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中只需要關注這兩個根本點(圖)
投資的兩個根本點:價格和品質。(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8年12月16日訊】投資的兩個根本點:價格和品質。價格的話是可以通過一系列的量化指標來判斷的,比如PE、PB、PEG、清算價格等等。可以多角度觀察比較,比如估值的歷史區間,同行業的企業等等。
品質的話就不是簡單的數字就可以了,需要有一定的企業判斷力和前瞻力。要從企業經營穩定性,競爭替代性,未來發展性等作出合理的判斷。
價格方面需要的是持續的觀察跟蹤,這個是體力活。主要工作是看看財務報表、賣方和機構報告、各類調研等,做做數據匯總,文字信息整理。品質的話需要的是不斷的思考,這個是腦力活。主要工作是信息的再加工和提取,寫寫企業報告,多維度下來分析企業的優勢劣勢,思考投資的勝算概率。這需要很多的知識和經驗積累。
當然市場中很多人是連這個體力活也不願幹的,跟著大V走,抄作業是大多數,人云亦云更是不計其數。其實這樣即使賺錢也很危險,你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當然也不知道未來會向何去。會進行第二層深入研究的人更是很少。投資本來就不簡單,認真去搞很費時間。大部分人也僅僅是工作之餘將投資當成一種消遣娛樂,況且即使認真投入了依然獲勝機會渺茫。這裡面還和人的性格有關。知道了好價格,找到了好企業,還需要耐心等待好時機。而市場總是撲朔迷離,起伏不定,沒有耐心和忍耐力,是不能取得投資正果的。市場總不乏聰明的頭腦,缺乏的是一顆修煉的心。
再回到價格和品質。企業光光便宜沒什麼用,假如賺錢能力不能保持,那麼當前看起來的便宜在未來也會顯得很貴。甚至於由於產品競爭力的喪失,原先的資產都成了廢銅爛鐵。所以單看便宜,就會陷入價格陷阱。市場也並不是完全那麼傻。大部分人是缺乏火眼金睛的慧眼的,投資大師之所以是投資大師,那是他們有過人的能力。垃圾堆裡撿黃金,這不是普通人幹得了的。看投資大師的案例,試想著將自己放入那樣的場景中,看自己是否能夠做到。
普通人的投資機會主要在於由外界環境引起的總體性市場錯誤,特別是投資者恐慌情緒下的熊市。這個時候會出現明顯的偏差,非理性下產生非理性的價格或者具備安全邊際的價格。這個時候低估是普遍性的,選擇的難度大大降低。關鍵問題是有沒有子彈,同時能夠在他人對股市退避三尺的情況下能逆市而動。後者依然是對人的心理考驗,要擺脫從眾心理很難很難。另外一點這種熊市機會的等待也並不見得是那麼容易。假如處在一輪向上週期,類似美國這樣次貸危機後的十年牛市,那麼等待就會非常痛苦。經濟週期有規律性,但依然難預測。從這個程度講,投資有的時候確實需要點運氣。
從投資的角度,品質比價格重要些。找到好品質的公司,只要買入價格不是很離譜,即使價格稍高,由於未來企業這個賺錢機器能復利性增長,那麼長遠看投資還是能保證不虧或者說賺錢。類似在2007年高點買入格力電器不會被套,反而大賺。而假如僅僅因為便宜,那麼從10元跌到1元,1元依然可以往下跌9毛。價值毀滅的機器時刻都在,投資的風險無處不在。
研究企業的品質比研究價格難多了。資本的嗜血性導致只要有高毛利和高淨利,那麼就會有各路資金蜂擁而至。賺錢的行業慢慢會變得不賺錢。所謂壟斷性行業也難,靠政策壟斷的會受到價格管制,靠規模壟斷的會被更大的巨頭攻陷,靠技術壟斷的依然會被更新的技術衝擊。個人認為最好的企業還是具備無形資產和品牌優勢的企業,能夠在消費者心智中長久佔據的企業。最好就是產品被強需要,很難替代,具備高品質的企業。現在網際網路巨頭基於巨大用戶群的,具備難重建,又提供高服務體驗的企業也算是好企業。當然事事難兩全,好東西人人都知道,往往價格就不便宜。不便宜買入的結果就是回報平庸。
投資就是在價格和品質中間去做權衡。投資很難,但從歷史看,股權投資依然是回報最好的投資。將心態放低,多花點心思,在合適的時候出手,還是可以增加些勝算。
熊市中的無聊和沉悶,應該用不斷學習和研究去充實提升。雪球這個江湖還是有很多有價值的資料的,集中的、專題性的、帶著問題去閱讀還是會有收穫。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