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讓外媒「姓黨」的7種武器(圖)
天安門保安人員(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8年10月27日訊】(看中國記者憶文綜合報導)週三(10月24日),哈德遜研究所舉辦了一場探討「中國共產黨對境外媒體影響」的論壇。在美國華人集中的城市,中文媒體激增,儘管新聞、娛樂來源多樣化,但這些媒體大外宣的口徑越來越像北京。中共是怎樣進行信息控制,滲透媒體,在海外奪取宣傳陣地的呢?
1、管控中文媒體
據美國之音報導,澳大利亞華裔作家齊家貞表示,每逢 「六四」紀念日,齊家貞就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墨爾本舉辦紀念活動。為了吸引更多參與者,他們會在當地中文報紙上登廣告。
齊家貞說,包括她本人在內的很多辦報人,是因為六四才拿到澳洲身份,從道義上有責任紀念在六四中被奪取生命的人。
墨爾本市共有14份中文報紙,只有《大紀元》和《天安門時報》敢於刊登他們的廣告。一些媒體從利益出發不敢刊登,因為領事館、東方航空公司等不來打廣告了,這些報紙就活不下去。
美國人權組織自由之家東亞問題高級研究員薩拉.庫克(Sarah Cook)認為,北京利用金錢在經濟上控制國外媒體經營者,是達到讓他們自我審查的手段之一。
2、騷擾華裔及其家人
庫克表示,另一種讓境外媒體聽命於黨的策略是,讓海外外交人員或中國境內執法人員騷擾新聞工作者,及其家人。
「中國數字時代」是被中國封鎖的媒體監察網站,其創辦人兼主編蕭強在論壇上說,一位華裔第二代學生因在他的網站實習,中國警方找到了該學生在成都的祖母。另一人在他的網站做了兩個星期的翻譯志願者,6年後她回到中國時遭到警方盤問。去年,蕭強本人也受到舊金山中領館一名外交人員的「拜訪」。
3、網路攻擊
「中國數字時代」網站經常受到來自中國釣魚式攻擊,新唐人電視臺和大紀元的網站也是如此。
4、在英文媒體購買廣告
9月23日,中國官媒《中國日報》英文版單獨出資並提供材料,在愛荷華州第一大報紙《得梅因紀事報》刊登四版廣告。其中一篇文章題為《爭端:總統做蠢事的後果》。文章稱美國總統做蠢事造成貿易爭端,使得愛荷華州大豆農民損失慘重,中國不得不轉向從南美洲進口大豆。
5、金錢腐蝕外國記者和政客
哈德遜研究所的報告指出,2016年中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主導的「中美交流基金會」曾向全球知名的戰略諮詢公司BLJ Worldwide支付了超過98萬美元,用於接觸美國的大學、智庫和媒體。這些錢部分用於為12家美國媒體的記者和五名國會議員的中國之行買單。
美國政治制度留給中共最大的漏洞就是頻繁的競選運動。中國政府通過社會福利組織和有限責任公司等機構的捐款漏洞,得以通過美國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捐助大量競選資金。
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因為允許外籍人士通過捐款參與當地政治選舉,北京利用其掌控的富商或當地統戰協會的負責人向當地的政治家捐款,紐西蘭前總理約翰.基(John Key)現在是美國通訊業巨擎康卡斯特集團(Comcast)在中國工程的說客。他以遠遠高於市場的價格將一棟房產賣給了一個中國買家,被媒體曝光。
6、購買海外宣傳平臺
中共在海外拓展影響力的經費每年約650億人民幣。中央電視臺在北美中文電視市場中擁有75%的佔有率。最近中共成為一家衛星公司的主要股東,該公司擁有的衛星播送自由亞洲和美國之音節目。
7、脅迫美企間接支持
哈德遜研究所的報告還指出,大型企業因為經濟利益,經常被動地和中共達成共識。如蘋果公司總裁對中國政府的內容審查要求妥協,甚至間接支持其網際網路管理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