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留美經濟學博士 才知道為什麼我們造不出核心晶元(圖)

徹底顛覆對美國高等教育認知

 2018-02-14 09:06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2
    小字

留美經濟學博士才知道為什麼我們造不出核心晶元
(Pixabay 公有領域)

【看中國2018年2月14日訊】在去美國讀研究生之前,我和許多國人一樣,認為美國的教育都是「人性化」的,教育方式和觀念都「以人為本」,讓學生一邊玩、一邊學,一點也不痛苦,學生都有很多課外業餘愛好。

總之一句話,他們是素質教育,我們是應試教育。美國人不愛學習,中國是個人去了就可以稱王。

到這裡學習以後,發現以前感覺的完全是扯淡的。

01、作業

美國的學生學習刻苦程度是中國學生根本不能比的。

比如,我在國內念本科時,不會的作業可以不做的,大家只要努力了,做不出來沒關係,第二天老師會在課上講。

我開始還是拿這個觀念去對待美國老師的作業。第一週,看完書已經晚上十點多,第二天要上這門課,我本來估計老師上課對對答案,有問題問問就可以,不做完也沒事。

後來一想這是開學第一次作業,還是堅持把題做完了,這一寫,就到了半夜兩點半多。我當時還很得意,覺得是自己給自己加壓。

結果第二天上課,老師真的把作業收了,虧了我把卷子都寫完了,否則就傻眼了。

後來逐漸才明白原來美國作業是計成績的,每次作業都會給你按照對錯打分,記出成績,最後和所有平時考試期末考試一起算最後的總成績。

在中國,平時允許你犯錯,允許你不會,你不會可以空著,聽老師講,最後考試時會做就可以。

但是在美國就不一樣了,老師每週都會給你留一大堆作業,你在下週上課前要交上來,如果有不會的,你要在交作業前自己去問老師。

如果到交作業時還沒有問老師,因為不會不做或者做錯了,那麼你就要承擔這個責任,老師不會因為你實在不會就手下留情的,你的作業就會被扣分。每次作業老師都會記錄的,最後會一起給你算總成績的。

02、成績

來說說美國研究生科目的成績是怎樣算出來的。

比如我修的「計量經濟學」這門課,第一次期中考試佔20%,第二次期中考試佔20%,期末考試佔20%,平時作業佔40%。最後總成績按照ABCD給你評分,90-100評A,80-90評B,70-80C,70以下不及格。

碩士研究生畢業成績要求每學期平均分不能低於B,否則下學期就留校察看,再不行就被開除。也就是說,碩士研究生的及格分數是平均80以上。

我選修的計量經濟學課程,第一次作業熬到五點鐘,總算交上去了,得了16分(滿分20分),看上去挺不錯,實際上16除以20等於0.8,也就是80分,已經是最低可以接受的分了,只是剛剛及格而已。

03、考試

說完這次不是很成功的第一次作業,再說說美國的考試。

在國內,大學本科以後,好像就很少期中考試(特別是文科)。期中成績大多是老師以出勤率來計算,而且只佔30%,期末考試才是大頭。

所以,來美國之前,我一直有「文科專業不會有期中考試」的僥倖心理。結果上了第一週課,我就傻了:所有三門課都有期中考試,而且期中考試都不止一次,有的課是兩次,有的課是三次,加上期末考試,基本上每個月每門課都會有一次考試。

這考試頻率,我們在應試教育的中學感受過,不過那個叫做月考,或者小測,不計入最後成績,因為最後要看你的高考和中考成績。而美國這個考試基本上是所有考試各佔20%,作業佔20%,沒有輕重,而且所有的這些平時成績最後折算成的總成績會跟你一輩子,找工作時,用人單位會讓你出示所有高等教育的平時成績,因此你哪次都不能馬虎,包括作業。

04、教學制度

來美國之前,我認為我只選了三門課,以國內的經驗來說應該是很輕鬆,週五到週日三天沒課,每週可以休息三天,生活應該很愜意。

可是一旦瞭解了上面所說美國大學教學制度後,就會發現每週都要寫作業。老師上課基本上對你寫作業是沒有什麼幫助的。因為課堂時間有限,老師就講他喜歡講的部分,可你為了作業,要把所有書都看了,再把所有題都做了。

基本上,老師每次課都講一章。一章的內容大概三四十頁書,這三四十頁的書是大書,比國內16開紙還大,英文小字密密麻麻,這樣有的時候十幾頁的書都要看五六個小時。而每週,我要讀三本這樣的書,然後做三門作業!

粗略地算了一下,每週每門課上課看書時間要30個小時,寫作業的時間要10小時,那麼三門課一週學習就要用120小時。而一週7天每天24小時一共就168小時。

你就會發現你完全沒有休息時間。和我們一起上課的一個臺灣同學發現我們選了三門課很驚訝,說他學兩門都快受不了了,我們居然選三門。開始我們還不理解,現在明白了!

05、學習態度

說到美國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刻苦程度,我不得不再說一下我們的認識誤區。

來美國之前,我一直被美國的青春喜劇給誤導,電影上演的都是他們怎麼怎麼不學習,怎麼怎麼調皮搗蛋,以至於我們國家的學生也開始學習和模仿,估計是最先傳到港臺,然後港臺的電影開始影響大陸的。

我不知道美國導演是不是故意的,雖然我問了美國人,他們說他們拍那樣的電影只是表達了學生想擁有那樣的生活,而不是他們真實生活的寫照。

美國的大學生活其實是這樣的:

每個校園裡,學生都背個書包匆匆去上課,沒有嬉皮打鬧,圖書館裡學生們都在很安靜地上自習,圖書館的機房,學生們都在用來寫作業,沒有一個干閑事的。即便是等公車,也在看書。咖啡店裡,美國學生要麼在看書,要麼用電腦寫作業,非常安靜,沒有人大聲喧嘩。

我本來還帶著掌上遊戲機,有一次在公共汽車上拿出來玩,有外放聲音,突然發現大家都在看書學習,我很不好意思地又放回去了,突然覺得我在國內本來是很自覺學習的好學生,在這裡怎麼感覺自己成了「不思進取」的少年。

我印象中,至少是我們省的高校校園,夜幕下都是一對對的情侶在共享好時光。有一次去我所在的美國城市的吧裡,看看人們都在幹什麼,突然發現人們都在那裡拿著電腦學習。當時想了想國內酒吧裡無數男女青年在裡面「群魔亂舞」,不禁感慨萬千。

美國真實校園生活,整個就是一個中國理想中的「學霸」的聚集地。

06、所謂博士

「博士」這個詞在國內,反正我覺得沒什麼「了不起」的,只要考上了,一般都能畢業。而在美國,「博士」這個詞是很有影響力的,教授都是博士,在學校人們一般不會稱呼他為某某教授,或者某某官銜,這些教授或者當官的,更喜歡人們叫他們某某博士,因為這個代表了榮譽。

我們微觀經濟學的助教就是個博士研究生,結果他上學期考試有C,被勸退了,現在正在我們城裡的一個商場賣東西。

我不禁很感慨,一個博士研究生中途被開除,然後就只能去商場賣東西去了。

07、基礎紮實

一個在紐約學金融的同學說:「也不知是老師有問題,還是我自己太笨沒有領會老師的意思,那個題按照老師的意思要用excel算一千遍」。

當時我很感慨,美國的高等教育對人要求太高了,我來之前還在算我們學校和北京大學在國際上的排名,當時覺得比北京大學高。但是現在,我有一種不管排名誰高,有本事就出來一起比一比的氣勢。確實在這種殘酷的教育下我們學得非常紮實。

我有一個老師從美國碩士畢業回來,閑著無聊就去考北京大學的光華管理學院,這個基本是我們經濟管理領域的最高學府,多少人擠破腦袋去考它,競爭十分激烈,這個老師最後就背了背政治,別的什麼也不複習然後就考上了。

我以前在人大經濟論壇問過問題,被他們罵做不懂經濟的人。現在我再去那裡,有一個人不會做,我瞬間把全部數學推導給寫了出來,後來沒人敢說什麼。而我問的問題,幾個月都沒有人回答。

我的中學教育很好,以至於大學畢業後工作幾年,我仍然對高中的所有知識點記憶猶新,拿起數理化的題就會做。但是大學學的東西什麼都記不起來了,只記了幾個名詞。

大學畢業時,我還抱怨大學沒學什麼東西,父親還安慰我,大學學的是一種思維和方法,有了這種思維和方法就可以了。但是畢業後的工作,不是靠耍心眼,小聰明就可以成功的,靠的是實打實的技術,我們大學的找不到工作的畢業生有幾個能拿出真本領的?

08、教育成果

再說說美國這種教育下的成果。

如果說美國這種殘酷的高等教育不能產生很好的效果,那大可不必去學習。我們學經濟學,學得都是方程組組成的模型,然後用模型計算出結論。計量經濟學靠統計量來估計模型的係數。

這個如果在中國多數企業中你要用這個,估計會被人嘲笑,罵成書獃子。我當時就想看看美國的真實生活中,到底用不用這麼理論化的東西。

我因此專門問了美國學生,他們的回答令我們很吃驚。美國人幾乎幹什麼都會用數學計算,比如你要開個超市或者快餐店,老闆會找人去建立模型,然後按照模型去經營,因為他們相信這個是最科學的,最優化的。

我問,如果要是不用模型呢,憑自己的經驗和感覺呢?美國學生說那基本上肯定是會破產的,因為感覺的東西靠不住,永遠也不如數學計算的精確。而且他還說經營一個企業不用模型會破產,用錯了模型,也會破產的。

這位美國同學說,日常生活裡,他也會用模型來處理。

比如買汽車,他要根據當時的利率,油價,汽車的價錢和時間建立一套模型,算出當利率和油價多少時,他能接受的價格範圍以達到最優選擇(他還不是學經濟學的,是學森林學和地理學的)。

當時我們聽了都目瞪口呆,感覺美國人太強了。原來我們都以為美國人個個都是數學白痴,只有中國人數學最強,看來我們中國是只會計算不會運用的。

09、理論VS實踐

我們中國人說的「理論和實際結合」,意思往往說的是「不要去用課本學的東西,因為那個解決不了問題,還是在社會上學本領吧」。到了美國,我才發現,不是課本的東西解決不了問題,是你學的不精不會解決問題。

而在美國人看來,理論一定會指導實踐的,他們如果發現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那麼一定是理論不夠完整和完善,所以他們會用更複雜的數學去完善理論,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學美國的東西感覺那麼難,因為他們要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而被迫把理論改造的很複雜,實踐證明這樣複雜的理論確實是可以解決問題的。

比如,來美國之前,我一直不明白為什麼中國人那麼聰明,可是所有的電子產品的核心晶元都是美國公司或者日韓公司造的,中國自己為什麼造不了?

懂行的人都知道,裡面的晶元幾乎全是國外的,中國所做的只是把晶元,內存買來,焊到電路板上,然後組裝上外殼就可以了,幹的是最低端的,最沒有技術含量的活。

這些電子產品的價格有一半多要被外國的晶元廠賺取,我們要降價只能降自己不到20%的利潤,降價空間很小,一旦外國廠商也把同類產品降價,那麼我們的國產廠就沒有取勝機會了。

我來到美國以後,感受了一下美國的高等教育,又回顧了一下自己的高等教育,感覺這樣的結果,太正常不過了。

10、監督和激勵

在美國的學習使我感到,我們的高等教育需要改進的地方還有很多,要知道我是在全美排名100多名的學校,並不能算美國非常好的學校,但是學到的東西確實是實打實的。

我在國內本科的學校,也算是一省最好的大學,但是從中出來確實是什麼也沒有學到,你讓我們講講什麼經濟規律,或者讓我們的工科同學講講晶元怎麼回事,基本都講不出來。

總之,我們的高等教育缺少了監督鞭策和激勵機制,而且對於學習的東西也並沒有從難從嚴要求學生,導致反而沒有中學階段學生們學的好。

如果說我們的中學教育是在整個中國教育中最有效率的(但並不是最好的,因為對於應付選拔性考試),但是這個教育只是基本功訓練,距離可以用來指導實踐,改造世界還差很遠。

所以基礎教育再好,高等教育出現問題,我們的科技也上不去,科技上不去,經濟也只能做一些最低層次的。

如果說一百多年前,林則徐呼籲中國要睜眼看世界,那麼現在我們國人仍需要透過迷霧看世界,不要被外國的種種假象所迷惑,不要再像生活在井底的青蛙一樣低估自己沒有看到的東西。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微信公眾號:海外眼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