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新知識是每個人一生的事業。(圖片來源:Adobe stock)
許多人寧願選擇待在月薪三千元的收發室當保安,也瞧不上月薪過萬元的新興行業;他們寧願選擇每月靠家裡人給零花錢度日,也不願選擇自食其力謀一份工作;他們寧願選擇把時間浪費在和小商販砍價,也想不到多花一塊錢去學習新知識。這種懶惰的行爲拉開了人與人之間的差距。
吃了許多生活之苦,卻未能成爲人上人
記得我小時候在縣城上學,學校每次放月假,爺爺就去車站接我回家。那時家裡離車站遠,需要騎著車子來回。一路上我們彼此相對無語,等到爺爺騎不動了,我們就這麼一前一後推著車子走著,記得爺爺常常和我說: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你日後要好生讀書。」那時的我未解其意,只是默默記在心裏,望著不遠處稻田裡的鄉親們彎腰割麥俯首插秧,我只是想著將來的自己一定不要做個農民。
幾十年過去了,我從一個小小的農村考入了省城上大學,學了這個城市最熱門也最富前景的工程造價行業。然而當我走進我的實習單位的時候,我發現那些年我吃過的苦,並沒有讓我現在做上「人上人」。
工地的環境有多麼糟糕自不必多說,晴天塵土飛揚驕陽似火,雨天泥濘不堪污水四溢,物質世界的貧瘠尚可以忍受。然而,精神世界的荒蕪會隨著時間慢慢消磨你的夢想和純真,在那種環境中你想找一個人聊聊文學、談談經濟都是個笑話。
在那一刻,我突然想著憑什麼我要待在這樣的環境中吃著生活無端給我安排的苦?後來,我選擇去到了深圳,在那裡我終於找到自己熱愛的新媒體行業,眼前陌生的一切都讓我感到興奮和歡愉。人工智慧、自動駕駛、虛擬現實、風投、天使輪這些名詞讓我看到了世界的另一面。
知識就是力量 創新就能出類拔萃
越是不斷地拓寬知識的邊界面,越是覺得自己知識儲備量的貧瘠與荒涼。也正是在這樣日積月累的積累過程中,我發現人與人的差距被迅速地拉開,當我這幾年再次回到生活的地方,發現很多人的思維模式還停留在幾年前,腦海裡停留的信息和映像早已跟不上這個時代的變化。
他們寧願選擇待在月薪三千的收發室當保安,也瞧不上月薪過萬的新興行業;他們寧願選擇每月靠家裡人給零花錢度日,也不願選擇自食其力謀一份工作;他們寧願選擇把時間浪費在和小商販砍價,也想不到多花一塊錢去學習新知識。
曾經在論壇上看到一個問題,問的是:為什麼大多數人寧願吃生活的苦,也不願吃學習的苦?
一位點讚最高的版主特雷西亞是這樣回答的:生活的苦難可以被疲勞麻痺,被娛樂轉移,無論如何只要還生存著,行屍走肉也可以得過且過,最終習以為常,可以稱之為鈍化。學習的痛苦在於,你始終要保持敏銳的觸感,保持清醒的認知、豐沛的感情,這不妨叫銳化。
生活的苦大多是可重複性的。而人的適應能力非常強,持續地經歷同樣的苦時間久了,痛苦的體驗和效應會逐漸減弱,讓人進入習慣性無助的狀態。這種狀態雖然不是特別舒服,但久而久之也不會特別難以忍受。
但是學習的苦是非重複性的。學習本就是認知邊界不斷擴寬的過程,需要你主動思考和汲取,而學習的內容往往是循序漸進,不如生活的痛苦那樣重複,所以你無法進入麻木的狀態,而是需要不斷面對新的知識和學習目標。
前者可以通過眼前的娛樂來自我麻痺,讓自己對痛苦的感知漸漸喪失。而後者卻只能在長久的學習積累中,慢慢感受到知識帶來的好處和力量。一個是眼前伸手可得的歡愉和快感,一個是延遲滿足感的精進過程。毫無疑問,大多數人會選擇前者,畢竟這個世界願意主動給自己找罪受的人總是少數。
責任編輯: 張雲峰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