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中國城市「搶人」與限制人口(圖)


城市之間正進行著一場空前的「搶人大戰」。(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8年4月6日訊】最近這段時間裏,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幾乎同時推出了以落戶優惠主導的人才政策,其意圖顯然在於吸引各類優秀人才。毫不誇張地說,在這些城市之間正進行著一場空前的「搶人大戰」。

提升對於優秀人才的重視程度,毫無疑問是一件大好事。但也有人對此提出了擔心:要是優秀人才都被大城市「搶」走了,那麼小城市和農村怎麼辦?假設人才總量不變的前提下,A地人才數量的增加就意味著B地人才數量的減少,那麼轟轟烈烈的「搶人大戰」,會不會最終只是變成一種零和遊戲呢?

這種擔心看上去似乎有些道理,實際上卻混淆了一個基本概念:在人才與地區之間,成為根本的應當是前者而非後者。從以人為本的角度來看,只有當每一個人才都有機會獲得充分的發展空間時,才能實現自身價值的最大化。而無數個體的最大化匯總到一起,就會給整個國家帶來騰飛的機會。

所以說,假如優秀人才更適合前往大城市發展,那麼就應當努力為他們創造出機會。如果以計畫經濟的思維模式將他們強留在小城市或者農村,最終這些人才創造出來的成果,恐怕會因此大打折扣。所以在這個問題上,不能簡單用人才數量的變化來將其視為零和遊戲,而是應當從人才價值最大化的角度來考慮問題。

或許又有人會說,憑什麼認為優秀人才尤其是年輕人會在大城市獲得更好的發展呢?的確,單從個體的角度去評判,未必所有優秀人才都適合前往一線城市。但在整體上,大城市就是能為人才創造出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因為那裡存在著我們之前多次提出過的集聚效應。

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現代工業往往集中在同一地區。比如美國的汽車產業集中分布在底特律,而日本的汽車產業集中分布於名古屋。中國的電子工業聚集於廣東南部和江蘇地區。在地理上靠近上游和下游環節,一個公司可以降低許多成本,比如運輸成本、採購成本,以及其他通信成本。由於集聚效應,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製造業產業集群。任何新產品的發明人,都能找到成百上千的供應商,快速且廉價地製造出成品來,進而形成中國製造的優勢。

集聚效應不僅僅體現在製造業,在很多高密度人口的大城市,還會在基礎建設和服務領域形成集聚效應。比如大城市普遍擁有方便快捷的軌道交通,便於人們上下班的出行。而當創業者需要獲得金融、法律、教育培訓等領域的服務時,他們在大城市可以擁有的選擇也要比其他地區多得多。因為無論對於政府還是市場化的服務機構來說,一定願意把資源投入到可以服務更多人的方向。所以集聚了龐大人口的大城市,總是有能力提供更好的服務。

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是,創新人才同樣需要集聚地。比如在美國,幾乎一半的風險投資都投到了矽谷,誕生了包括谷歌、思科、惠普、蘋果、甲骨文和臉書在內的諸多高科技公司。這就是高新技術產業的集聚效應,而且其首先建立在創新人才聚集的基礎上。在矽谷的夜晚,餐館和咖啡館裡坐滿了身穿休閑裝的工程師,他們討論著下一次的技術突破和創業機會。而且由於許多高科技公司的地址如此接近,使得科技人才在不同的公司之間很容易流動。此外,大城市不僅可以使人才與企業匹配,而且可以給更多擁有不同學科背景的人才提供一起工作的機會。近年來在網際網路和軟體技術領域的創新往往需要多種學科的合作,這就進一步增強了大城市的優勢。

集聚效應是一種網路效應,這一效應由網路規模乘以巨大的創新型人力資源儲備庫而形成。如果一個地理區域成為一個產業的創新中心,那麼這一中心的集聚效應將會趨向於自我強化,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中心的增長會越來越大、優勢也越來越明顯。近年來,隨著聚集效應的增強,世界各地的大城市變得越來越大,而小城市卻已經萎縮了。

這樣算下來,「3+20」可能是中國未來發展所需要的人口格局。所謂「3」,是指三大一線都市圈,包括京津地區、上海-杭州灣都市區以及廣深珠都市圈,其中後兩個都市圈後的人口規模都可能超過1億。這三大都市圈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都市群,進而有能力形成世界上最具規模的創新中心、文化中心和製造中心,最大限度地發揮出集聚效應的優勢。而在三大都市區之後,中國還將有20個左右的二線城市,以每座城的平均人口達到1500萬的規模來計算,總人口數量超過3億人。這樣才能把集聚效應充分發揮出來。目前來看,「3+20」的現有人口規模還不到4億,距離全國一半人口也就是6-7億的人口規模還有不少距離,尚未達到理想狀態。

整體而言,中國城市人口佔比越來越高已成為必然趨勢。未來會有更多的人口從農村流向城市,以及從小城市流向大城市。目前出現的「搶人大戰」,會導致更多的優秀人才集中到一起,然後在創新創業等領域內形成良好的集聚效應。對此,我們完全可以報以樂觀的態度。

但另一方面,正當「搶人大戰」進行得如火如荼之際,各地對於集聚效應和人口規模的意義卻未必有充分認識。就在努力爭取高端人才的同時,卻還存在著用行政指令來限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模的做法,給人以一種自相矛盾的感覺。而且目前搶人的城市大都側重於爭奪頂端的人才,但城市不僅需要位於金字塔尖的人力資源,也需要大量的普通勞動者。金融和高科技行業離不開餐飲、保潔、安保、快遞等服務業的支撐。

要知道,中國目前的現實人口分布距離理想狀態還有很大差距,一二線城市也還存在很大的發展空間。限制大城市發展的做法,非但不符合經濟規律,還可能導致高房價、留守兒童等一系列負面影響。

當然,城市的不斷擴容,也不能只是從外部吸引人才,更需要在根本上提高生育率。中國現在的生育率只有1.3左右,這個數據意味著每代人減少40%的人口規模。長此以往,以後無論一二線城市都將面臨無人可搶的困境,中國在人口規模和集聚效應方面優勢也會被不斷減弱。

所以我們的最終結論是,紅紅火火的「搶人大戰」肯定是一件好事,而這應當成為一系列城市擴容的序幕。未來中央政府應當鼓勵各地實現城市擴容,同時配套推出鼓勵生育的政策。讓更多人有機會在城市中生活和發展。

作者簡介:

梁建章:攜程旅行網聯合創始人和執行董事局主席,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人文經濟學會特約研究員

黃文政:人口與未來網站聯合創始人、人文經濟學會特約研究員、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特邀高級研究員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梁建章 黃文政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