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抗日剿共十大王牌軍(三)新一軍(視頻)
堅守德惠擊敗林彪共軍,榮膺「中正團」稱號的新一軍第50師149團官兵。(看中國視頻製作)
自1924年,蔣介石在廣州黃埔建軍,到國民政府1949年退守臺灣,中華民國國軍英勇奮戰,浴血保衛中華民族。國軍在大陸這25年期間,歷經東征平叛(1925年-1926年2月),北伐統一中國(1926年7月-1928年),抗日戰爭(1937年-1945年),兩次剿共戰爭(1930年-1934年,1946年-1949年),湧現出眾多功勳卓著的王牌軍。
抗日剿共最傑出的國軍王牌軍如下:
第一名:第七十四軍(1937年9月—1949年10月)
代表人物:張靈甫、俞濟時、王耀武、施中誠、余程萬、邱維達、羅幸理
第二名:第七軍(1924年—1952年底)
代表人物:白崇禧、李宗仁、夏威、廖磊、張淦、徐啟明、鍾紀、李本一
第三名:第五軍(1938年11月-1949年)
代表人物:徐庭瑶、杜聿明、戴安瀾、邱清泉、鄭洞國、高吉人
第四名:新一軍(1942年10月——1948年10月)
代表人物:鄭洞國、孫立人、李鴻、劉放吾、潘裕昆
編製:3個整旅(師),3.4萬人。全美械。
孫立人指揮新一軍入緬抗日,戰果輝煌,被譽為「天下第一軍」。圖為中國遠征軍。(圖片來源:维基百科)
新一軍(番號新編第一軍)是蔣介石黃埔中央軍五大主力之一,於1942年10月在印度成立,鄭洞國為首任軍長,下轄孫立人新編第38師和廖耀湘新編第22師。
1942年2月16日,仰光危急,應英國政府請求,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中國最高統帥部,簡稱「軍委會」)令中國遠征軍第一路副司令長官杜聿明率領第5、第6、第66軍(下辖孫立人新38師)共10個師10萬餘人入緬援英作戰。不久後,中國遠征軍由司令長官羅卓英和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指揮。
1942年4月,孫立人率第66軍新38師入緬參加曼德勒會戰。西線英軍被日軍包圍於仁安羌。師長孫立人奉重慶軍委會之命,指揮劉放吾第113團拚殺三晝夜,擊退日軍,解救出被包圍英軍7000餘人以及美國傳教士、新聞記者及婦女五百餘人。仁安羌大捷震動了世界,這是自清朝中葉以來,中國軍隊在異域首次以少勝多、以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的敵軍所贏得的勝利大捷。
仁安羌大捷50年後,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在1992年訪問美國時,特地拜訪當年的英雄團長劉放吾。「鐵娘子」緊緊握住93歲高齡的劉放吾老人的雙手,再三感謝他和新一軍在緬甸仁安羌解救英軍的壯舉。美國總統喬治・布希也致函劉放吾老人表示感謝「解救500名美國記者、傳教士和數千名英軍的英勇行為」。
當年孫立人指揮新38師獲得仁安羌大捷後不久,緬北軍事要地臘戍、八莫、密支那相繼失陷,中國遠征軍被迫全線撤退。孫立人果斷作出英明決定,拒絕服從上司杜聿明的命令,毅然率新38師安全撤退到英屬印度,從而避免了杜聿明第五軍大部在野人山大半死於瘴氣的慘烈悲劇。
1942年8月,國民政府軍委會成立「中國駐印軍總指揮部」,負責整訓中國駐印部隊。隨後在駐印軍總指揮部下,成立了新編第一軍(新一軍),下轄新編38師(前身為宋子文財政部稅警總團)、新編22師(杜聿明第5軍新編22師)。參加過崑崙關戰役的原杜聿明第5軍榮譽第1師師長鄭洞國出任新一軍首任軍長,孫立人為新38師師長,廖耀湘為新22師師長。新一軍在印度蘭姆伽訓練中心接受了美國教官的嚴格訓練。
1943年10月下旬,為配合中國國內戰場及太平洋地區的戰爭形勢,打通連通雲南境內的滇緬公路,中國駐印軍以美國史迪威將軍為總指揮,以新一軍為主力,在美英軍強大的海陸空協同作戰配合下,向緬北日軍發起反攻。孫立人指揮新38師進攻胡康河谷,與敵激戰7晝夜,取得於邦大捷。
1944年3月,新一軍孫立人新38師和廖耀湘新22師佔領孟關,消滅日軍精銳第18師團主力,隨後孫立人新38師又乘勝進軍,攻克緬北重鎮密支那等地。在緬北戰場,新一軍多次以少勝多,戰果輝煌,被譽為「天下第一軍」。
1944年8月,攻克緬北重鎮密支那後,在原新一軍的基礎上擴編為新一軍和新六軍,孫立人晉升新一軍軍長,廖耀湘晉升新六軍軍長。新38師第114團上校團長李鴻,自反攻緬北以來,在長達一年半的艱苦作戰中,表現出卓越的指揮才能,屢建奇功,被擢升為新一軍新38師少將師長。
1946年,國共內戰爆發,東北戰事示意圖。(看中國視頻製作)
1946年3月,國共內戰爆發,新一軍乘美國軍艦從廣州赴秦皇島登陸。後由東北保安司令長官杜聿明指揮,攻佔東北錦州、瀋陽等地。緊接著,林彪指揮東北民主聯軍搶佔了東北戰略要地四平。國共雙方投入精銳主力進行「四平會戰」(國民黨稱「四平街會戰」)。杜聿明指揮幾個軍的國軍精銳,在空軍的配合下,多次發動進攻,但遲遲未能攻克四平。副司令長官鄭洞國指揮新一軍攻打四平,激戰9天,久攻不下,反而自身損失頗重。東北保安副司令長官梁華盛致電東北行營主任熊式輝,稱「4月8日前佔領四平街根本行不通」。一直到5月上旬,杜聿明和鄭洞國指揮新一軍、新六軍等國軍始終無法突破共軍在四平的防線。而林彪共軍又發動新攻勢,攻佔了哈爾濱。
國軍最高統帥蔣中正(蔣介石)為東北戰局陷入膠著狀態而焦急擔憂,遂委派首任國防部長白崇禧於5月17日飛赴東北督戰,並把在美國的孫立人召回國參戰。白崇禧部長抵達東北,國軍士氣大振。白崇禧督導指揮孫立人新一軍、廖耀湘新六軍和陳明仁71軍,兵分三路向四平共軍進逼包抄。孫立人率新一軍率先攻入四平城區。國軍僅用兩天半時間,便於19日收復四平,將十多萬林彪共軍打得丟盔棄甲,傷亡數萬,向長春倉皇逃亡。
當時,國民黨接獲密報:長春仍有6千蘇聯紅軍便衣,繼續追擊林彪共軍恐有風險。5月20日,國防部長白崇禧親臨前線視察,研判敵我態勢後,認為機不可失,果斷決定臨機處置東北軍事。白部長首先下令國軍立即越過遼河,乘勝追擊,以期一舉收復長春、吉林永吉、哈爾濱等要地,盡最大努力消滅共軍主力。然後自己連夜飛回南京,當面向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蔣介石)詳細報告並解釋東北剿共軍事問題。
5月23日,蔣主席在白崇禧的陪同下,從南京飛抵瀋陽,親自視察東北國軍,會晤東北黨政軍要員,並佈置剿共軍事。孫立人率新一軍奮勇追擊林彪潰逃败軍,攻克公主嶺後,又在5月23日这一天收復長春。此後,新一軍再一鼓作氣收復德惠等要地,前鋒部隊追擊林彪敗軍,甚至已經到达距離哈爾濱(中共東北黨政軍首腦機關所在地)僅100里的雙城;廖耀湘率新六軍也一路追擊迫近,林彪共軍即將遭到國軍的滅頂打擊。
遺憾的是,在此歷史的關鍵時刻,美國總統特使馬歇爾在周恩來的乞求蠱惑下,以斷絕五億援華貸款為要挾,蔣主席被迫下令東北停戰。從此東北戰局大逆轉,林彪共軍死里逃生,國軍再也未能夠抵達哈爾濱。
在東北國軍停戰5個月期間,林彪收攏整頓殘兵敗將,迅速瘋狂擴編,並接收大批蘇聯秘密援助的武器裝備,很快東山再起,向國軍發起進攻。從1946年12月開始,林彪共軍發起「三下江南、四保臨江」戰役。在此期間,孫立人率新一軍對林彪共軍作戰,勝多敗少。林彪指揮共軍費盡力氣,也僅在其塔木、焦家嶺、城子街三戰中,殲滅孫立人新一軍三個團而已,企圖進一步消滅新一軍主力、擴大佔領區的美夢被隨後的德惠戰役擊得粉碎。
1947年2月,林彪指揮洪學智第6縱隊和獨立2師(總共4個師近4萬兵力),第一次向東北國軍據守的城市——德惠發動攻城作戰。孫立人統率的新一軍充分顯示了強悍戰鬥力。守衛德惠的是潘裕昆第50師,該師大部分官兵原是杜聿明第5軍邱清泉、廖耀湘新編22師官兵,後劃歸新一軍。德惠之戰,軍長孫立人先命潘裕昆第50師堅守德惠待援,自己親率3個團精兵不足5000餘人,火速增援德惠守軍。在德惠國軍的英勇抗擊下,共軍至少折損2萬餘人,依然無法攻下德惠城。眼看孫立人親率的援軍即將到來,林彪懼怕腹背受敵,不得不下令共軍撤退。此役,新一軍第50師149團堅守德惠,擊潰近8倍於己的共軍,尤其該團第2連防守松花江陶賴昭橋頭堡,被24倍於己的共軍圍攻了24天而堅守成功,榮獲最高統帥蔣中正分別賜名為「中正團」和「中正連」。當時,林彪共軍中流傳這樣一句話:「只要不打新一軍,不怕中央百萬兵」。
同年8月,孫立人因東北戰事跟上司杜聿明發生分歧不和,被調離東北,遠赴臺灣訓練新軍。孫立人離開後,新一軍擴編分為兩個軍,出身於土木系第18軍並曾在杜聿明第5軍廖耀湘新編22師任職的的潘裕昆晉升為新一軍軍長,新38師師長李鴻晉升為新七軍軍長。此後,新一軍士氣日漸低落,戰鬥力下降,至1947年10月,潘裕昆指揮的新一軍又有三個整團被林彪共軍殲滅。
1948年10月,毛澤東、林彪發動遼瀋戰役(國民黨稱「遼西會戰」),潘裕昆率領的新一軍跟廖耀湘率領的第九兵團(除劉玉章第52軍外),全軍覆沒。兵團司令廖耀湘等將領戰敗被俘;軍長潘裕昆乘亂逃出,於1949年底在香港投共。
(未完待續)
點擊延伸閱讀 《國軍抗日剿共十大王牌軍(一)第七十四軍 第七軍(視頻)》
點擊延伸閱讀:《精忠報國 他們才是中國真正的十大抗日名將(組圖)》
點擊購買電子書:《滄海:改變中國歷史的北伐戰爭》
國軍抗日剿共十大王牌軍(三)——新一軍 (看中國原創視頻)
(看中國版權所有,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