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為何頻發學潮?中共背後煽風點火!(圖)
民國時期中共在各學校中煽動學生上街遊行,策劃學潮並製造社會問題。(網路圖片)
民國三十七年夏秋之交,學潮像似傳染病似的,一個都市發生了,另一個都市馬上響應。而學潮一旦發生,就像決堤的洪水一樣,沒有辦法能夠控制。究其原因,背後全部都是中共的地下黨員,在各學校中煽動並鼓吹學生鬧事,製造社會問題。
共諜煽風點火 民國三十七年學潮頻發
民國三十七年夏秋之交,全國各地,都在鬧學潮,自六月初發生的學潮,是反對美國扶植日本。瀋陽地區自然也不例外,特別是來自各地的流亡學生,都在搖旗吶喊。掀起反對美國扶植日本運動,並反對日本的軍國主義復活。當那些學潮初起時,大部分的學生是純潔的,熱情的和愛國的。但真正操縱那些學潮的人,則是中共的地下黨員。中共的重要工作之一,是製造學潮和工潮,他們則稱之為學運和工運。
凡是一遇到機會,中共的地下黨員,便在各學校中煽動並鼓吹學生鬧事,製造社會問題。在學校中,如果有教授從事疏導學生,立即會指他是「政治學教授」。同學們對於學潮持有異議的,則被指為「職業學生」。當時的中共對學運工作所採的政策是:凡是在學校中支持中共鬧事的教授,中共則發動學生捧那些教授的場,凡是和國民黨有關的教授,則想盡種種方法,使他無法在學校立足。
正因為如此,各地學校所鬧的風潮,是同一類型。在六月初各地所發生的反對美國扶植日本的學潮,鬧了兩個禮拜以後,在重慶又發生搶米風潮,那些風潮,據後來中共自己招認,都是他們所導演的,而且有些人成為中共的「英雄」。
三十七年六月間的學潮,由於瀋陽是戰區,施行戒嚴令,沒有像關內那樣擴大。但貼標語,罵美國人,學生們小規模的遊行,則不斷發生。在瀋陽學潮的兩個中心地區,一個是國立東北大學,另一個則是國立瀋陽醫學院。
有一次他們已經在瀋陽市政府前的廣場上,搭了一個檯子,稱做「民主講臺」,預備在第二天,大舉鬧事。但消息為瀋陽市政府的教育局局長姚彭齡獲悉,他連夜和負責保安業務的督察處處長崔志光少將商量,在天亮以前,把學生搭好的檯子全部拆除。而且在重要的路口,派兵駐守,並告訴正要往市府廣場集結的學生們說:大會已經延期。一場大規模的學潮,才得以避免。
在那個動亂的時代,學潮像似傳染病似的,一個都市發生了,另一個都市馬上響應。而學潮一旦發生,就像決堤的洪水一樣,沒有辦法能夠控制。
現在三十幾歲的青年教授們,在大陸撤守時,只不過六歲左右,他們沒有受過「血」的教訓和「血」的洗禮;沒有看見過在中共煽動與鼓吹之下,學潮的可怕情形,和有多少無辜,犧牲於學潮之下。所以仍有人認為「民主廣場」之類的學生運動,不妨開放。但對於我們這些披著血衣,而且身受中共殘害的人而言,卻認為學生運動,就是學潮的先聲,而一切類型的暴動則是成年人的學潮,如果稱「暴動」就是「學潮」的化身。當不算是過份之辭。
中共挑撥離間 麥克阿瑟發文反駁
在民國三十七年六月間的那次學潮,所掀起的反美運動,在美國並沒有什麼反應,但在東京卻激怒了一位職業軍人。那就是佔領日本的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元帥。他在中國各地的學潮發生三週以後,在東京發表了一項嚴正的聲明。他說盟軍總部沒有扶植日本,也沒有使其軍國主義復活的意圖。
麥克阿瑟元帥並說:在中國所發生的反對美國扶日運動,是中共、日共、韓共,離間中美兩國政府及人民感情的最狠毒的一招。中美的有識之士,應把共黨的陰謀揭穿。
我深深的記得,「新報」的總編輯汪河清,把麥帥的聲明,標題做得很大,但他在做了那個大標題後,又來找我商量,這種標題,會不會刺激學生明天來打報館。我替他壯了一下膽子說:如果學生打了報館,就替我們做了一次大廣告,我們一定要有面對暴力的勇氣。於是汪河清像吃了一顆定心丸似的,把稿子發了下去。
因為那個年代,誰也不敢開罪學生,開罪學生,就如同捅了馬蜂子窩一樣。對於學生的事,只有順著他們說,那才算是當代的智者。才不算落伍份子。否則他們便會給別人戴上一項違反時代潮流的帽子,稱之為反動的知識份子。他們所稱的反動,自然是指保守而言,而保守的進一步解釋,則是頑固份子。
當然,在廣大的學生群中,不是每一個人,都為中共張目,其中有些人是看不慣政府接收人員的腐化,由於「恨鐵不成鋼」的心理,而責難政府,不過他們卻忘了中共正等待著機會,製造各種矛盾和各種問題,使社會產生混亂,他們好在混水中摸魚。
(資料來源:《此恨千秋——蘇聯紅軍在東北的姦淫擄掠與共匪踞東北之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