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國學大師?你心目中的人選合適嗎?(圖)


兩大國學大師:梁啟超與陳寅恪。(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國學大師出現於民國,適時中華民族處於亡國滅種的邊緣,各種思潮紛紛湧現,為保存中國傳統文化,尋找中西方文明的結合點,探尋中國新生的出路,出現了一批國學大師,如梁啓超、王國維、錢穆、陳寅恪等。

他們在中國極負盛名,而且幾乎都是跨領域的人才。他們對於歷史、文學、語言、古典文學、科學、哲學等領域是貢獻良多,造福後人甚大,實屬百年難得一見的人物。他們治學的態度,更是難能可貴,像林語堂就曾稱讚錢穆:「錢先生學問精純,思想疏通知遠,文理密察,以細針密縷的功夫,作為平正篤實的文章。」而陳寅恪亦被讚為「教授的教授」、「大師的大師」。然而,他們因為具備謙虛不狂傲的態度而獲得後人讚揚。因為他們能夠不忌妒他人,懂得看見別人的長處而提攜後進或讚美別人。例如,身為清華國學院「四大導師」之首的梁啓超就曾誇讚陳寅恪:「我梁啓超雖然著作等身,但我的著作加起來,也沒有陳先生的三百字有價值」。然而,梁啟超的文字的感染力亦是不容小覷,黃遵憲曾讚嘆:「驚心動魄,一字千金,人人筆下所無,卻為人人意中所有,雖鐵石人亦應感動。從古至今,文字之力之大,無過於此者矣。」不過,我們還是回過頭來說說,這些名人獲得的「國學大師」的頭銜吧。

何為「國學」?「國學」一詞自古有之,不過在古代一般代指官方學校,而作為統攬中國學術的概念提出來始自西學東漸,我國社會和學術空前變化的清末民初。「國學」與「外學」相對,泛指傳統的中華文化和學術,章太炎認為「國學」是中國固有的或傳統的學術文化,這一釋義是「國學」比較通用的定義。

何為「大師」?所謂「大師」者,是指人們對在學問或藝術上有很深的造詣者的尊稱。「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傳道、授業、解惑,道盡了大師的真諦。「大師」之所以為「大師」,不僅在學問淵博、建樹卓著,還要有虛懷若谷的胸襟及高尚的品格,應該是學問和道德方面的典範。

所以,「國學大師」僅僅是一個頭銜嗎?不是的。不要自誇為國學大師,也不要別人稱一句國學大師就戴在頭上,現在很多所謂的「國學大師」,在自稱之前還是首先審視一下自己的學問和品德吧!攬讀上述民國的「國學大師」的作品,了解他們的生平,誰還敢自傲自誇為「國學大師」呢!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