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怎麼理財?看看易綱他們怎麼說(圖)


中國民眾熱衷購買各類理財產品,一不留神就掉進金融騙局裡。(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18年5月30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近年來,中國民眾熱衷購買各類理財產品,但一不留神就掉進金融騙局裡。在29日召開的2018金融街論壇年會上,中國央行行長易綱直言,如果產品既保本又有兩位數收益就要小心了。此前,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和前財長樓繼偉也解析過中國的理財陷阱。

近些年來,中國流行一句話,叫作「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各個銀行紛紛推出名目繁多的理財產品,以保本及高收益去吸引中國民眾購買。同時,也有很多非銀行類金融機構面向中國民眾發行各類投資產品。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亂象叢生。

由北京市政府主辦的2018金融街論壇年會於5月28日至29日召開,中國央行行長易綱在論壇上表示,在金融開放的過程中,要加強對投資者的教育和消費者的保護。

易綱強調,在消費者保護這個問題上,要樹立負責任金融的理念,把金融產品和服務的信息準確地傳達給消費者,讓消費者知道應該承擔的風險和後果。在選擇金融產品和服務的時候,要注意維護好自身的合法權益,天上掉餡餅的事是不會發生的。「如果你看到一個投資機會,他告訴你又保本,又有一個兩位數的收益,你一定要小心,一定要問一問,它投什麼項目才能夠有這樣的結果」。

中國財政部前部長、現任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樓繼偉在中共政府「兩會」期間接受《北京青年報》採訪時表示,老百姓要加強風險意識,不能一看收益高就被「忽悠」進去了,「保證6%以上回報率的就別買,那是騙子」。

在2月底,樓繼偉也公開表示,「當前一個大問題就是金融風險,全社會缺乏風險意識是大問題」;「我現在返回投資界,看到的全是風險」。

3月9日,中國銀監會主席郭樹清回答媒體提問時表示,希望媒體密切配合,普及金融知識,提高老百姓對金融風險的識別意識,防範金融欺詐。比如聽到保本高收益,要舉報!保本不可能有高收益,這是金融欺詐。再有,媒體刊登廣告要小心,有很多金融詐騙是通過媒體發布理財廣告,欺騙了老年人、退休老工人,他們金融知識很有限,全社會需要媒體做工作,防範風險意識,提高識別金融欺詐的能力。

從上述中國主要的幾位金融官員言論可以看出,在中國很多所謂的「理財」與「投資」產品都是騙局。不過有中國民眾也表示:金融監管就不能更嚴格一些嗎?銀行就不能更規範一些嗎?老百姓又懂什麼呢?

截至2017年底,中國共有562 家銀行業金融機構有存續的理財產品,發行的理財產品總數9.35萬隻,理財產品存續餘額29.54萬億元人民幣。

中國金融業從業人士透露,理財產品簡單地說就是不計入銀行資產負債表的業務。每個銀行都有自已的資產負債表,上面列明存款和貸款各有多少,資產負債表的每個指標都必須在中國銀保監會和央行限定的範圍內。而銀行理財產品則不同,其各項數據並不計入銀行的資產負債表,所以銀行如何使用資金往往不會受到約束。於是,風險也隨之產生。

另有信息顯示,各類披著「網際網路金融」外衣的新型金融詐騙,正侵襲中國農村。例如,加密數字幣、網際網路消費返現等,這些金融騙局的進行,借由熟人關係在一定區域內進行傳播,給中國農村埋下了極大的金融風險隱患。

經濟界普遍認為,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實體經濟的創新發展,更離不開金融的支持。目前,中國亟待解決過度金融化問題,防止資金脫實向虛。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李正鑫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