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命超過200年的企業 為何日本最多?(組圖)
建於西元578年的寺廟建築企業「金剛組」(圖片來源:そらみみ/Wikimedia/CC BY-SA 3.0)
【看中国2018年10月26日讯】如果深入實地調研過很多日本的企業,相信一定會有一種肅然起敬的感覺。因為全球壽命超過200年的企業,日本就占了3,146家,在世界上首屈一指。而日本社會傳承多年的工匠精神正是這一切的根本。精益求精,將產品做到極致,是很多日本企業的真實寫照。據《心聲社區》報導:
日本工匠精神:一生專注做一事
依韓國銀行之前調查了41個國家後發布的一份報告,超過200年的5,586家公司中,日本就有3,146家,是全球最多。而德國有837家、荷蘭有222家、法國則有196家,至於中國沒有一家企業上榜。
在日本更有壽命在1,000年以上的公司,包括建於西元578年的寺廟建築企業「金剛組」、西元705年的「西山溫泉慶雲館」、西元1295年的旅館「法師」,以及西元1296年的旅館「千年湯古」等等。
建於西元705年的西山溫泉慶雲館(圖片來源:youtube視頻截圖)
為什麼長壽企業都紮堆那些國家?這是一種偶然嗎?它們長壽的秘訣是什麼呢?其答案就是:他們都傳承著一種精神——工匠精神!
所謂“工匠精神”的核心是:不僅僅是將工作當作賺錢的工具,而是樹立一種對工作的執著、對所做的事情與生產的產品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精神。這在眾多的日本企業上與下之間形成了一種文化和思想上的共同價值觀,並由此培育出企業的內動力。
“工匠”在日本語中被稱之為Takumi,以詞義上來看被賦予了更多精神層面的含義。窮盡一生的時間鑽研、做好一件事在日本並不罕見,有些行業還出現一個家庭十幾代人只在做一件事。
許多人認為工匠是一種機械重複的工作者,但是其實“工匠”意味深遠,代表一個時代的氣質,跟堅定、踏實、精益求精相連。那為何日本工匠(多稱“職人”)能把這樣的精神體現得淋漓盡致呢?
1.品質不好是恥辱
岡野信雄是日本神戶的小工匠,30多年來只做一件事情:舊書修復。
在別人看來,這件事情實在枯燥無味,然而岡野信雄樂此不疲,最後做出了奇跡:任何看起來汙損嚴重、破爛不堪的舊書,只要經過他的手就能光復如新,就像施了魔法。
而在日本,類似岡野信雄這樣的工匠是燦若繁星,竹藝、金屬網編、藍染、鐵器等,很多行業都存在一批對自己的工作有著接近神經質般追求的匠人。他們對自己的出品近乎苛刻,對自己的手藝充滿驕傲甚至自負,且對自己的工作從無厭倦並永遠追求盡善盡美。
若是任憑品質不好的產品流通到市面上,這些日本工匠會將之看成是一種恥辱,無關收穫多少金錢。而這正是現今應當推崇的工匠精神。
2.產品為啥無法被模仿
在此不得不提日本一家不到百人的小公司,它叫做哈德洛克(Hard Lock)工業株式會社,其生產的螺母號稱“永不鬆動”。所以世界上很多科技水準非常發達的國家都要向這家公司訂購小小的螺母。
哈德洛克工業株式會社(圖片來源:Tokumeigakarinoaoshima/Wikimedia/CC BY-SA 1.0)
大家都知道,螺母鬆動是很平常的事,可是對於一些重要項目,螺母鬆動人命關天。比如像高速行駛的列車,因長期與鐵軌摩擦,造成的震動非常大,一般螺母經受不住,很容易鬆動脫落,那滿載乘客的列車沒准會有解體的危險。
談到哈德洛克工業創始人若林克彥,當年還是公司的小職員時,在大阪舉行的國際工業產品展會看到一種防迴旋的螺母。他帶了一些回去研究,發現這種螺母是以不銹鋼鋼絲做卡子來防止鬆動的,其結構複雜價格又高,而且還不能保證絕不鬆動。
到底該怎樣才能做出永遠不鬆動的螺母呢?這事讓若林克彥徹夜難眠。他突然在腦中想到了在螺母中增加榫頭的辦法。他想到就幹,結果非常成功,終於做出了永不會鬆動的螺母。
哈德洛克螺母的結構卻比市面上同類的螺母複雜得多,成本也高,銷售價格更是高了百分之三十,自然不被客戶認可。可是若林克彥不放棄,在公司沒有銷售額的時候,他兼職做其它工作來維持公司的運轉。
在若林克彥苦撐的同時,日本也有許多鐵路公司在苦苦尋覓。哈德洛克螺母獲得了一家鐵路公司的認可並展開合作,隨後包括日本最大的鐵路公司JR最終也採用了,並且全面用於日本新幹線。走到這一步,他花了二十年。
如今,哈德洛克螺母甚至已經在全世界得到廣泛應用,迄今為止,已被澳大利亞、英國、波蘭、中國、韓國等的鐵路公司所採用。臺灣的新幹線(即臺灣高鐵)也保持了自開業以來無人身事故的記錄。
除了鐵路外,日本的最長吊橋「明石海峽大橋」、世界最高自立式電波塔「東京晴空塔」,以及美國的太空梭發射臺、海洋鑽探機等,也都採用了哈德洛克螺母。
哈德洛克的網頁上曾有非常自負的一筆注腳:本公司常年累積的獨特技術和訣竅,對不同的尺寸跟材質有不同的對應偏芯量,這就是哈德洛克螺母無法被模仿的關鍵所在。
3.把做的事看成有靈氣的生命體
曾獲得奧斯卡獎的日本影片《入殮師》裡頭,一個大提琴師下崗失業到葬儀館當葬儀師。通過他出神入化的化妝技藝,一具具的遺體被打扮裝飾得就像活著睡著了一樣,也因此受到了人們的好評。
這位葬儀師的成功感言是:當你做某件事的時候,就要跟它建立起一種難割難捨的情結,不要去拒絕它,要把它看作是一個有生命、有靈氣的生命體,要用心與它進行交流。
又如樹研工業在1998年就生產出世界第一的十萬分之一克的齒輪,而為了量產這種齒輪,他們消耗了整整6年時間;在2002年他們又批量生產出重量為百萬分之一克、被昵稱為“粉末齒輪”的齒輪。
到目前為止,這種粉末齒輪在任何行業都完全沒有使用的機會,“英雄無用武之地”。但是樹研工業為什麼要投入2億日元開發這種沒有實際用途的產品呢?
其實就是一種追求完美的極致精神,既然要研究一個領域,就要做到極致。樹研工業的社長松浦元男說:“技術高超的匠人加工的模具,手感妙不可言。”1970年代的匠人,技術高超的能夠加工比機械更高的精度,因此在匠人圈被譽為“矇騙機械”。
松浦元男(圖片來源:youtube視頻截圖)
4.產品精確到無需檢驗
在《中國需要工業精神》一書中,作者曾分析說:日本職場人用得最多的一個詞為“本份”,把手頭正在做的事做透是應該的,必須的。
從1970年到現在,梅原勝彥始終在做一個小玩意——彈簧夾頭,那是自動車床中夾住切削物件使其能一邊旋轉一邊切削的部件。這間公司叫“A-one精密”,位在東京西郊,2003年在大阪證券交易所上市了。梅原勝彥的信條是:“不做當不了第一的東西。”
當時連老闆在內僅有13個人,但是公司每天平均有500件訂貨,擁有1.3萬家國外客戶,它的超硬彈簧夾頭佔有日本市場高達60%。公司一直保持著不低於35%的毛利潤,且平均毛利潤為41.5%。
一次,有批人來到A-one精密公司參觀學習,
有一位大企業的幹部問:“你們是在哪裡做成品檢驗的呢?”
回答是:“我們根本沒時間做這些。”
對方執拗地追問:“不可能,你們肯定是在哪裡做了的,希望能讓我看看。”
最後他發現,很多的日本公司真的沒有成品檢驗的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