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移動支付領域再起紛爭 官方正式介入

【看中國2017年12月13日訊】為了應對支付寶和微信在移動支付領域的攻城略地,中國銀行業再也坐不住了。12月11日,中國銀聯攜手數十家商業銀行、支付機構等各方共同發布了銀行業統一的支付客戶端「雲閃付」,意與支付寶、微信三分移動支付天下。

說起來已經數不清有多少次由銀聯牽頭的銀行業發起挑起,試圖重新劃分市場。2015年銀聯開始推出雲閃付的概念,2016年上線各類手機Pay,今年又開始推進銀聯自己的二維碼支付產品。

對於銀行們來說,不著急不行。據易觀智庫的報告,到2017年第二季度,移動支付市場上,支付寶佔53.70%,騰訊金融佔39.12%,這二者就佔據了90%以上的市場份額。

移動支付2013年在中國國內興起,短短几年間就已深入人們的生活。靠著微信和支付寶就能「一部手機走天下」,還要刷卡幹什麼?便利了大家的生活,卻也把銀行業逼進了一個尷尬的空間。

所以,銀行們一直試圖在移動支付這塊市場上殺回來,這次推出的「雲閃付」APP,就是集大成者。據中國銀聯方面介紹,消費者通過這一APP即可綁定和管理各類銀行賬戶,並使用各家銀行的移動支付服務及優惠權益。又適逢「雙十二」,客戶端上還有五折優惠等活動,極力拉攏用戶使用,可謂求勝心切。

今年8月4日,中國央行下文要求非銀行支付機構接入「網聯」平臺處理,由此,支付寶、財付通等非銀行第三方支付機構正式被收編,但一旁的銀聯卻沒高興起來。

本來銀聯就是各銀行跨行交易清算系統,將支付寶、財付通等第三方支付納入麾下進行清算、監管似乎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卻沒想到「親弟弟」橫插一腳,搶做了銀聯的活。情急之下,銀聯推出了類支付寶產品「雲閃付」APP來分庭抗禮。

網聯的全稱是「非銀行支付機構網路支付清算平臺」,是為支付寶、財付通這類非銀行的第三方支付機構搭建的一個共有轉接清算平臺,受央行監管。

此前,支付寶們是直接在各大銀行開設虛擬賬戶,進而實現跨行轉賬。在這一模式下,央行旗下的多個清算體系都被繞開,銀行將無法掌握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具體交易信息,確定資金的流向。

而這樣不僅給金融監管、貨幣政策調節等工作帶來了很大困難,而且不安全,可能被利用成為洗錢、套現獲利的溫床。因而監管勢在必行。但既然要將第三方非銀行支付機構納入監管,收編在統一的清算平台上。為什麼不選擇嫁接在銀聯上?而要建立一個新的網聯平臺?

據《經濟觀察報》報導,有接近中國央行人士坦言,網聯的籌建其實也有著重複投入的顧慮。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銀聯希望能承接第三方支付和銀行之間的轉接工作的。

但銀聯一直作為央行的「親生子」飽受詬病,與支付寶這樣的行業巨頭又存在比較深的糾葛,相關工作很難推進。最終由中立機構支付清算協會牽頭,組建了網聯。

按照央行要求,截止2018年6月30日,要求所有網路支付業務全部通過網聯平臺處理。支付寶們的大受歡迎早已使銀聯感到危機,網聯的誕生更像一劑催化劑,致使銀聯痛下決心,開始反攻移動支付市場。

還有一點值得一提,今年5月27日,銀聯還發布了標準二維碼產品,聯合40多家商業銀行,支持持卡人通過銀行APP實現銀聯「雲閃付」掃碼支付,來對抗支付寶、微信二維碼支付。

相比於支付寶與微信,銀聯二維碼的一個優勢在於銀聯二維碼支付標準與國際兼容,能夠實現境內境外互聯互通。

從推出apple pay到現在銀行業統一APP「雲閃付」正式上線,銀聯近兩年動作頻繁。

分析指,很難輕易地判定銀聯的市場化轉型與每一次的打法效果到底如何,因為雖然微信支付和支付寶的移動份額仍舊基於流量優勢放大,但銀行的覺醒與其他第三方支付的擴容,配合著銀聯的迅速謀變,市場格局遠未最終落定。

面對支付寶和微信瓜分過後移動支付市場的殘局,銀聯已決開始展開反擊,但能搶回多少仍未可知。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