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爭鳴】衰老的香港,要命的房價!(組圖)

作者:今綸  2018-11-24 09: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6
    小字

【爭鳴】衰老的香港,要命的房價!
衰老的香港,要命的房價,其實又何嘗不是大陸經濟現狀的縮影?(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8年11月24日訊】香港樓市正在迎來一場「大地震」。

媒體消息顯示,一套位於香港九龍區的豪宅,去年年底開盤時業主以總價約1650萬港元買入。現在這套豪宅以1398萬港元掛在了中原地產的網站上準備出售。一年不到的時間,下跌超15%。

11月13日,仲量聯行最新住宅市場展望指出,香港住宅市場正進入調整期,2019年年底前住宅均價將下跌15%;如果中美貿易摩擦持續惡化或股市繼續下滑,住宅均價跌幅或將高達25%。

25%是個什麼概念?就是一位香港普通白領多年的辛苦收入瞬間化為烏有。

炒家開始斬倉離場,普通自住買家則因為在相對高位買入而瑟瑟發抖,現在的香港房價已經比1997年高出了63%。然而在這樣的背景下,港府還在不斷向樓市施壓:9月底的加息徹底擊碎了炒家的信心,再加上美元升值的影響,香港樓市處於風雨飄搖中其實是遲早的事情。

在香港,有房子才有一切

今時今日,香港又走到了一個樓市的拐點。只是,這一次恐怕會面臨幾十年未有之大變局。

香港樓市以及香港樓市的「預售樓花」模式已經走到盡頭,大漲自然毫無指望,大跌卻是端倪已顯。回望歷史,我們會發現,香港其實是一座被房地產高度綁架的城市。

當年董建華想推「八萬五」建屋計畫,本意當然是希望為港人提供相對寬敞的居住環境,但是既得利益者實在太強大,不僅僅是開發商,還包括部分買樓的業主、投資者,他們不堪忍受房價的下跌,更不願意自己高位買入的房子長期成為負資產,甚至不惜走上街頭抗議。

香港就此錯過一個最佳的房價降溫窗口。此後,房價一「漲」不可收拾,形成如今世界排名靠前的高房價奇觀,港人在房地產方面的執念已經達到近乎扭曲和畸形的狀況。

這一執念後來擴散至中國內地,很多人以買房為終身理財首選,港人播撒的這一輪「病毒」與內地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驅動力雙輪併進,一內一外,終於在廣闊的大地上醞釀出一波又一波的「搶房」熱潮,實為一國數千年發展歷史上從未出現之怪現狀。

香港樓市既得利益者更以環保為藉口,對於港府希望增加供應土地紓解高房價的呼籲加以反擊,使得香港以彈丸之地(1108平方公里),居然只開發了24%的土地,還有大片土地難以開發。

港府希望有所改變。2018年10月2日,明星劉德華在宣傳短片《讓下一代看見》中,倡議在香港東大峪填海造地,解決下一代的住房問題。劉德華說:「我們見過充滿朝氣的香港,我們也見過停滯不前的香港,你想下一代,見到一個什麼樣的香港?」

結果在意料之中,環保人士、議員、中產階層大罵劉德華。在他們看來,這就是翻版的「八萬五」建屋計畫,他們害怕房價下跌,他們不希望自己的利益受到哪怕一絲一毫的衝擊,他們就是要用高房價固化現有的階層壁壘。

一週後,特首林鄭月娥發表《施政報告》,其中提到填海造島的「明日大嶼」計畫,這一計畫可以解決香港1/8人口的居住問題,建設期間,最多可以給港人提供34萬個工作崗位。

與劉德華的遭遇一樣,施政報告一公布,便遭到議員和環保人士的強烈反對。香港因為樓市的博弈,陷入了某種死循環,藉口是環保,背後是巨量的房地產利益。

香港人一面自嘲香港是「李家的城」,對開發商幾盡揶揄嘲諷之能事;另一方面,積極想辦法籌錢借錢加槓桿炒樓,當年的奮鬥精神與打拼血氣在高聳的房價面前早已蕩然無存。

他們只想買樓,同時通過高房價榨取後「上車」(買房)者的血汗。

香港已然衰老是不爭的事實

時下,人們經常熱議粵港澳大灣區。不過,在這個大灣區概念中,香港的光環也正在褪去。僅就GDP的增長速度而言,香港在大灣區的同量級可比對象自然只有廣州和深圳,廣州前三季度的GDP增長速度為6.3%,深圳為8.1%,香港則低至2.9%。

今年三月份,深圳市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2017年,深圳全市生產總值22,438.39億元。在公布的GDP總量簡析中,深圳統計局還針對媒體報導的深圳GDP首超香港進行了回應,其表示同期香港本地生產總值26,626.37億港元,增長3.8%,按照2017年人民幣兌港幣平均匯率1.1552折算,2017年香港GDP為23,049.14億元,深港GDP尚差611億元。

1990-2016年香港與深圳GDP走勢對比圖
1990-2016年香港與深圳GDP走勢對比圖(資料來源:深圳市統計局)

但是,按照深港今年的GDP增長速度來看,深圳超越香港是完全可能的,廣州未來也有機會超越香港,廣州在2017年的GDP為21503.15億元,與香港的距離只有1545.99億元,但是廣州前三季度的GDP增速卻遠超香港三個點,香港到底怎麼了?

昔日的東方明珠怎麼就成了不斷被超越的落寞之城?

雖然我部分同意「GDP只是考察一個城市綜合實力的指標之一,香港作為國際自由港,在金融、商貿領域的競爭力仍未削弱」的觀點,但是香港已經衰老卻是不爭的事實。

實際上,香港在金融方面已經越來越多受到北京、上海、深圳的挑戰,廣州也推出了史上最開放的金融政策,所有的一線城市都在摩拳擦掌積極拼搶,香港並沒有太多新的措施可以加入日趨激烈的競爭。

在商貿領域,廣州、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也在不斷切割香港的蛋糕,新技術以及網購、海淘的浪潮不斷改變著商貿格局。

香港人固守著樓市和金融,卻被人從高科技、網際網路的城牆上殺出了缺口。

多年以前,董建華曾提出建設「數碼港」,後來變成地產項目;「矽港」也悄無聲息。

大灣區三座領先的城市,深圳有騰訊、華為、大疆等一大串星光閃閃的名字,廣州有思科、富士康的大項目落地,還有微信、歡聚時代、唯品會等知名本地企業,香港有什麼?最顯赫的還是一連串地產商的名字。

香港,會有一個怎樣的未來?

2011年,香港的潘慧嫻(Alice Poon)女士在中國內地出版了一本名為《地產霸權》的書籍,她曾任新鴻基地產集團創辦人郭得勝的私人助理達八年之久,她在書中直斥:「地產霸權」已擴展至公用事業及零售服務業,成為香港貧富懸殊、民怨沸騰的罪魁禍首。

她支持自由市場,建議特區政府應立即改善政策,以保障市場公平,不應再縱容地產財團壟斷各大行業,阻礙香港經濟進一步發展。

但是七年過去,作者的聲音已經被淹沒在香港房價高漲的驚呼聲中。

香港應該向何處去?

誠然,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是外資進入中國和中國資本走向國際的重要跳板,這種優勢是深圳短時間無法超越的。深圳人也仍然強調:依然要向香港學習,特別是要向香港學習如何全面走向國際一流城市,不但要在GDP層面超越香港,更重要的是在城市文明層面超越香港。

可是,如果香港在經濟發展層面接二連三被深圳廣州超過之後,恐怕其他的優勢也會慢慢崩潰。因為一個城市的精氣神如果被徹底打垮了,又沒有能力及時糾錯,那麼,腳下就是萬丈深淵。

一方面,香港的高房價對經濟的發展造成阻礙,中小企業艱難求生,創業氛圍稀薄;另一方面,香港的人口在迅速老化,青年數量下降,出生率萎靡不振。

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2018年2月12日出版的人口統計報告顯示,2016年香港青年人數約78萬,佔全港人口的11.1%。青年人口數十年內減少近10萬人。

官方數據顯示,香港是世界上出生率最低的地區之一。可見,高房價確實是最好的「避孕藥」。

香港的未來充滿變數,發展高科技產業的最新時機或已逝去,日本在上世紀90年代房價大跌的陰霾正在迫近,更讓人恐懼的是:日本也是在1990年以後,由於人口結構的老齡化造成了一系列的經濟、社會問題。

香港,會有一個怎樣的未來?

猶記得2002年,香港經濟蕭條期間,時任財政司司長的梁錦松在宣讀他的首份預算案後,朗誦起《獅子山下》歌詞;而後,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朱鎔基向香港市民深情吟誦起這份歌詞,號召香港人民發揚獅子山精神,使獅子山終成為香港精神的象徵。

今時今日,香港是否還能如歌詞中所寫那樣:

我哋大家,

用艱辛努力,

寫下那不朽香江名句。

無論如何,還是希望香港順利轉型,度過難關。

責任編輯: 宇真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