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古隨筆:修心於內,謙恭做人(圖)
在孔子看來,一個德行不好的人,即便有天大的才能,也是不值一提的。(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無論在什麼時代,德才兼備的人,都會受到人們的尊重和賞識,並能在事業上大顯身手。而在「德」與「才」兩個方面,人們往往更看重前者。
孔子在《論語・泰伯》中說「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意思是,(一個在上位的君主)即使有周公那樣美好的才能,如果驕傲自大,而且又吝嗇小氣,那在其他方面,也就不值得一提了。」
在孔子看來,一個德行不好的人,即便有天大的才能,也是不值一提的。孔子在此處,著重指出了一個人德行不好的表現之一是恃才自傲。
作為一個有才華的人,一個德才兼備的人,不僅要克服、戰勝盲目驕傲自大的病態心理,更要養成謙虛和藹的美德,切忌恃才傲物。即使你有非常出眾的才智,也一定要謹記:不要把自己看得太了不起,不要把自己看成是救國濟民的聖人君子,該收斂時就收斂,也就是說人要修心於內,謙恭做人。
為此,我們應該向曾子的朋友學習。曾子在《論語・泰伯》中說:「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為校--昔者吾友嘗從事於斯矣。」意思是:自己有才能,卻向沒有才能的人請教;自己知識多,卻向知識少的人請教;有學問,卻像沒學問一樣;知識很充實,卻好像很空虛;被人侵犯,卻不計較--從前我的朋友,就這樣做過了。」
京劇大師梅蘭芳,不僅在京劇藝術上,有很深的造詣,而且還喜愛畫畫兒。他拜著名畫家齊白石為師,虛心求教,總是執弟子之禮,經常為齊白石老人磨墨鋪紙。從來不因為自己是位名演員而自傲。
有一次,齊白石和梅蘭芳,同到別人家裡做客,齊白石先到,他穿著布衣布鞋。其他賓朋,皆社會名流,或西裝革履,或長袍馬褂。齊白石顯得有些寒酸,不引人注意。
不一會兒,梅蘭芳來了,主人笑臉相迎,其餘賓客,也都蜂擁而上,要同他握手。可梅蘭芳知道齊白石也來赴宴,便四下環顧,尋找老師。終於,他看到了被冷落在一旁的白石老人,就讓開別人一隻只伸過來的手,擠出人群,專向齊白石恭恭敬敬地叫了一聲:「老師」!向他致意問安。在座的人,見狀,很驚訝!齊白石深受感動,幾天後,特向梅蘭芳饋贈《雪中送炭圖》,並題詩道:
猶憶前朝享太平,
布衣蔬食動公卿。
而今淪落長安市,
幸有梅郎識姓名!
梅蘭芳不僅拜畫家為師,也拜普通人為師。有一次,在演出京劇《殺惜》時,在眾多喝采叫好聲中,他聽到有個老年觀眾說:「不好」。梅蘭芳來不及卸裝更衣,就用專車把這位老人接到家中。他恭恭敬敬地對老人說:「說我不好的人,是我的老師。先生說我不好,必有高見,定請賜教!學生決心亡羊補牢。」老人指出:「閻惜姣上樓和下樓的臺步,按梨園規定,應是上七下八,博士(指梅蘭芳)為何八上八下?」梅蘭芳恍然大悟,連聲稱謝。以後,梅蘭芳經常請這位老先生觀看他演戲,請他指正,稱他「老師!」
富蘭克林說:「缺少謙虛,就是缺少見識!」
哈代說:「驕傲的人,往往用驕傲來掩飾自己的卑怯。」
可以看出,越是驕傲的人,越是沒有真才實學。在現實生活中,那些驕傲自大、自以為是、好為人師的人,往往都是些不學無術、一知半解的人。而有真才實學的人,往往虛懷若谷,謙虛謹慎。比如說,作為儒家創始人的孔子,到了老年,還在學習禮樂,已經很有成就的孔子,卻還因「禮」的問題,去向老子請教。
在一次作家聚會上,有位作家,一直很看不起自己身旁那位衣著樸素、默默不語的女士,他用一種挑釁的口氣說:「請問,你也是作家嗎?」「是的。」女士微微點了一下頭。「我一共出版了三百多部小說,那麼您呢?」「哦,不多,只有一本而已。」女士輕語。作家更瞧不起她了:「一本?那麼,是什麼呢?」
「《飄》」女士微微一笑。
那位作家,聽到一個《飄》字,如雷貫耳!立即目瞪口呆。《飄》,這樣一本婦孺皆知的名著,她的作者,卻如此低調。
但那位自稱寫了三百多部小說的作家,我們現在連他的名字都無從考查。
葛洪說:「勞謙虛己,則俯者眾;驕倨傲慢,則去者疾。」意思是:謙虛的人,依附他的人就多;驕傲的人,唾棄他的人就多。做一個謙虛和藹的德才兼備之人,才是我們應該孜孜追求的。