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北大「瀋陽事件」中國高校的「扑火」與「追責」(圖)

作者:汪宜青  2018-04-13 08:16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瀋陽
瀋陽教授被指控性侵女學生高岩致其自殺(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8年4月13日訊】月初,一封實名舉報信在中國社交平台上扔下了一顆「炸彈」:北京大學95級校友李悠悠撰文,實名指控現任南京大學教授瀋陽20年前在北大任教期間,疑似性侵女學生高岩致其自殺。

舉報信發出後,輿論一片嘩然。最高學府的神聖和殘酷現實間的反差,讓這起「陳年舊案」迅速發酵。北大、南大以及瀋陽兼職任教的上海師範大學在三日內陸續表態,終止與瀋陽的協議或勸其離職。

雖然三校反應迅捷,但對於當年的調查細節、檔案審核等關鍵信息,始終未作清晰說明。輿論關注點不再止於嫌疑人受罰,而是從個案本身,轉向了事件背後中國高校特殊的權力關係,以及高校裡普遍存在「護短」行為。

「大眾憤怒的不只是瀋陽的所作所為,」浙江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酈菁向BBC中文表示:「而是一個本應教書育人的學者,利用職業權力滿足私慾後,可以輕鬆逃脫裁判,還諷刺地評上了‘長江學者’(由中國教育部針對「高層次人才」實施的獎勵計畫)。」

「二十年來沒人理過我們」

1998年3月11日,北大百年校慶前夕,北大中文系三年級學生高岩在家中打開了煤氣,等到其父親回家時,已不省人事。

「高岩自殺後,西城分局讓法醫進行了驗屍,」李悠悠對BBC中文憶述:「驗屍的人說:‘您的女兒是個好孩子,但不是處女了’。她媽媽當時就受不了。」

廿年後,受到「北航羅茜茜實名舉報教授陳小武」等事件啟發的李悠悠,發文指控現年63歲的教授瀋陽,九十年代在北大任教期間,曾對學生高岩如「餓狼扑身」,並故意傳播高岩是「神經病」的消息,直接導致其抑鬱寡歡,最終自盡。

高岩早逝後,家屬、同窗要求調查的呼聲一直得不到校方答覆。在李悠悠發出舉報信後,高岩的多名北大同學也撰文關注。高岩母親周樹銘週六發布公開信稱,希望揭發「迫害高岩致死的瀋陽,如何使用手腕欺騙和侮辱高岩」。

「二十年了,沒有人理過我們,沒有人看過我們」,白髮蒼蒼的周樹銘週六在接受中國多家媒體聯合採訪時說:「我們不知道去找誰。當時趕上北大百年校慶,學校怕被影響,攆我們,還轟我們。」

北大週日公布了當年處分瀋陽的檔案,高岩主動要求瀋陽與她「建立戀愛關係」,瀋陽雖與其摟抱但「無意與高岩戀愛」。校方據此認定瀋陽「行為不當」,予以警告處分。

瀋陽本人向媒體堅稱自己與高岩從無發生關係及「談戀愛」,但時任北大中文系系主任費振剛卻證實,當年調查中瀋陽曾承認與高岩有「男女關係」,這是校方將瀋「記大過」的憑據。

網路上紛至沓來的質疑也已不單是案件本身,而是劍指北大、南大等眾多知名高校的監管、處理方式漏洞。

微博網友@無敵金剛貓1006評論道:「處分材料不是應該存入個人檔案嗎?瀋陽的檔案裡有沒有?有,就是南大引人審查不嚴,沒有,說明北大當時的處分只是一紙空文,只為平息事端!」

「快刀斬亂麻」

事件曝光三天內,北大、南大(校方和文學院),以及瀋陽以兼職教師名義授課的上海師範大學分別在官方微博做出回應:北大表示將「要求教師職業道德和紀律委員會立即覆核情況」,南大文學院「建議瀋陽辭去教職」,上海師範大學終止了與瀋陽的校外兼職教師聘任協議。

但這未能平息社交媒體上網友們的追問:為何北大的調查只取信瀋陽的一面之辭?家屬為何被置之不理多年?為何在1998年受到處分後依然能被評選為「長江學者」並轉任南大文學院語言學系主任?

批評者認為,「快刀斬亂麻」地處理責任人,已成為近年中國高校解決輿情事件的典型處理方式:回應雖然快速,卻缺少透明的程序。

「往好的方面說,北航和南大是反應迅速,處理及時,」酈菁形容:「但往壞的方面想,學校無非就是迫於網路輿論壓力,開除自身學術共同體中的成員,本身就是撇清關係、推脫責任的行為。」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管理系副教授李晉認為,高校選擇「走走過場」的形式,是出於「兩害相權取其輕」的成本考量。「認真調查取證的過程會波及很多老師和學生。老師被調查的消息傳出去後,學校的聲譽和以後招生的生源就會受到影響。」

雖然瀋陽被解職了,但是三校對當中一些關鍵點諱莫如深,仍未釋公眾疑慮,因此在輿論場也引起了反效果,導致一些人質疑,這是校方屈服於輿論壓力,妄顧程序正義的不公決策。

「這種草率粗暴的行政應對方式,一旦成為不成文的慣例,偏蔽和遺害只會多不會少。」酈菁向BBC中文說:「一來是對疑犯本身的不公,二來助長了網路暴力。」

權力制約失位

要解決中國高校系統的沉痾,酈菁認為關鍵在於建立從舉報、取證到調查的一整套完整的制度:由高校提供反騷擾教育和必要的資源,並對相關行政領導追責,以便平衡其人事和行政權力,實現責權的對等。

高岩事件是20年前發生的,但從近年曝光的其他侵害事件,如北航教授陳小武涉性騷擾門下女博士、武漢理工大學碩士生陶崇園疑受導師長期壓迫而自殺等可見,中國高校中師生權力不平等並無很大進步。

「我國制度中,老師在研究、學術方面的權利有限,對學生的權力卻沒有得到制約。」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向BBC中文指出,權力制約失位,導致老師侵犯學生權利的情況普遍存在。

對於高校內部權力制約失位的問題,雖然中國高校目前對輿情事件的反應越來越公開,但對採取實際行動者,體制並不寬容。

李悠悠發文舉報兩天後,一名北大大四學生在公眾號發文,號召校友依照北大規章前往北大信息公開辦公室,申請公開瀋陽事件的相關檔案;當晚,該生即遭到所在系老師約談直至凌晨。

今年年初,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博士畢業生羅茜茜,實名舉報教授陳小武持續騷擾女學生;北航校方反應迅速,當日就成立了工作組,對其材料的調查和聽證,在短短數週內得出結論:陳小武被取消了教師資格。

然而,羅茜茜事件觸發全國數十所高校學生倡議校內成立「反性騷擾機制」,則鮮見媒體、輿論關注。雖然北航等一些院校積極回應,但也有多間院校的倡議學生被校方約談噤聲。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BBC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