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事委首開會現新排名 「李王」格局反常(圖)


李克強和王岐山(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8年5月16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文隆綜合報導)北京當局3月發布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新成立的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昨天(15日)召開第一次會議,首度證實國家副主席王岐山擔任委員,負責外交工作。而李克強首次在外事委排第二形成的「李王」格局也頗受人關注。

繼3月21日當局將機構改革前的中共外交議事機構「中央外事工作領導小組」改稱為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5月15日,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召開成立以來的首次會議。

據中國官媒新華社報導,習近平、李克強、王岐山、王滬寧、韓正等中共高層現身,顯示中共外交層面的最高領導結構。

報導顯示,習近平為外事委員會主任,李克強為副主任,王岐山則是委員。王滬寧與韓正雖然參加會議,但並不是委員會成員。

根據報導,這項會議審議通過「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工作規則」等文件。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委員出席會議,有關領導人、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負責人列席會議。

李克強反常規排在王岐山之前

《多維網》的報導關注到一個明顯變化。

報導認為,外事工作委員會的前身為中央外事領導小組,人員組成則基本確定為國家主席、國家副主席擔任正、副組長,成員一般包括負責涉外事務的國務院副總理或國務委員,外交部、國防部、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商務部、港澳辦、僑辦、新聞辦的負責人,以及中宣部、中聯部部長,軍隊相關高級將領等。

如在胡錦濤時期,即由胡擔任小組組長,時任國家副主席習近平擔任副組長;十八大後,習近平出任組長,副組長變為時任國家副主席李源潮。

此次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擔任副主任,國家副主席王岐山擔任委員,一反慣例,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變化。

分析認為,這體現目前外交工作的規格得到進一步提升,黨、政首腦出任外交委員會的正、副主任,意味著外交工作的規格與財經、國家安全等領域持平,同時,李克強在外交領域的角色也由此凸顯出來。

分析說,過去一段時間,外界多將目光聚焦於破例出任國家副主席的王岐山身上,但「李王」搭檔將是今後一個時期中國外交的重要特徵。舉例說,儘管過去李並未列席外交工作領導小組,但其近日訪問日本,李的外交角色就可見一斑。

王岐山或事實統領外交

由於習近平作為總書記,李克強本身是國務院總理,中央社報導認為,據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首次會議的名單排序,證實排名第三的王岐山負責外事工作。

在中共十九大上卸任所有職務的前中紀委書記王岐山,在全國人大會議上獲選任國家副主席,外界早就預料王岐山可能負責對外關係,重點是中美關係,並直接對習近平負責。

王岐山上任後,頻頻公開會見外國政要。有報導說,王岐山是中日、中印關係回暖的幕後推手,甚至在中美經貿摩擦談判扮演重要角色。

另一方面,參與會議的王滬寧,按照早前其在中共召開所謂世界政黨大會的協調身份,以及全程接待金正恩訪華的角色,其應是分管黨際外交,但在整個外交架構中,就屈居王岐山之下。

中共外交系統過去長期在江澤民派系人馬執掌之下。在江澤民退位後的胡錦濤主政時期,被江布下的大量親信在各領域架空。從1993年至2013年的四任外交部長錢其琛、唐家璇、李肇星、楊潔篪都屬江派人馬。外交系統長期存在各自為政、拉幫結派、利益輸送亂象。

今年2月7日,彭博社稱,北京當局已下令對外交系統徹底整改,要「一個聲音」發聲。香港《前哨》4月號有文章認為,實際上這預示習近平要對外交系統進行一次大清洗,全面外交集權。

其中作為有江派背景的前實權官員,楊潔篪在去年的中共十九大上晉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但今年3月兩會卸任國務委員後,未能如外界預期擔任掌外交的國務院副總理。他只兼任了「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但這一職務,其實就是3月21日當局將機構改革前的中共外交議事機構「中央外事工作領導小組」改稱為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後,新舊兩個機構的辦公室的轉換,兩個辦公室簡稱都是「中央外辦」。

過去中央外辦主任這個職務均是國務委員兼任,楊潔篪目前以政治局委員身份兼任,被指有「高職低配」之嫌。

傳與楊潔篪有派係爭鬥的王毅則已晉升國務委員,並連任外交部長。

本文留言

作者李文隆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