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老百姓買不到物美價廉的產品?(圖)
很多中國商品在海外更便宜。(圖片來源:Pixabay)
【看中國2018年4月17日訊】1中國人為什麼買不到物美價廉的產品了?
比如說中國生產一雙鞋成本100,賣給國人是400,出口到美國超市賣5美元。賠70元人民幣,4千雙鞋換回2萬美元,賠28萬人民幣。用2萬美元從美國進口一臺車,到中國賣50萬元。賺36萬。中國沒虧,美國也沒虧,只是吃瓜群眾虧了。川普(特朗普)說這不合理,中國不是自由貿易市場。可是吃瓜群眾站出來紛紛謾罵美國搞貿易保護!
人民日報昨天發表社論抨擊川普發動貿易戰,其中最精典的一句話是:智者建橋,愚者建牆。有吃瓜群眾站出來調侃說一隻烏鴉成天嚷嚷著別人黑,害得人民日報匆忙刪掉了。
有吃瓜群眾舉了個例子,中國對美國汽車徵收了25%的關稅,而美國只對中國汽車徵收2.5%的關稅。聽起來是中國佔了美國便宜,但如果中國對美國汽車也徵收2.5%的關稅,那麼要問:同樣的價格,你買吉利,還是買凱迪拉克?小粉hong或許會說凱迪拉克不要錢送我都不要,我肯定買吉利。但問題是,大多數吃瓜群眾沒有這個覺悟。
中囯市場上無論是進口車還是合資車,價格都遠遠高於囯外同類車型,究其原因,除了壟斷經營,主要還是高稅收所致,中囯在入世之前對進口汽車最高徵收過220%的關稅,現在是25%的關稅,除此之外,還有17%的增值稅、10%的購置稅以及依照排量徵收最高至40%的消費稅,使得進口車在中囯價格翻倍成為一個普遍現象。以一輛從德國進口的4.4升寶馬X6為例,到岸價不到50萬元,上完一堆稅,價格就到了120多萬。
中國稅制與國外稅制還有一個重要區別,就是財政收入除稅收之外,還有一個幾乎可以與之並駕齊驅的收入主體:包括預算內收費、預算外收入、制度外收入等等。只有把這些統統加起來與GDP相比較,才是真正的「宏觀稅負」。如果再把制度「之外」的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還有形形色色的腐敗賄賂支出以及因通貨膨脹而提高的實際稅率,那就更說不清楚到底是多少了。
十幾年前,中國為了加入WTO費盡心機,對世貿組織做出過諸多承諾,最最主要的承諾就是開放市場降低關稅,讓吃瓜群眾買得起進口商品!
由於中國關稅畸高,進口商品價格明顯高於原產地,導致吃瓜群眾近年來紛紛赴海外「掃貨」。
據商務部不完全統計,連續多年中國人境外消費額均超過2萬億元人民幣。中國奢侈品專業研究和顧問機構財富品質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奢侈品報告》也顯示,中國出境旅客人數連續多年以20%的速度增長,儘管中國目前只有5%的人擁有護照,但中國旅客的消費卻佔到全球出境旅客消費五分一,是美國旅客的2倍。2016年,中國出境旅客的消費高達2611億美元。估計到2021年,中國旅客的消費將增至4290億美元。
在海外購物,除了品牌放心質量可靠,價格自然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在美國許多城郊的奧特萊斯,是中國人最愛去的地方,那裡面形形色色的知名品牌可謂琳琅滿目,即使沒有碰上打折季,許多大牌服飾、皮具的價格也只有中國的三分之一!
中國的關稅保護機制,實際上助漲了中國企業的不思進取,或者說保護了落後產能,使粗製濫造甚至是假冒偽劣產品氾濫成災。吃瓜群眾也曾堅定不渝的支持國貨,支持本土生產企業,可換回來的卻是「大頭娃娃」「三聚青氨」以及什麼皮革乳粉等等黑心商品
中美貿易,美國給中國輸送了43350億美元的貿易逆差,這就是中國今日外匯儲備的來源。沒有這些外匯,中國還能去非洲搞援助嗎,還能搞一帶一路麼?
美國歷史上對中國動用過五次「超級301條款」。3次針對知識產權,1次針對貿易壁壘,1次針對清潔能源。最終全部以中方達成妥協性條款告終。
有些人昨天還在說「奉陪到底」,今天就改口「以和為貴」;昨天叫人「懸崖勒馬」,今天又要「大局為重」。
拿大豆來說,2017年中國大豆全年進口量達到9,554萬噸,同比增長13.9%,創歷史最高記錄。如果中國真的對美國大豆等主糧徵收關稅,國內市場的大豆、荳油、飼料、肉類等一系列關係民生的糧食產品價格都會猛漲,這對於當前試圖緊縮貨幣、控制通脹的國內金融監管部門來說,是不可承受的,也是中國不能承受的。
美國對中國徵收關稅的商品都是可替代的,不從中國進口,可以從越南、泰國、印尼、印度、墨西哥進口,甚至成本更低;但是我們需要的糧食,如果不從美國進口的話,其他的產糧大國,包括很多網友看好的南美國家,都遠遠支撐不起國內的糧食需求,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美國徵收關稅的同時,美國總統川普簽署了對歐盟、澳大利亞、加拿大、墨西哥、阿根廷、韓國和巴西的鋼鐵和鋁關稅豁免。關稅豁免的有效期將實施至2018年5月1日。所有的對美鋼鐵和鋁出口大國都得到了豁免,中國除外。你讓大國怎麼想?
三駕馬車中,只有外貿一家還在繼續堅挺,而外貿說白了,就是讓別國的民眾買自己國家生產的過剩商品,德國日本和中國三家都盯住美國一家的國內市場,讓美國本土的製造業受到打擊,失業率上升,這也是為什麼川普上臺要對德國、日本和中國發狠的原因。
2請別亂支昏招兒
(一)大舉拋售美國國債
這個問題,中國愛國者常常掛在嘴上。
3月13日,美國商務部長威爾伯.羅斯曾表示,美國絲毫不擔心中國拋棄美國國債,一是除了買美債,中國沒有別的選擇,實際上購買美國國債是中國外匯最好的投資渠道,不僅安全、收益高,而且變現極為方便;二是中國集中拋售美國國債,除了自己承受巨大損失,對美國沒有任何影響。
這裡可以再做點補充,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目前大約佔美國政府發行在外的國債數量的7%;作為證券市場上流通量極大、交易極為活躍的美國國債,中國政府隨時可以全部或部分拋售;但是如果極短時間內集中拋售這麼多國債,可能導致美國國債市場極短時間內的非理性下跌,比如由於市場承接資金不足,由正常價格的120美元下跌到80美元或50美元甚至更低,惟一損失的是中國政府,美國政府和美國人民不會損失一分一厘錢!相反,低價搶到中國集中拋售出的美國國債的人,或許不用超過12小時就能獲得極高的收益——這個時間足夠國際資本調集巨額資金全部接走中國拋出的美國國債,然後讓市場快速修復。這就像是中國的上市公司發行的股票和國債,二級市場上的漲跌,跟上市公司沒有一毛錢關係。
(二)削減中國赴美留學生數量
中國現在赴美留學生大部分為自費留學,公派留學生數量可忽略不計。
據公開資料,2016-2017學年,共有35萬名中國學生獲得F1簽證,赴美國留學。其中,有142,851名中國本科生;128,320名研究生;非學位生(主要是中小學生)和選擇性實習(OPT)學生總數分別為19,749人和59,835人。
本科生,每人每年平均支付各種費用約5.5萬美元(包括學費、雜費、保險和生活費用),共計78億美元;研究生,中國大多數為理工科學生,理論上不但不需要支付一分錢學費,而且可以拿到助教和科研補助,但文科生需要支出部分費用,平均以每人每年1萬美元計畫,需要約13億美元;非學位生以中小學生為主體,也有其他進修生,按照全部為中小學生計算,而且假設全部沒有綠卡,且全部進入收費較高的私立學校讀書,每年全部費用為6萬多美元,共約12億美元;OPT學生,全部都有工資收入,平均薪水約為年薪4萬美元,我們假設他們花掉了全部工資收入或留在美國,不會帶回國內一個美元。這樣算下來,赴美留學生一年讓中國付出的全部外匯是103億美元。這是比較接近實際的數字。
我們應當清楚兩個事實:第一,學費只佔其中的60-70%,其他是各種雜費、保險和生活費用;第二,不排除有人打著留學的旗號套匯,實際上換出的外匯用於了其他用途。總之,中國留學生每年向美國大學貢獻的學費總額也就在60億美元左右。
這區區60億美元對美國接受中國留學生的幾百所大學而言,其實是九牛一毛,除了對少數幾所中國留學生較多的大學的財務平衡有明顯影響,即使一個中國留學生沒有,也不會影響這些美國大學的正常運轉。
可是,這35萬個美國留學生,涉及到中國35萬個家庭的希望。在官N代、富N代把持了中國一切政治、經濟權力和最優質的國內教育資源之後,現在主流媒體和專家們居然呼籲將平民家庭送小孩去美國留學的權力也剝奪,這是多麼喪心病狂!
川普的高級顧問們已經起草了針對中國簽證限制的提案。這意味著,教育已經成為了打貿易戰的籌碼,未來大陸學生要赴美留學更是難上加難。
聯繫川普上臺以來對移民的諸多限制,可以判斷,一個平民可以自由赴美時代終結,國際化的進程已經被逆轉。
(三)減少和停止進口波音飛機
這個主意看上去有一定的可行性。可是,減少和停止進口波音飛機,中國去哪裡購買安全、舒適、價格合適的民用飛機?
能完全替代波音飛機的,只有歐洲的空客,可是一來空客的訂單要排到十年之後,二來歐洲對華政策比美國還「反動」。至於俄羅斯飛機,連一不怕死,二不怕苦的俄羅斯人現在也不敢坐。
當然,中國號稱擁有完全知識產權的大飛機C919據說很快能投放使用,但是原定投入商用的時間卻一再延誤,不知道何時能夠量產。如果再看看下面這張C919核心部件的來源和合作方示意圖,保證主流媒體和專家們就不敢胡亂吹牛逼了:
看懂了沒有?中國C919沒有美國的核心技術,根本就飛不起來!
下面來看看波音和空客的訂單量和年生產量。目前空客的民用飛機儲備訂單量達到近7萬架,現在的年交貨量是550架左右;波音方面,民用飛機儲備訂單量保持在近6萬架,現在的年交貨量是500架左右。當然,兩家公司都在努力擴大生產規模。但基於飢餓營銷的長遠戰略,生產規模也不會一下子擴大很多。
中國付出的代價是:以更貴的價格,購買性能更差的飛機,或者等候時間更長的交貨期。
(四)減少和停止進口美國大豆
中國每年進口美國大豆近150億美元。
手頭有一組大豆進口數據:2016年,中國全年大豆進口達到8391萬噸,大約是國內大豆產量的6.8倍,大約是世界大豆貿易量的70%,其中有大約3365萬噸來自美國,佔進口總量的40.44%,其它來自巴西、阿根廷等國。
中國為何進口這麼多大豆呢,說穿了是因為國際市場上的大豆真的是物美價廉,相對於中國自產的大豆具有壓倒性的競爭力。
羅斯3月13日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專門回答了如果中國報復美國,不採購美國大豆會怎樣?羅斯的原話是這樣的:「首先,大豆是中國飲食結構的關鍵組成部分,是中國人飲食結構中非常重要的蛋白質來源。我們是世界大豆市場的一個重大因素,我不是很確定中國能否找到替代來源,取代我們的多數大豆。不過,就算他們真這麼做了,日本和其它市場如今也在消費這些大豆。所以,中國要找到其他大豆生產方,必須要付高價,他們只能這麼做,才能讓巴西、阿根廷這樣的國家,從傳統客戶轉移走,改為替中國生產大豆。他們必須付高價,這就會讓中國增加成本,而這又為我們的大豆生產商打開市場。所以,臨時的干擾可能會有,但在我看來,最終不會有巨大的淨損失,這是因為,貨物轉向中國後會出現我們可以填補的真空。」
說得直白點,中國減少或斷絕從美國進口大豆,對美國有暫時的不利影響,但中國轉而從其他地區採購,抬高價格之後,其他購買者會自然轉向美國採購大豆。當然,中國有一個秘密武器,主流媒體和專家們可以號召中國民眾少吃和不吃豆製品、大幅減少荳油的使用量,既能減肥又能愛國。在這種極端情況下,可能會造成美國原先出口到中國的大豆,不得不低價向國際市場拋售,假如價格跌掉一半,美國農民就會損失70多億美元——美國政府雖然可能不如中國政府有錢,但這區區70億美元損失,美國政府還有有能力補償給農民的——更何況根本不會造成這麼大的衝擊。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