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丁文苑】文史常識之廿一:續說宋詞(一)(圖)


北宋豪放派詞人、大文學家蘇軾。(圖片來源: 公用領域)

前面一文簡要介紹了宋詞的形成及詞人流派。這次接著講幾個宋詞代表人物及其有關的小故事。

蘇軾生於1037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豪放派詞人。籍眉山(今四川省眉山),是蘇洵長子,嘉佑二年進士,神宗時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任職。元豐三年,因「烏臺詩案」犯上,被貶黃州。在宋哲宗繼位後,任翰林學士,禮部尚書。並出任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在他晚年時又被貶惠州,儋(dan)州。在徽宗繼位後,蘇軾被赦,歸途中,1101年卒於常州。由於他仕宦生涯坎坷,見識世面廣,且學識淵博,才華出眾,在經歷憂患後,他的人生體驗更豐富,因此他的詩歌題材也是豐富多樣,內容廣博,立意新奇。他在作品中抒發人生感慨,歌詠大自然,借景生情,文字間描繪的意境,哲理髮人深省。例如他在《惠崇江晚景》中,「竹外桃花兩三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詩句,前半句描繪了一幅春景圖畫,而後半句更有哲理。只有仔細觀察體驗生活的人,才能寫出這樣富有情趣的詞句。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一尊還酹江山。」意境壯闊,氣勢磅礡,感情深沉,更為後人讚頌不絕。

他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園?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園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你看,這首詞作者的想像力多麼豐富,感情多麼充沛,並且更富有哲理和寓意。這裡有個小故事:此詞作於熙寧九年,也就是他因烏臺詩案被貶至黃州時。在元豐七年(1084年)此詞在京城坊間傳唱,宋神宗問之,內侍抄錄進呈皇帝。當神宗讀至「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句時,他感慨的說:「蘇軾終是愛君」。於是下詔將蘇軾調職汝州上任。

李清照是南宋前期婉約派詞人。1084年出生於山東濟南的一個士大夫家庭,號易安居士。她嫁給太學生趙明誠,二人生活美滿。在清朝唐圭璋的《宋詞紀事》一書,有段出自《瑯嬛記》記載的,關於他們成婚的小故事:在趙明誠年輕時,其父要為其選擇配偶。趙明誠在白天睡覺時做了一個夢,夢見背誦一本書,醒來只記住三句,即「言與司合,安上已脫,芝芙草拔。」他將此夢告訴了父親。其父為其解夢曰:「汝殆得能文詞婦也。言與司合是詞字,安上已脫是女字,芝芙草拔是之夫二字,非謂汝為詞女之夫乎?」後來李翁(格非)以女嫁之,即易安也。

李清照與趙明誠結婚後,專事研究鑒別收藏金石書畫,二人情投意合,生活很幸福。在趙明誠負笈遠遊時,李清照不忍離別,於是在錦帕上寫了《一剪梅》詞給他。這首詞是:「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灑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這首詞是她前期的生活寫照。

靖康之變後,為避戰亂,他們夫妻喪失了大批文物,移民去江南。在趙明誠去世以後,她獨自漂流在杭州,金華一代,晚年生活孤寂淒慘,卒於1155年。

李清照前期的詞作,主要是描寫傷春怨別,以及閨閣生活,例如《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帘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是描繪惜春戀花的情感。

又如《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風,人似黃花瘦。」據《瑯嬛記》記載,趙明誠感嘆自己的詞作不如其妻,於是想要作出超過她的佳句,於是他閉門謝客,廢食忘寢三天,挖空心思作了五十闕(que)與李清照的詞混在一起,交給他的朋友陸德夫看,陸德夫品味再三,告訴他:「只有三句極佳也。」明誠追問道:「哪三句?」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風,人似黃花瘦。」

另一首《如夢令》:「常記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這首《如夢令》也是宋詞愛好者出口能誦的佳句。

她晚年的詞作都是表達她對故國,往事的深情眷戀,「物是人非萬事休」的傷感情懷。如《聲聲慢》,《永遇樂》等就是她晚期作品。

柳永也是婉約派詞人。他是福建崇安人,出身官宦世家,少年學詩詞,大約18歲時離家寓居蘇杭,過著浪漫生活,常混跡於歌伎間。他以慢詞出名,詞作篇幅較長,抒情寫景層層鋪敘。他的詞,情意纏綿,多描繪男女依戀的世俗情感,並反映當時的都市生活。歌伎們喜歡他的詞。他曾參加過科舉,但屢試不第,遂專心填詞。及至暮年,方及第,曾任餘杭縣令,泗州判官等。現在流傳下來他的詞作有《樂章集》。傳說他晚年窮困潦倒,死時一貧如洗,無人祭奠,是歌伎們湊錢將其安葬。以後每年的清明時節,歌伎們赴其墳地祭掃,相沿成習,稱之謂「吊柳會」。此習俗一直延續到宋室南渡。

本文留言

作者園丁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