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越管越不聽話?(圖)
孩子(圖片來源:Adobe stock圖)
孩子們頑皮是很正常的
你一定也不希望孩子過早的成熟,像個成年人一樣彬彬有禮。但有時他們把握不了分寸,比如他揪小朋友的頭髮取樂或將你急需的東西藏起來看你火燒火燎而暗自得意。
再理智的媽媽也難免有怒火上衝的時候,一味的懲罰不是辦法,管教需要恰當的方式,想想看,是不是自己做錯了什麼....管教孩子,嚴格一點好,還是寬容一點好?這是很多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會遇到的一個困惑。
人傳統的觀點是,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所以才出現了很多「虎媽」、「狼爸」式的父母,他們採取非常嚴格,甚至近於苛刻的方法管教孩子。但是,嚴厲的管教,未必會帶來想像的效果。
規矩多大膽多大
棍棒之下未必出孝子,嚴厲的教育很多時候帶來的結果,往往和父母的期望背道而馳,看了下面的案例你就知道了。
一個少年犯的養成
看過一個少年犯的案例,根據他的回憶,讀國中的時候,在學校表現很不好。老師經常讓他叫家長來,家長一來,不問原因就罵他,有時甚至大打出手。
每天早晨上學走的時候,父母都要囑咐一句「別在學校搗亂,到處出去瞎玩」。而且,一旦犯了錯誤,母親就嘮叨個沒完,有時在氣頭上,什麼難聽的話都說,什麼「不學好」,「早晚得進監獄」。說得多了,他也聽得煩了,於是產生了逆反心理。父母說東,他偏說西。沒想到,最後就這樣真的「不學好」「進了監獄」。事實上這根本不是母親的本意。
父母這種詛咒式的「嚴管」,對孩子是莫大的傷害,這在普通家庭中也並不鮮見。久而久之,孩子所受的劣性刺激太多,得不到良性的激勵,身上的問題便得以強化,加劇了孩子的不良心理和行為的產生,甚至「破罐子破摔」、背離家庭,直到觸犯法律。
一個讓父母深思的調查
有一項關於「全國未成年犯抽樣調查」結果顯示,高達42.3%的孩子表示「恨過自己的父母」。當問及原因是什麼?按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不理解我」(50.7%),「不關心我的心理感受」(46.6%);「不讓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45.6%),「經常打罵我」(34%),「強迫我做不願意做的事情」(29.4%),「生活上不管不問我(28.7%),「父母總鬧矛盾影響我」(25.9%),「我有困難不幫我」(13.4%),「溺愛我」(5.8%),另有「其他」原因(9.1%);
對照組普通中學生(925人)恨父母的比例為(24.7%),排在前三位的原因與未成年犯相同。
從孩子恨父母的原因中我們不難看到,處在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識很強,有自己的心理感受,他們渴望理解和尊重。而父母的管教,習慣於凌駕於孩子之上,對他們「不理解」、「不關心」、「不讓做」……漠視孩子的權利和獨立人格。
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對孩子的「愛」,表現在教育行為上就是「嚴管」,其結果就是難以使孩子產生情感共鳴,難免成為「恨」的根源,而且也造就了規矩多大膽多大的悲劇。
怎麼管教孩子才能讓他們心服口服?有時候適度放手,反而是最好的控制。管教孩子,父母如果能做到以下兩點,相信孩子會變得更好「合作」。
理解式管教
管教孩子,要在理解孩子的基礎上,進行平等溝通,讓孩子在父母的正常約束中健康發展。
怎樣才能做到能理解孩子呢?
多多瞭解孩子
很多家長工作都很忙,但無論多忙都要抽出時間和孩子溝通,多瞭解孩子。瞭解孩子有很多方式,可以面對面和孩子談心,也可以與老師同學進行溝通,多方面掌握孩子的信息。
多一分瞭解,就少一分誤解。這樣一旦孩子真有不聽話的時候,也能明白問題到底出在什麼地方,管教的時候更能有的放矢,明白應該如何去引導孩子。
真正放下身段
家長們總喜歡在孩子面前保持威嚴,習慣用以上對下的態度來對待孩子。對此,睿媽給大家提個建議,家長要想讓孩子聽你的,必須真正放下身段,從內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氣跟孩子說話,將孩子當做成人一樣給予尊重。
不要總是對孩子說「不」,少讓孩子做必答題,多給孩子做選擇題,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如果孩子的年齡足夠大,表達能力沒有問題,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提出解決方案或辦法。
態度真誠
很多家長在與孩子做溝通的時候,總是喜歡用指責或命令式的語氣,這常常讓孩子難以接受。
親子之間的溝通更應該是真誠而沒有距離的。家長可以很誠實地將自己的擔心或情緒解釋給孩子聽,讓孩子瞭解他的行為會讓你難過,甚至擔心、懼怕。只要語氣是平和的、態度是真誠的,就會發現,其實孩子是很樂意體貼爸爸媽媽的!
協商式管教
家長不要總是要求孩子按照你的的心意去生活,那樣做,有時不止是孩子痛苦,自己也很痛苦。
孩子也是人,也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做協商,各退一步也許是很好的方法。比如當孩子想要看電視,這時候正好家長有重要事情處理,需要安靜的環境。這時候就可以請孩子去臥室看,或者請他等家長把事情處理完再盡情的看。
盛怒下暫停管教
在極度憤怒的狀況下,家長肯定無法以理性的方式來管教孩子。
所以,當家長無論如何也平靜不下來的時候,建議家長暫時離開現場,或是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別的事,如打電話給和朋友聊聊天、聽聽音樂等。等自己平靜下來以後,再和孩子好好談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