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老人為啥不幫兒女帶大孫輩?原因是...(組圖)
爺爺抱著小孫子(圖片來源:Pxhere.com)
【看中國2018年3月25日訊】在中國,由爺爺奶奶幫助年輕的父母照顧孩子還是個很普遍的現象。特別在工薪階層,男女雙方都要工作,在沒有時間照顧自己孩子的情況下,就只有請父母代勞了。作為孩子的父母親,只有節假日回家看看父母和孩子,平時除了匯錢回家外,很少見面。天倫之樂也只有在節假日那短暫的日子裡體會到了。
一位隨同中國兒媳來中國旅遊的英國老太太看到這個情景,對這個現象很震驚,說了這樣一句話:「這是對孩子最大的不負責任。」老太太的話不無道路,在英國和其他西方國家,孩子都是由父母親手帶大,很少有請別人代勞的。
在英國,一般都是媽媽在生下孩子後就會離職,在家全職照顧孩子,直到孩子長到10歲以後,再重新工作。在其他西方國家也是如此,如果媽媽不想離職,那麼在工作期間時,就請別人代勞照看自己的孩子,但下班後,也一定會接回孩子,由自己或丈夫親自照顧。這也是做父母的責任,所以無論年輕的父母多苦多累,都會全身心投入並樂在其中。而老一輩的也很識趣,不輕易打攪年輕人的生活。對於年輕人的育兒方式,他們一般也只充當參謀提供建議,不輕易干涉兒女們的家庭瑣事。
為啥要堅持親自帶孩子?而不能讓爺爺奶奶代勞?這位英國老太太說出了很多理由,筆者在這裡結合中西方的現實情況和文化觀念,為大家總結如下:
照顧孩子是父母的天職 是最珍貴的愛
在西方文化觀念中,由爸爸媽媽親自養育和照顧孩子長大,這是對孩子最珍貴的愛,也是作為父母的天職。父母親陪伴孩子成長,是孩子獲取安全感的重要來源,也是幼兒們養成良好性格和健康心理的前提。中國留守兒童們的孤獨和性格的缺陷值得父母們深思。賺錢雖然很重要,但孩子的成長更重要。
離開孩子或將孩子丟給老人照顧,美其名曰是為了賺錢給孩子,讓他們今後有個美好的未來。但在孩子成長的關鍵幾年裡,父母愛的缺失,會對孩子心理上造成難以癒合的傷害。這種傷害導致孩子們缺乏安全感、內向、自卑、憂鬱、敏感等,親子關係疏遠,你賺再多錢,都修復不了這種親情。
在西方國家,母親和父親的角色對孩子同樣重要。所以很多歐美家庭中,一般都會在節假日時,父母們會陪伴孩子玩耍、郊遊或打橄欖球等,一家人共渡美好時光。
觀念不同 隔代教育存在矛盾
由於年輕的一代與老人家因為成長與生活的時代不同,觀念上也存在很多分歧,他們對孩子的教育也有不同的判斷標準。而且新一代的教育理念也將會被更新一代替代。這種情況在東西方的家庭中都存在。如果像西方社會家庭中一樣,孩子都是由父母親自撫育和教導,就會避免有這樣的衝突和矛盾產生。在中國是老一輩充當帶孩子主力軍,有時年輕的父母們覺得「怎麼跟自己設想的不一樣」,在沒有好好溝通的情況下,就容易發生矛盾。
教育孩子的方法也受到文化,觀念和時代的影響,但無論時代如果變遷,不管與父輩之間存在著怎樣的分歧,如果能親自照顧孩子,全力承擔教育子女的義務,就不會和老一輩有這樣的衝突發生。
孩子最渴望的就是父母的愛(圖片來源:Pixabay)
西方老人都有自己的晚年生活
中國老人在退休後就沒有了寄託,他們會變得敏感甚至自憐,並開始關注起家庭細微瑣碎的事情,也把自己生命價值轉移到兒女們對自己的尊重,和在年輕人面前彰顯出的重要性上面來。中國很多老人都把照顧孫子當成了退休計畫,他們用這樣的方式來體現自己在兒女們心中的價值。
而西方老人就截然不同了,他們對年輕人的生活基本上就是不拖累,不打攪,也不道德綁架,他們有自己的老年生活,獨立安排旅遊,會友等活動,甚至只是在社區當義工,在家料理花園,打掃和下廚等不亦樂乎,都能把小日子過得津津有味。
雖然西方的老人不會為兒女帶大孫輩,但當兒女有需要時,他們也很樂意幫助照看孫兒孫女們。比如孩子父母外出公幹時,或特殊社交場合,不適合帶上年幼的孩子時,這時請老人代為照顧,也是常見的事。
客觀原因 無奈的選擇
不過導致中國老人不得不幫忙照顧孫輩這一社會現象,也有很多客觀原因。其中重要的就是經濟保障,包括社會福利等問題。不少西方國家的媽媽生完孩子後會有政府資助,低收入家庭有福利保障等完善的社會機制。而中國卻沒有,沒有買社保的家庭不僅生孩子要自己掏錢,如果沒積蓄的話,不工作生活都成問題,所以很多普通婦女在生下孩子後,就不得不去工作賺錢養家,而自己的孩子就只有請父母代為照顧了。可憐天下父母心,我想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沒有父母會選擇離開自己的孩子。可謂不得已而為之。但如今中國的富裕階層,選擇自己在家照顧孩子的父母也越來越多,很多父母也意識到,孩子最渴望的,就是父母的關愛和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