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社會」是什麼意思?
【看中國2018年4月2日訊】在最近發布的文件中,我們常常可以看見「小康社會」這四個字。在習近平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的講座,他說了「小康」多少次?我算了下,這個詞出現了十八次,其中在題目中出現了兩次以上。
其實在習近平報告的第一段已經看到這樣的官話:「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等等。最終地,「小康」有什麼意思?在這個報告裡,小康是中國夢,而「中國夢」的意思是小康生活方式。這個定義很像一條蛇吞食自己的尾巴。
如果美國政府去月球種菜,我猜一猜中國政府會說,「小康社會需要月球殖民地」。我覺得我們不好意思承認,模仿美國是「小康社會」的真正意思。中國比緬甸更舒服,中國比尼泊爾更舒服,但是都不夠:美國付幾百億元為人類登上了月球,遲早中國也試一試。
我決定調查這個詞,因為,誠實地說,對我來說這個詞是有一點兒奇怪:我的父母認為應將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視為恆久的真理(他們是加拿大白人,不過在上文革時他們參軍毛派共產主義派)。
在網上,很多網民說,「小康是古老的詞,你可以在孔子的詩中找到」。也許你也可以在唐詩三百首裡看到這個詞,但是我不覺得這種古老的詩文可以幫助我們明白現代的「小康」的意思。同樣地,古老的「求是」沒有這兩個詞現代的意思。
「小康社會」這個詞的用法是由鄧小平在1979年第一次提出的。在胡錦濤的五年計畫的時候,我們也常常聽到這個詞,但是這個詞的意思還沒有具體的描述:人們需要多少錢才可以算為「小康」?在2007年我離開了寮國的北部,到了雲南:我看到雲南最窮的農村比寮國更「康」。同時,也看到雲南比日本更窮。也許這樣比較是不公平的,但是,誠實地說,日本算是有「小康社會」嗎?為什麼我們不知道「小康社會」是什麼樣的水平,我們什麼時候才應該用「小康社會」來描述一個國家?
我不知道為什麼,但是看來共產黨是不能夠用數量來表示小康:他們一直解釋的是貧困人口比率("poverty headcount
ratio"),所以「小康」這個詞仍然是很模糊。
有時候,習近平的報告是清楚的,如下是一些具體意見:
「堅持按勞分配原則,完善按要素分配的體制機制,促進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堅持在經濟增長的同時實現居民收入同步增長、在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同時實現勞動報酬同步提高。拓寬居民勞動收入和財產性收入渠道。」
我覺得這些具體意見很明確是跟小康社有關。共產黨想像什麼樣的社會?他們正在建設一個地主所有制的社會(有「財產性收入渠道」和「勞分配原則」)。他們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會得到充分保障」,但是房東和房客不平等,工人和廠主也不平等。在日本有錢的人越來越有錢,沒有錢的人越來越窮,一些人交房租,一些人有「財產性收入渠道」。中國的未來就會像80年代的日本嗎?這也算不算是一個小康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