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內幕】11月1日降低進口關稅的真實目的(視頻)
中美兩國貿易戰再次升級後,中國將第三次降低進口關稅。(圖片來源:Andrey Popov/Adobe stock)
【看中國2018年10月2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從11月1日起,中國今年第三次降低進口關稅,將降低1,585個稅目工業品等商品進口關稅稅率。中美兩國貿易戰再次升級後,中國此舉將部分抵消對美國商品加征加稅的影響。也是避免在華外企因貿易戰的影響從而大量撤離中國。
其中,將中國工業等領域需求大的工程機械、儀器儀錶等機電設備平均稅率由12.2%降至8.8%,紡織品、建材等商品平均稅率由11.5%降至8.4%,紙製品等部分資源性商品及初級加工品平均稅率由6.6%降至5.4%,並對同類或相似商品減並稅級。
中國商務部官員說,這是「中國進一步擴大開放的重大舉措。」
但是,對於中國主動下調進口關稅,《看中國》特約評論員唐新元指出,這是中國在中美貿易戰不斷升級的情況下不得已而為之,也是為了安撫在華外企的措施,避免外企撤離中國。因為外企佔中國企業的數量比重不足3%,但是外企卻創造了中國近1/2的對外貿易、1/4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和1/5的稅收收入。中國出口的商品,很多的原材料都是依靠進口的,進口價格低,企業的利潤就增加,反過來也促進了出口。
《紐約時報》中文網9月27日報導說,很多公司因為關稅、勞工成本上升等原因,考慮把生產線從中國轉移到更便宜的東南亞、非洲國家。不過對比起像越南、柬埔寨、衣索比亞這些缺乏基礎建設、較為落後的地區,中國在物流、交通運輸和工人的技術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競爭力,因此在華外企想要離開中國恐怕有些困難。
不過,美國南卡羅萊大學商務教授謝田接受《自由亞洲電臺》採訪時駁斥了《紐約時報》的觀點:「很多人沒有見過,世界工廠的(中國)工人實際上是農民。他們從培訓到上崗也就幾天到最多兩個月,所以世界工廠的轉移不是特別困難的事情。公司只要把工廠遷移過去就好了,電、道路等是由工廠所在地的政府來做。只要當地政府看到投資所帶來的巨大收益,他們肯定會提供基礎設施建設。」
謝田認為,美中貿易戰只是引發在華公司出走的其中一個理由。「中國執政黨通過製造通貨膨脹來從人民身上截取財富。通脹厲害、勞工成本迅速上漲。中國在產品成本上已經不佔優勢。還有污染、人權、外匯兌換限制、知識產權、法律保護等一系列的問題。讓企業認識到在中國做生意越來越難。」
美國日前對中國2,000億美元的商品加徵10%關稅,到明年1月1日將調高至25%。中國則表示要對價值60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加征關稅。對此,美國總統川普(特朗普)已經明確表示,如果中國採取任何報復措施,將會「立即展開第三階段,即對2,76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進一步徵稅。」
摩根大通最近的報告指出,如果美國對所有來自中國的進口商品都加征關稅,中國遭受的經濟衝擊雖然在可以控制的範圍內,但失業率會上揚。如果下一輪關稅實施,中國又沒有任何反制措施的話,將導致中國流失300萬個工作。
彭博經濟研究認為,在與美國的貿易戰升級之際,中國降低這些產品的進口關稅預計會促進工業生產和投資,同時也會刺激消費。中國國務院的聲明沒有提到美國,這意味著美國的進口商品不會被排除在降關稅措施之外,就像前幾輪降關稅措施一樣。
事實上,中國前兩次也是在貿易戰壓力之下降低進口關稅:
4月12日,中國宣布從5月1日起,將包括抗癌藥在內的所有普通藥品、具有抗癌作用的生物鹼類藥品及有實際進口的中成藥,進口關稅降至零。
5月22日,中國官方發布關於降低進口整車及零部件稅率的公告,公告顯示,自年7月1日起,降低汽車整車及零部件進口關稅。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