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美國貿易分歧仍存在將長期博弈(圖)


中國增加進口滿足內需是一個接近於最優的結果。(圖片來源:Pixabay)

【看中國2018年5月23日訊】針對中美兩國就雙邊經貿磋商發表的聯合聲明,分析師們解讀稱,中國增加進口滿足內需是一個接近於最優的結果,和中國既定的擴大開放目標並行不悖,而且雙方達成「暫停」貿易戰的共識,意味著短期負面風險下降,中美雙邊貿易不平衡將得到改善,有助於緩解貿易商的情緒,提升貿易活躍度。

分析師認為不宜過度樂觀,中美聯合聲明並沒有明確中美貿易差額壓縮的目標和時間表;預計未來中國會降低對美順差,但短期內降幅很難達到2,000億美元,除農產品和能源外,中國也將增加對美國其他商品和服務的進口。

中信證券分析師秦培景、楊靈修等人認為,預計4月3日、4日美中雙方發布的建議徵稅清單落地可能性極小,聲明並沒有明確中美貿易差額壓縮的目標和截至日期,這已是中國在磋商中能爭取到的很好的結果。雖然雙方就貿易問題達成了許多共識,但就出現轉機的」中興事件」進展以及美國對華為的調查等問題,在聯合聲明以及劉鶴的事後採訪中均未提及。我們認為,本次談判,雙方在科技領域仍存在較大分歧,未來中美雙方在科技領域會是一個長期的博弈過程。

光大證券宏觀張文朗團隊表示,根據聲明的表述,中國還將大量增加農產品和能源的進口,這意味著進口的步伐和力度將高於之前的預期;增加美國農產品有利於中國下游養殖業,但某些農產品可能因競爭加劇而短期受到影響。

雙方就擴大製造業產品和服務貿易進行了討論,同意為上述領域達成共識創造有利條件。這表明在農業和能源以外,中國還可能在其他方面擴大從美國的進口,但目前尚未形成共識;從美國的比較優勢來看,除了農產品和能源,美國在飛機、半導體、化工、汽車、醫藥等商品領域、以及旅遊、金融、特許專利權等服務領域具有出口優勢,未來中國或將在這些方面增加自美國的進口。

中金公司研究部宏觀組認為,中美達成貿易共識,短期負面風險下降。從宏觀層面看,中美貿易摩擦有望緩和,中美雙邊貿易不平衡將得到改善。聯合聲明中只提出中國實質性減少美對華貨物貿易逆差,並未給出具體數額目標,預計未來中國會降低對美順差,但短期內降幅很難達到2,000億美元。

恆大研究院任澤平與羅志恆表示,最大成果是雙方達成共識,不打貿易戰,並停止互相加征關稅,避免了最壞情形的發生。最大進展是緩解中美貿易失衡,中國主動擴大進口,美方在貿易上的大部分訴求得到不同程度滿足,有利於滿足中國人民消費需求和削減美國貿易赤字,努力尋求共贏。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