學巨著,奠定了他在世界文學史上不朽的地位。(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提起列夫・托爾斯泰(Leo Nikolayevich Tolstoy,1828~1910年)這個名字,大家應該不陌生,他是俄國著名的作家,也是享譽世界的文學巨匠。

托爾斯泰被認為是世界最偉大的作家之一。高爾基曾言:「不認識托爾斯泰者,不可能認識俄羅斯。」

托爾斯泰以探索人生意義與道德倫理為主題的文學作品,至今仍深深的影響著全世界,他的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是世界文學寶庫的經典,對世界文學的發展影響深遠。

名門貴胄 對文學有特殊興趣

托爾斯泰在文學上的成就並非偶然,他的作品無論是情節構置,抑或意蘊開拓,都是在不斷閱讀作品、感受人生、思考與創作中逐漸形成的,而家庭環境對托爾斯泰也起到了潛移默化的功用。

托爾斯泰誕生於俄國的一個貴族家庭,先祖是彼得大帝時代的外交大臣,祖父曾任喀山省省長,父親是中校軍官,母親極有才華,深具藝術修養。儘管父母很早就過世,但這些良好的家庭背景依然對托爾斯泰產生極深遠的影響。

托爾斯泰經常一個人靜靜地坐在書房裡閱讀,七歲時開始對文學有了特殊的興趣,16歲時離開故鄉來到喀山,他的三個哥哥都在喀山大學哲學系讀書,他也考進了這所大學的東方語言文學系,後又轉到法律系。在喀山,托爾斯泰接觸到中國的文化。

步入文壇 追尋生命的意義

離開喀山大學後,托爾斯泰在故鄉波良納度過了幾年的自學時光。1851年,23歲這一年,他的自傳體長篇小說的第一部《童年》發表於涅克拉索夫主編的《現代人》雜誌,轟動了整個俄國文壇。

1856年,托爾斯泰從軍隊退役,並兩次赴歐洲遊歷,這個經驗使得他眼界大開。不久,他完成了被羅曼・羅蘭譽為「抒情佳作之最」的中篇小說《哥薩克》和他的自傳三部曲的最後一部《青年》。

接著,他陸續完成了劃時代的文學巨著《戰爭與和平》及《安娜・卡列尼娜》,從此奠定了他在世界文學史上不朽的地位。

與此同時,托爾斯泰對人與社會有了更深入的思索,他思考著:「生存的意義究竟是什麼?」「生命的真諦是什麼?」可以說,托爾斯泰終其一生都在探索「人為何而生,又為何而存在」的議題。

深受《道德經》影響 領悟「德」的意義

在漫長的探索中,托爾斯泰將智慧的目光投放在中國,托爾斯泰開始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興趣,並對中國古聖先賢的諸多典籍進行廣泛的研究。包括孔子、孟子、老子、墨子所闡示的智慧,給了他許多的啟迪,其中,老子的《道德經》更是深深地影響著他。


宋緙絲青牛老子圖。(國立故宮博物院)

托爾斯泰曾給朋友寫信說:「我完全融入了中國的智慧中,我非常希望向您和所有人介紹這些書籍給我帶來的道德補益。」

托爾斯泰非常想把老子的《道德經》翻譯成俄文,但他不懂漢語。後來,他找到了日本人小西氏合作翻譯這本著作。就這樣,《道德經》終於有了俄文翻譯本。

1903年托爾斯泰出版了《智者每天的思索》彙編,其中引用了老子的36段話。後來托爾斯泰在自己的作品中也多次引述老子的話。

要想理解老子的思想,首先要理解「德」的意義。「德是一種物質存在的形式,從道中產生。」「德能育化萬物,滋養萬物,也能引導他們,使他們修煉。」

當時,東方文化認為「德」是可以轉化成人的福分的,包括健康、財富、官運等,也可以使立志修行的人進入很高的境界。所以中國老人常講「行善積德」、「缺德」、「祖上積德」等,這些都是中國文化世代流傳的傳統價值。

在托爾斯泰眼中,老子是一位偉大的道德之師,老子思想的核心即美德和博愛,他將從老子思想中領悟到的倫理價值和思維方式,融合到日常生活及文學創作中,這個來自東方的思想,經過他的詮釋後,成為了羅斯人能夠接受和理解的普世理念。

寬容博愛 終極關懷

最終,托爾斯泰領悟到了人生的意義在於「愛,自我犧牲」,這是「求幸福的唯一方法」。「愛」是人生的終極目標,它規範了人類理想的生存狀態——這就是托爾斯泰探索的最終結果。

托爾斯泰提倡以寬容、博愛和完善的道德來化解各種矛盾,他認為,不管現實生活多麼黑暗,不管人類所承受的痛苦多麼沉重,只要心中有「愛」,那麼,就具備克服一切困難的勇氣和力量。

在托爾斯泰的作品中,我們不難發現其對生活的熱情和理想、對真理和正義的捍衛,他的文字不僅能讓人感受美,更能給人溫暖和鼓舞的力量。

1908年,托爾斯泰在致印度人民的公開信中譴責了英國殖民統治,宣揚「勿以暴抗惡」原則,鼓勵印度人用「愛的原則」拯救自己。當時在英國就學的甘地大為震動,於1909年開始與托爾斯泰書信交往。

深受托爾斯泰感染的甘地在南非工作期間,建立了托爾斯泰農場,接受了「勿以暴抗惡」的思想。甘地被羅曼・羅蘭詡為「托翁聖火的傳人」。

環顧托爾斯泰的一生,歷經幾次思想的轉變,晚年的他尋求的不再是享譽全球的文學地位和豐厚財富,而是對人生、宇宙終極真理的追尋,他力求過簡樸的平民生活,甚至想把所有的著作權與財產捐給民眾,對他而言,人不過是塵世的匆匆過客,桂冠、財富和軀體早晚要卸下,帶不走。

反觀現代功利主義社會下,人的精神世界正面臨著荒漠化的危險,在這樣一個精神理想嚴重缺乏的年代,托爾斯泰的博愛精神更顯得彌足珍貴。任時光飛逝,托爾斯泰偉大的精神力量依然如一盞高懸在黑暗夜空中的明燈,指引著人們前行的方向。

本文留言

作者梅媛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