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墓人不怕古墓機關 但見到這會最震驚!(組圖)


此乃大清王朝康熙帝的清景陵。

古墓防盜設備對賊人的殺傷力,可能還比不上盜墓賊自己造成的失誤。考古發掘中,不時發現莫名死在盜洞裡的疑似盜墓人,看起來也並非是被防盜機關擊斃,而更可能是死於通風不善造成的缺氧,或者是不合格的盜洞坍塌後被困。古墓防盜如此不堪,難道中國古代的盜墓賊,只要不忌憚挖墳掘墓的道德壓力和法律風險,就真的只有升棺發財的喜悅,而完全用不著害怕任何東西嗎?

惹不起 還是躲不起

很大程度上,確實是的!一大證據是,古人早已意識到,如果想在精心打造的地下陵寢裡安享萬年,與其費盡心思打擊盜墓分子,還不如讓他們根本就找不到自己。

隱匿墓址的做法,早在西漢時期就已經出現。如西漢早期的南越王趙佗,就吸取前人陵墓位置明顯的教訓,精心隱藏自己的陰宅,令後人不知其處。三國時期的吳國將領呂岱試圖盜掘趙佗陵墓時,便「費損而無獲」。

此外,墓主還可以設置「疑塚」或者「虛墓」。

傳說和歷史文獻中均有不少「疑塚」的故事,然而最著名的曹操「七十二疑塚」,真實性卻十分可疑:提倡薄葬的曹操似乎不太可能設置疑塚,更不要說一搞就是七十二個。

不過,從歷史文獻和考古發現來看,「疑塚」在中國古代應該確實存在。

比如有學者就認為,1965年遼寧北票發現的一座「墓中無人」的北燕大墓,很可能就是一座虛墓。

但無論是隱匿墓址還是設置虛墓,都不是長久之計。因為盜墓賊們的行動,並非每次都是有明確目標的針對性盜掘。更多的情況下,他們都是在古代遺存分佈密集的區域內,廣泛探尋。

所以,光靠躲也不保險,一旦通過鑽探或者其他參考資訊確定了墓葬的位置,盜墓賊們當然就會想盡一切辦法進入墓室


只要財力足夠雄厚,就可以通過升級陵墓的封閉系統,來拒絕盜墓賊的訪問。照片乃明孝陵。

陵墓升級 封閉系統能防盜

好在,雖然不能用酷炫的機關暗箭從容地擊退盜墓賊,但嚴防死守還是可以做到的。只要財力足夠雄厚,就可以通過升級陵墓的封閉系統,來拒絕盜墓賊的訪問。

普通的夯土和磚牆結構,肯定無法達到要求。改用巨大的石塊來封堵,顯然效果最佳。

自春秋戰國時期開始,利用巨石封堵墓道、墓口就已經成為最普遍的防盜墓手段。

為了最大程度地保證墓室週邊的堅固程度,很多大墓還會充分利用地形直接在石質的山崖上開鑿墓穴,盜墓者只能通過墓道進入,只要墓道及墓室入口處足夠堅固,就足以阻擋住絕大多數的盜墓賊了。

除了以大石阻塞的慣用方法以外,有些大墓,如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墓,墓道還會用融化的鐵水澆鑄成鐵壁,進一步升級封閉性。

一些防衛嚴密的大墓,還會在墓門處設置各種石質和銅質的頂門機關,以保證墓門在關閉之後就無法再被輕易打開。

不過,即便成功打造了如此龐大的防盜工程,還是不能保證陵墓就一定不會慘遭毒手。

比如徐州北洞山楚王墓,雖然在墓道裡堆滿巨石,墓門處還設置了頂門機關,但還是在考古人員1986年正式發掘之前就已多次被盜。墓道上層單體就有數噸重的塞石已經被擾亂,塞石縫隙間散落著各種小件文物,考古學家還在部分塞石的前端發現了盜墓賊為便於拖拽而鑿出的牛鼻環,墓門也被盜墓者成功打開。

不過,中國古墓的主人,也並非完全不能讓盜墓賊心頭一沉。

據《水經注》記載,漢魏時期,一個名叫張詹的將軍在其墓碑背面刻下了這段話:

白楸之棺,易朽之裳,銅鐵不入,丹器不藏,嗟矣後人,幸勿我傷。

意思是:我的墓裡什麼都沒有,各位就別進來了。

如果張將軍言行合一,他的墓大概就是盜墓賊最怕碰到的情況--折騰了半天,最後一無所獲。

不過,這一次,張詹並沒有讓敢於風險投資的盜墓團隊失望。 他的墓葬最終還是慘遭盜掘,而且墓中的真實情況其實是:

金銀銅鐵錫之器,朱漆雕刻之飾爛然。有一朱漆棺,棺前垂竹簾,隱以金釘……


中國河北省唐山市遵化縣東青墓慈禧太后墓葬的入口處。(以上圖片來源皆為維基百科)

 

參考文獻

王子今,《中國盜墓史》,九州出版社,2007。

楊愛國,《先秦兩漢時期陵墓防盜設施略論》,《考古》,1995。

劉尊志,《西漢諸侯王墓封護及相關問題淺析》,《中原文物》,2012。

本文留言

作者尼洋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