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款養黨涉外圍組織黑幕大曝光 作協腐敗鮮為人知(圖)


貴州大學教授楊紹政揭「公款養黨」黑幕後,外界持續有進一步爆料。(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8年9月15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文隆綜合報導)日前有美媒文章更揭露中共群團組織之一作協的腐敗黑幕,細節鮮為人知。此前貴州大學教授楊紹政因揭露中共「公款養黨」問題遭學校開除,屬於其外圍組織的群團組織涉巨量供養額也受到關注。

中共公款養黨包括外圍群團組織 耗損估值約20萬億元

自由亞洲電臺特約評論員高新9月14日發文稱,中共治下的所謂「群團組織」(「群眾性團體組織」),是近年才敲定的「專屬名詞」,在此之前,所謂「人民團體」、「社會團體」、「社會組織」、「群眾團體」、「群眾性組織」等叫法的概念比較混亂。「群團組織「特指由中共中央機構編製委員會辦公室管理其機構編製,由中共中央書記處直接領導的「社會組織」,一共有22個,包括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以及中國文聯、中國作協和中國科協、黃埔同學會等。由「中央機構編製委員會辦公室管理其機構編製」,意即它們都是和黨、政機關一樣都是由國家財政包干供養。

文章說,如上機構中的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及婦聯等的機構是多麼龐大,由國家財政供養它們的耗資是多麼巨大,生活在中國大陸上的人應該都能想像得出肯定是個挺嚇人的天文數字。而中國大陸人對此早已經見怪不怪的原因是這三個機構已經被老百姓認可為「黨的外圍組織」,所以既然所謂的「民主黨派」都要由「國家」----也就是中共政權用民脂民膏供養,所以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及它們的從省到鎮的各級單位都已經被老百姓們「自覺」地並列為「黨和政府的領導機關」了。但所謂「群團組織」的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作家協會」不但也一樣是「黨的外圍組織」,而且其全部開銷都和各級黨政機關一樣從國家財政和地方財政中支出,應該還不是每個中國老百姓都清楚的事情。

去年11月因網上言論被停止授課資格的貴州大學楊紹政教授,8月被學校開除。據報楊紹政直接觸動當局的是因他公開批中共「公款養黨」。據自由亞洲電臺8月17日報導,直接惹怒當局的是楊紹政在海外發表一篇批評中國大陸全民公款養黨的文章。

楊紹政在文章中批評,中共佔用稅款和國資收益,每年供養所有政黨專職黨務人員和一些非政黨社團工作人員總數約2000萬,給社會帶來的耗損估值約20萬億元人民幣。如果情況不改變,社會終究會崩潰。

他說:「全體國民的稅款和國資收益每年供養所有政黨專職黨務人員和一些非政黨社團工作人員,分布在政府、軍隊、社團、公有企業、事業單位、專職黨務機關的每一個細胞,總數約2000萬,給社會帶來的耗損估值約20萬億元人民幣。」並質問:「這麼龐大的資源,真的可以忽略不計?」

「中國大陸全民公款養黨和社團一年給全社會造成的財富耗損為20萬億人民幣,人均負擔1.5萬元,而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幾乎不養這群人,人均負擔為零。」

「假如有兩個經濟體,同樣的13.5億人口規模和同等的初始人均收入。一個社會全民公款供養的政權人員比另一個社會多4000萬。即使兩個社會生產效率相同,供養更多政權人員的社會將會越來越窮。只要不變革,更多供養政權人員的社會終究會崩潰。」

中國真實官民比終於曝光 群團組織人員不算官?

最近一段時期以來,中國真實的官民比,即人民養活了多少公務員,成為社會輿論焦點。

多少納稅人供養一個吃皇糧的,在中國長期是筆糊塗賬。6月11日,《遼寧日報》報導,遼寧省直機構精簡工作特地將1:39的官民比定為目標。署名柴宗盛的大陸作者隨後在微信公眾號發文分析了遼寧相關數據,稱這一改革曝光的真實官民比是1:19.7(即19.7人當中就有1個官)的大比例。即便遼寧裁掉百萬冗員,改革後的1:39也屬國際高標準。

而據該省1:19.7的官民比,以中國14億人口推算,全國吃官飯的人員約有7,000萬。

2014年,國家行政學院、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胡穎和廉葉嵐曾在《瞭望新聞週刊》撰文指出,同期,官民比在英國為1:118,印度為1:109.5,俄羅斯為1:84.1,新加坡為1:71.4。官民比都遠遠低於中國。

高新前述文章認為,中國搞的官民比,應該並未包括由國家財政撥款養活的群團組織。但因為「官民比」是一個國家財政供養人數和人口總量的比值。所以只要是國家財政養活,不管其稱謂如何,都應納入官民比的計算範疇。

群團之一作協浪費民脂民膏及腐敗內幕鮮為人知

高新文章特別引述中共體制內作家、原《詩刊》編輯部副主任閆延文的文章,揭露「群團組織」之一中國作協對民脂民膏的巨大浪費。

閆延文文章直指作協是「零績效公務員」。他說:我們的人民還不富裕,百姓節衣縮食為國家納稅,卻在養活中國作協式的,這才是人民不滿意的根本原因。人民不是不願養公務員,而是不願養「零績效、高消費」的無效公務員。

歷來被稱為「清水衙門」的中國作協,其組織方式、機構設置及黨組負責的權力結構,本來處處參照「前蘇聯」。且在所謂的改革開放的歷次機構改革中卻從未改制,至今仍是正部級單位。

閆延文大膽揭露體制黑幕的文章,其中提供的所有驚人數字還都是2012年以前的。文章中透露說:當時的中國作協享受公務員待遇的機關人員100餘人。2011年國家審計署公布,中國作協的國家年度財政撥款為2.38億元,其中作協機關支出1.05億。。根據官方公布的《中國作協2010年度重點審計單位和資金預算執行情況表》,中國作協本級單位(作協機關)100餘人年支出10508.77萬元,即1.05億元,計算可知中國作協每個公務員年度財政支出高達100萬元。

表面上看,公務員工資不過數千元,全年數萬元,為何中國作協的每個公務員,每年要消耗國家財政100萬元呢?

高新解釋其中的關鍵,他說,由於中國特色的幹部供養制度,人民養一個官員,並非只支出其工資和必要的辦公用品,還包括昂貴的三公消費和灰色收入,而對作協這樣的行業協會而言,更包括文學市場的財政壟斷。

據閆延文文章,在作協,由國家財政埋單的項目包括如下幾項:

一是作協官員的福利待遇:作為群團組織,中國作協主席、副主席享受部級、副部級待遇,一任命即配備奧迪等高檔專車、司機、秘書、天價福利房,還有保姆費……同比國家部委領導,其待遇水準甚至更高。中國作協主席之下,則是一系列享受財政撥款的各級別官員,廳局級、處級、副處級……全國各省市作協、文聯養活的公務員,保守估計在萬人以上,國家每年花費的財政撥款高達數十億元。

二是中國作協公務員除法定收入外,還有政府公務員不具備的大量名目繁多的豪華消費待遇:比如世界文學交流、豪華文學采風、文學評獎等,其中不少消費是由地方財政或企業資助,已遠遠超過2.38億國家財政撥款的數額。

此外,閆的文章中還列出一些實例以證明中國作協的內部腐朽、腐爛和腐敗。

比如,世界文化交流、國內外豪華采風和作協奢華會議:作協官員每年不僅都有多次國內外豪華采風待遇,而且還要參加世界文化交流。據悉,2009年的法蘭克福圖書展,中國作協組成150人的豪華作家代表團,在德國舉辦了數十場論壇和文學活動,圖書展結束後還分成若干小組分赴德國各地旅遊。這筆文學走向世界的豪華消費,全由中國納稅人的10萬億稅款埋單,花的是國家財政的外匯儲備。

而作協系統的國內豪華采風更是花樣繁多,基本是地方財政資助:一次詩歌節花費3000萬元;50人沿海城市采風數日狂砸500萬,人均日花費高達2萬元……

至於國內的五星級奢華會議,在中國作協的三公消費中,更成了司空見慣的「平日標準」。中國作協2007年以來的十餘次主席團年會,幾乎都在各大城市的五星級酒店召開。其中2010年4月的250人豪華年會,入住西南最奢華酒店重慶申基索菲特大酒店。

作協官員還可以藉高額版稅和文學獎巨額獎金髮財。由於作協官僚化體制,形成對文化資源的全面壟斷。享有部級、副部級的主席作家不管作品發行量如何,都能得到20萬冊的印數稿酬,一本書就可得到八、九十萬元版稅。而國家財政支持的各大文學獎,更成為作協主席的私家盛宴和「內部分配大會」。2010年的羊羔體醜聞和魯迅文學獎「評委獲獎」,涉及多位作協高官,卻沒有任何追責措施。2011年8月,獎金高達50萬元的茅盾文學獎引起社會全面質疑,其五部作品至少有2—3部涉嫌違紀獲獎;而5個獲獎者中更有3名是享受公務員待遇的作協主席。不僅茅獎、魯獎如此,這種現象還包括全國100多項文學獎。

作為群團組織的中國作協,還掌握著金額巨大的文學公募基金——中華文學基金會。這家國家支持的公募基金由鐵凝親任會長。

高新表示,該文學基金不但搞房地產還搞公司,下屬單位之一安徽文采大廈位於合肥黃金地段的寫字樓,每年收取高額出租費,卻並未在中華文學基金會網站和民政部網站公布的基金會年度財政收入中有任何顯示。另外,中華文學基金會下屬的文采「實業公司」,只在基金會網站列入機構名錄,卻未見任何財務報賬。

公開資料顯示,現任中國作協主席鐵凝生於1957年9月,當代中國女作家。祖籍河北趙縣,生於北京,現居石家莊。2006年11月當選為中國作家協會主席,成為繼茅盾、巴金後的第三位中國作協主席。她同時也是中共第十七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八屆、十九屆中央委員。鐵凝曾任河北文聯副主席、河北作協主席。

本文留言

作者李文隆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