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誰在破壞貿易規則?(圖)
中美貿易舊模式無法持續。(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18年7月31日訊】目前中美都在說要倡導自由貿易,指責對方破壞貿易規則,搞保護主義。這實在是很神奇的事情。貿易這個東西是由制度、實踐、無數的行為組織起來的。是可以客觀加以描述和評判的。這個評價本身不是一個價值判斷。
換句話說,這兩方肯定有一方是錯誤的。不可能兩方都對。
中美大使在世貿組織總理事會上再次交鋒這篇東西,我覺得非常值得一看(而且推薦看英文原文)。這個就是目前中美一線貿易談判的話語狀態。
我說的話語狀態,就是中美雙方是以什麼樣的姿態或措辭在對話或過招的。
美方的指控是比較直接的。也有很多定性,簡單的說就是徹底認定你的經濟不是市場經濟,可以援引很多例子,大到產業政策、政府對產業的引導和資源配置,到對國企的影響或控制,到缺乏法治,到具體如要求在企業內發展黨組織等。美方之前準備了很多材料,包括對中國經濟模式的分析。還有之前的301調查報告。我相信成員國也都是看了的。
另外,我想在一個在中國大城市裡,在產業、金融領域工作,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一看就知道美方在說什麼。這說的就是實際情況。
除了在極少數的幾個領域,「國進民退」是中國目前的整個環境。國資享受無數的資源優勢。國資企業是影響和控制經濟的手段。另外,國資在各種各樣的資源獲得,特別是信用/資金方面的優勢,是民企不可能比及的。除非改革突破深水區,否則不可能實現。這些年看來,中國到也是培養了許多非常能幹的國企,在中國這個特殊的經濟模式裡如魚得水。這幾乎是外國人難以理解的了。
然後看看中方的反駁。
我想的問題是,如果我被放到這個位置,代表國家,如何作答?如何反駁美方?——我如何去完成這個任務?
中方的反駁,咱們自己人看了明白,基本屬於掐架中狡辯的一方。有很多文字遊戲。旁徵博引,一會兒漢密爾頓一會兒中國古話。還有各種個人體驗(「我過去的同事」),其中很多部分是講書面定義、邏輯的。比如說「市場經濟」——WTO規則沒有定義什麼是市場經濟,所以你不能說我這個不是市場經濟。這個屬於比較典型的詭辯,因為大家都知道所謂的「市場經濟」大概是個什麼東西,具備哪些要素,中國的模式不屬於西方默認的市場經濟。中國是可以繼續冠名自己是市場經濟,這純粹是文字遊戲了,別人為什麼要陪你玩呢。
還有援引一些文字,例如政府文件裡提到的「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這句話其實和「改革」一樣已經是政治正確了。是一個正確的願景,看文字沒有用,要看實踐怎麼做的。在經濟一線工作的國人心裏知道,我們這兩年現在是離市場配置更近了,還是更遠了,大家都是明白的。
還有中國憲法都出來了,「憲法第十六條對國有企業的自主經營權做了明確規定」,還有引用《物權法》。
這一套東西,比如羅列法規,可能前些年對老外有用,現在肯定是不管用了。美國301報告裡非常系統性地介紹了在實踐中發現,不能看中國成文法規和政策,要看實際操作,通過實操、實踐,來還原中國的模式和體系。他們講的就是這個內容。
所以,這個時候就法律法規和政府公開文件表述進行回應,別人不光是信不信的問題,已經沒有耐心聽了。
我想說什麼呢,再重複一次,中國的這種理論的方式,已經快用到盡頭了,不能持續了。在過去十幾年裡它確實有用,但中國在發展,熟悉中國事務的人越來越多(看看現在有多少的海歸,多少人在外企工作,有多少老外會說中文漂在北京上海),對方也越來越知道中國人的方式。咱們這些策略到最後就不靈了。
目前的跡象是,人家認為WTO和這些理論根本就是浪費時間。直接開打貿易戰。然後重新建群(美日歐),你最聰明,最正確,永遠是對的,你自己跟自己理論去吧。最後一個離場的觀眾請熄燈。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