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散戶分析:對韭當割,還剩幾何?(組圖)
——2007年至今股市中小散戶數據大揭底
中國股市各類投資者持倉及利潤的相關數據告訴了我們什麼?(圖片來源:NICOLAS ASFOURI/AFP/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8年10月25日訊】本文是一篇非常嚴肅的分析股市各類投資者持倉及利潤數據演變的文章。必須先說明:將投資者進行分類統計的數據極難尋找,好在上交所每年都要發布一次統計年鑑,其中有在滬市註冊的分類賬戶數、分類持倉及利潤數據,這是瞭解散戶生存狀態的一條最重要的路徑。筆者不辭辛勞的一直追溯到了上交所2007年的統計年鑑,這也是上交所第一次開始對投資者進行分類數據統計。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上交所網站去查閱這些年鑑,很有可讀性。現在開始正文。
下面首先給出的,是滬市歷年有效賬戶數據演變表。注意,這裡的有效賬戶,指的是持有股票並且在當年度有交易行為的賬戶,排除了空賬戶、休眠賬戶及死亡賬戶。我將自然人投資者分成了三類:持倉市值在10萬元以下的小散戶,10-100萬元的中散,以及持倉100萬以上的牛散;此外專業機構指的是各類證券、基金和專業投資公司,這兩類賬戶各位都很熟悉了。比較複雜的是一般法人賬戶的情況,它一部分是上市公司中由法人股東持有的禁售股,當然現在大都已經解禁,然後紛紛減持走人;另一部分則是中央匯金、社保基金戰略性配置的股票,也就是國家隊中的主力部隊持有的股票。尤其是歷次救市,國家隊持有的股票越來越多。
滬市各類投資者歷年有效賬戶數量演變情況(單位:萬戶。作者製表)
注意:持倉市值在10萬元以下的賬戶,也就是小散賬戶,我在上表的最右側單獨列出了佔總賬戶比值的演變。在趨勢上,小散的有效賬戶佔比在持續下降,2008年的佔比峰值90.9%,到2017年下降到55.4%,可以說是腰斬了。在絕對值上,2011年小散有效賬戶數達到峰值的2726萬戶,2017年下降到2179萬戶,降幅達到20.1%。在這兩個數據的背後,當然是小散正在集體斬倉退出股市。
此外,持倉規模在10-100萬元的中散,與持倉規模超過100萬的牛散,在2015年都有了一次賬戶數暴漲的情況,這當然是由於2014年下半年到2015年上半年的政策牛市的刺激的結果。不過隨後的牛市泡沫破滅,將這些賬戶資金狠狠的套在了山巔之上,他們之中的一部分在2016年黯然斬倉離場,中散的離場率為17.5%(1334/1617-1),而牛散的離場率則達到34.1%(255/387-1)。比較起來看,2015年的這一場股市災難,對牛散的打擊更為嚴重。
接下來的數據表,就非常非常重要了,筆者花了整整5個小時,才從歷年的上交所統計年鑑中將下表中的數據摘列出來。跟大家講,在整個金融圈子,也許只有筆者擁有這種神奇的視角才完成了下表:滬市各類投資者歷年持股市值演變情況。
滬市各類投資者歷年持股市值演變情況(單位:億元。作者製表)
自然人投資者的總持倉佔比,2007年48.3%,2008年依然高達42.2%。這意味著08年之前的股票市場,乃是徹徹底底的散戶型市場。但是在金融海嘯的衝擊之下,到2009年就劇烈下降到了26.5%。專業投資機構持倉佔比,則從2007年的33.7%,劇烈下降到2009年的17.0%,可以說是腰斬。唯有一般法人持倉逆勢上升,從2007年18.0%,劇烈上升到2009年的56.6%。這當然是由於這一年裡中央匯金以及社保基金等吃進去了大量的股票救市,以及在四萬億的強刺激之下,各大上市國企的股東財大氣粗,紛紛在二級市場回購股票所致。
2008-2009年的這一場股票籌碼大變局,奠定了此後股市的新格局。一般法人的勢力從此佔據了絕對優勢,總持倉比例長期維持在6成以上;自然人投資者第二,持倉比例維持在20%左右;而專業機構的持倉比例,則在15%左右。整個股市運行都將因此建立起全新的規則:散戶、機構與國家隊三方博弈的格局,就此形成。
在散戶之中,小散無疑沒有沒有與任何一方過招的資格,因此其持倉比例呈現持續下降趨勢,從2009年的5.5%直線下降到2017年的1.2%,根本沒有掙扎的機會。在絕對值上,2017年小散手裡的籌碼總量只剩下3449億,相對於當年度28.1萬億的總市值來說,已經沒有存在感可言了。就這樣的數據,小散已經算是被割乾淨了。
中散群體算是最講究方式方法的投資人群體了,普遍有知識有見地,金融技術流也懂,財報也能看,風雲大勢也懂,不過顯然憑藉知識依然不足以在股市博弈中立足。中散的持倉佔比從2009年的11.4%一路下滑到2017年的5.9%,算是被腰斬了。在絕對值上,中散依然持有1.65萬億市值的股票,還有被收割的價值。因此,2018年,中散應該是股市最慘的群體,沒有之一。
牛散群體比中散要強,他們要知識有知識,並且還有消息有資源,而且還擅長抱團作戰。2009年到2011年,牛散們的持倉佔比從9.6%下降7.0%,這一段時間算是牛散們的學習期,此後牛散群體意識到自己在博弈中的巨大優勢。他們的操作手段靈活,可以遊走於灰色地帶,不受專業機構必須受到的約束;他們消息靈通,可以一呼百應。他們聯手坐莊,在股市呼風喚雨,塑造了無數的股神傳奇。相應的,2012年之後牛散的持倉佔比持續上升,到2015年達到峰值的17.6%。這四年當然是牛散的黃金歲月,造就了無數的財富神話。
在這段牛散的黃金歲月裡,被牛散們聯合收割的,並不只是小散和中散,甚至還包括專業機構與國家隊。專業機構的持倉比例,2012年達到16.9%之後開始下降,到2015年下降到14.5%。而一般法人持股,則從2011年的64.3%,下降到2015年的59.8%。一般法人持倉佔比下降的原因,一部分是由於大股東減持,另一部分的原因,當然在於國家隊與牛散聯手坐莊時的利益輸送。後來這些案件紛紛曝光,無數所謂的「股神」因此鋃鐺入獄,令國人目瞪口呆。
2015年下半年,股市泡沫在一夜之間破滅,國家隊再次救市,這一次的救市力度比08年要強得多。08年入場的國家隊在大多時候扮演的是戰略投資者的角色,它一般不從股票炒賣中掙錢,而是將自己視為上市公司的長期股東,打算在公司經營盈利之後分紅。而2015年之後的救市,國家隊將自己視為一般投資者,快進快出,操作頻繁,意圖在二級市場股票買賣中獲利。這兩種完全不同的操作風格,最終導致國家隊成為了股市最強的操盤人。到2016年,國家隊甚至直接入資到基金公司,組建了很多支純國家隊基金。到了這份上,當然沒人可以跟國家隊對抗。要知道國家隊的利益,是證監會和交易所必要優先保證的,它同時擁有看底牌和掀桌子的能力,還能直接制定牌局規則。如果國家隊願意,它甚至可以決定哪張牌大哪張牌小。
這樣的國家隊,已經不是牛散可以對抗的了。於是2015年之後,牛散的持倉佔比同樣開始呈現下降趨勢,到2017年下降到14.1%,較2015年下降了2.5個百分點。相應的,專業機構持倉佔比到2017年提升到16.1%,較2015年提升了1.6個百分點;一般法人持倉佔比到2017年提升到61.5%,較2015年提升了1.7個百分點。
總結起來,根據上交所年鑑數據,散戶,尤其是中小散戶逐步消失的趨勢,已經非常明確了。在此我必須使用另外一套數據來予以佐證:深交所從2011年開始,每年都會抽查一萬名左右的自然人投資者,併發布《個人投資者狀況調查報告》。在這份調查報告中,我們可以很幸運的查到一個很有趣的數據:持倉市值在50萬以下的個人投資者數量佔全部投資者的比值演變。注意,2012-14年沒有發布這個數據,不過並不影響趨勢成立:
近年來深交所個人投資者情況演變(數據來源:深圳證券交易所)
持倉低於50萬元的中小投資者賬戶佔抽樣調查的全部個人投資者賬戶的比值,2011年是81%,截止2015年依然有84%,此後這個比值開始下降,到2017年下降到75%。在趨勢上,很明顯中小投資者在萎縮。這個數據與上交所的年鑑數據相呼應,足以互相印證:中小散戶,正在被逐漸消滅。這裡順帶給出了散戶的交易頻率數據,也是很有趣的參考:伴隨著散戶地位的逐漸下降,他們也越來越不喜歡交易了。2011年散戶月均交易8.1次,到2017年已經下降到4.9次。這其實是散戶正在喪失交易興趣的表現,倒未必是散戶學會了長期價值投資。因為根據深交所2017年的調查報告,自認為價值投資者的個人投資者,佔比只有26.5%而已,根本就不是主流。
在這樣的全新的遊戲規則之下,對2018年的股票市場,我們可以確定的是,散戶將會在整體上退出市場。小散與中散當然沒有啥生存空間,純屬被虐的對象,而且已經被虐了十年了,根本就沒有翻身的可能性。牛散風光了四年之後同樣開始被國家隊肆虐,2018年也不可能翻身。
當然了, 現在已經是2018年的10月下旬,從今年初一直到現在的股市走勢來看,上述散戶離場的趨勢,無疑已經確實的發生了。今年以來股市的月度成交金額持續下降。根據央行的月報數據,1月份的股市成交總金額11.5萬億,5月份下降到9.0萬億,9月份已經下降到5.0萬億。月度交易規模較年初直接腰斬,這當然是資金正在離場的表現。結合此前十年的趨勢數據,離場資金,當然就是已經被虐了十年的散戶的資金。
十月份之後,中國政府第三次發起救市,五大巨頭紛紛發表講話,力撐股市。然而,在目前這種散戶資金被收割至心灰意冷,加速離場的背景之下,能否成功實現救市,我們不妨拭目以待。「信心,比黃金還要珍貴」。讓散戶群體,尤其是中小散戶群體,重樹信心並願意回歸市場,乃是救市過程中最重要的步驟,沒有之一。要知道中小散戶事實上承受著巨大的生活壓力,城鎮普通居民的購房負擔率已經超過90%,歷年積存的棺材本,8成都已經被房地產市場吞噬。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股市不能給中小散戶以絕對的信心,大家根本就沒興趣下場被收割。
在本文的最後,必須要給出筆者我的建議了:取消證券交易印花稅,算是最立竿見影的重建散戶信心的手段了。事實上,今年前三季度的證券交易印花稅總額只不過881億,相對於前三季度12.75萬億的總稅收而言,佔比只有0.7%,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然而,取消這個稅種,能夠讓股民看到誠意,看到中國政府意圖改變的決心。並且,股民們還能產生聯想,相信中國政府會把這單一的減稅措施擴大到整個增值稅和所得稅領域,並因此重建對整個國家經濟的信心。
若能如此,善莫大焉!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