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讓徐州」中的劉備(左)以義取信於天下。(攝影:看中國/Winnie Wang)
如果說選擇《三國演義》中誰才是最大義之人,劉備當之無愧。民間有句錯誤的說法叫「劉備摔孩子收買人心」,認為劉備是假慈悲假仁義。但是在放徐庶去曹營一節,就足見其仁義大度。
一、徐庶接到母親來信
庶拆封視之。書曰:「近汝弟康喪,舉目無親。正悲淒間,不期曹丞相使人賺至許昌,言汝背反,下我於縲絏,賴程昱等救免。若得汝降,能免我死。如書到日,可念劬勞之恩,星夜前來,以全孝道;然後徐圖歸耕故園,免遭大禍。吾今命若懸絲,專望救援!更不多囑。」徐庶覽畢,淚如泉湧。持書來見玄德曰:「某本潁川徐庶,字元直;為因逃難,更名單福。前聞劉景升招賢納士,特往見之;及與論事,方知是無用之人,故作書別之。」(第三十六回玄德用計襲樊城元直走馬薦諸葛)
或許我們認為,徐庶竟不能分清信之真假,有些可笑。事實未必如此,在徐庶看來,無論信出自誰的手,母親有難,都應該去救,此乃孝道。
二、孫乾勸劉備背信棄義被劉備拒絕
孫乾密謂玄德曰:「元直天下奇才,久在新野,盡知我軍中虛實。今若使歸曹操,必然重用,我其危矣。主公宜苦留之,切勿放去。操見元直不去,必斬其母。元直知母死,必為母報仇。力攻曹操也。」玄德曰:「不可。使人殺其母,而吾用其子,不仁也;留之不使去,以絕其子母之道,不義也。吾寧死,不為不仁不義之事。」眾皆感嘆。(第三十六回玄德用計襲樊城元直走馬薦諸葛)
從這裡就足見劉備的仁義。一旦徐庶離開,劉備就面臨著一個大對手,而自己離開徐庶,在當時幾乎就奠定了敗績。如此情景,竟能夠替徐庶著想,著實不易。
三、徐庶起誓終生不為曹操獻一計
玄德請徐庶飲酒,庶曰:「今聞老母被囚,雖金波玉液不能下嚥矣。」玄德曰:「備聞公將去,如失左右手,雖龍肝鳳髓,亦不甘味。」二人相對而泣,坐以待旦。諸將已於郭外安排筵席餞行。玄德與徐庶並馬出城,至長亭,下馬相辭。玄德舉杯謂徐庶曰:「備分淺緣薄,不能與先生相聚。望先生善事新主,以成功名。」庶泣曰:「某才微智淺,深荷使君重用。今不幸半途而別,實為老母故也。縱使曹操相逼,庶亦終身不設一謀。」玄德曰:「先生既去,劉備亦將遠遁山林矣。」(第三十六回玄德用計襲樊城元直走馬薦諸葛)
徐庶既要忠又要孝,著實不易。以不獻一計來回報劉備的知遇之恩,又隻身去曹營盡孝道,可謂古今少有。最後徐庶又將諸葛亮引薦給劉備,完成大業,劉備又處處為徐庶著想。此二人真可謂惺惺相惜。
在大業與仁義上,劉備選擇了仁義。正因為如此,才在後來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完成三足鼎立的大業,也是一段佳話。
責任編輯: 張雲峰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