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樹清履新 李克強對銀保監的解讀值得關注(圖)
中國原有金融監管體制存在漏洞。(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8年3月22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中國金融監管體制延續多年的「一行三會」結構出現重大變化,銀監會和保監會將合併,成為「一行二會」的格局。3月21日,中國銀監會主席郭樹清出任新成立的中國銀保監首任主席。此前一天,李克強對媒體解釋成立銀保監的目的,是為了防止規避監管的行為發生。
根據日前公布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將整合中國銀監會和中國保監會職責,成立新的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銀保監)。這就意味著,銀監會和保監會的將摘牌換上新機構的牌子。
港臺時間3月21日下午,中共中央組織部在原銀監會和原保監會合併會議上宣布,原銀監會主席郭樹清出任新成立的中國銀保監首任主席。
而銀監會、保監會原有的七名副主席職務不變,原中國銀監會紀委書記李欣然擔任銀保監的紀委書記。至於目前資本市場最為關心的部門設置和分支機構情況,暫未有詳細信息。郭樹清表示,將盡快研究制定職能、機構、編製的方案。
此前的20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記者會上答記者問,在回答對一些保險類、金融類企業採取了強制性措施的問題時,他坦承銀行業存在著風險。「金融領域也有一些違法違規行為或者規避風險的行為在興風作浪」;「最近我們監管部門主動出手、果斷處理,就是要讓這些點狀的風險不擴散」。
對於成立銀保監的目的,李克強說,「我們這次機構改革把銀監會和保監會合併,也是要防止規避監管的行為發生」。
李克強說的防止規避監管或是因為中國金融監管體制存在漏洞,導致原有分業監管的機制跟不上現在的形勢變化。最突出的一個例子,是此前中國股市發生股災之後,證監會和銀監會等金融監管部門不知所措,甚至面對李克強的質詢一問三不知,讓李克強拍桌子發火。
彼時,中國經濟不斷下行,但股市卻背離經濟基本面瘋漲,可是這樣的徵兆並未引起投資者們的重視。在2015年6月中旬,上證綜指一度到達5178.19點高位之後急速下挫,股災發生後一時間股市哀鴻遍野。
中國央行當年9月底公布的數據顯示:在6月以來的股災中,股市流通市值減少了22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每位投資者平均損失近24萬元。
另有消息人士透露,中國股市發生股災,是江澤民派系幾大家族在惡意做空股市,摧毀市場信心。他們的目的是搞亂金融系統,令中國經濟形勢惡化給習近平難堪,習近平當局將此定性為「經濟政變」。
毋庸置疑的是,中國經濟的金融風險越來越大,以至於官方多次提出防控金融風險。2016年以來,有一個詞語在官媒報導中出現的頻率非常高,就是「防控金融風險」。在2017年,維護金融安全首次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高度。習近平當局更是反覆提及「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金融系統對一個國家而言,其安全關係著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國的銀行、證券、債券、信託等一系列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其中很多金融機構的業務已經層層嵌套,造成風險疊加。
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曾撰文認為,快速發展的金融業態與相對滯後的金融監管格局之間產生矛盾。在混業經營的大潮下,中國傳統的分業監管格局留下了監管套利的空間。單一監管主體的監管漏洞往往對全局性產生了不良影響。事實上,新興的金融業務已經成為不少實體企業的重要融資來源。金融改革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實體改革的欠賬,給實體轉型施加了倒逼壓力。而如果金融改革停滯,也不利於中國應對外部金融衝擊。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